APP下载

中晚期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2-03王庆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抗靶向直肠癌

王庆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300121)

结直肠解剖结构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当多种因素导致结直肠黏膜上皮恶性病变后,可诱发CRC。CRC的发生主要与患者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有关,以往多见于老年男性,而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1]。由于CRC的发生较为隐匿,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腹痛等临床症状时,有部分患者已进展至中晚期,不具备手术治疗条件。因此,分子靶向治疗在综合治疗CRC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将分子靶向治疗分为两大类,其中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及瑞戈非尼是治疗CRC的一线靶向药物[2]。鉴于此,本研究就分子靶向治疗中晚期CR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抑制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肿瘤组织营养与氧气的供给,主要来自于新生血管,并且肿瘤细胞可通过新生血管进入转移通路与循环系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正常组织内表达水平较低,但在肿瘤患者体内呈高表达,可增加患者微血管密度,增强肿瘤侵袭性,对肿瘤转移、复发具有促进作用[3]。因此,抑制VEGF参与的血管新生可抑制肿瘤生长。

1.1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为单抗类药物,与VEGF亲和性较高,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刘海燕等[4]将100例卵巢癌患者分为热疗组与联合组(热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经12周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64.00%)高于热疗组(44.00%),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水平低于热疗组,说明贝伐珠单抗能通过抑制VEGF生物活性,减弱肿瘤组织分泌MIF、TGF-β1,从而抑制肿瘤进展、转移。苏爱江等[5]研究中,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5.00%,高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71.43%,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及白蛋白水平均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贝伐珠单抗在抑制肿瘤进展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贝伐珠单抗主要将VEGF作为靶点,竞争性的与VEGF受体结合,抑制内皮细胞分裂,抑制为肿瘤生长提供氧气、营养等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1.2 塞来昔布 塞来昔布为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以往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任晓晓等[6]研究中50例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有效率为77.50%,明显高于仅采用化疗治疗的对照组42.50%,且观察组癌组织中ABCG2、HIF-2α、OCT-4表达低于对照组,说明塞来昔布能够通过降低ABCG2、HIF-2α、OCT-4通路的表达,抑制癌细胞转移,抑制肿瘤生长。李小丽等[7]研究中,接受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0%,而加用塞来昔布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达72.31%,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44±2.12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1.94±3.19个月,说明塞来昔布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延缓患者生存期。COX-2可产生前列腺素E2,并促使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强肿瘤侵袭性,而塞来昔布可抑制COX-2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但临床针对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较少,仍需更大规模的研究以验证。

2 EGFR分子靶向治疗

EGFR在多种实体瘤中表达升高,在大肠癌中,可达60%~80%,尤其在恶性程度较高或已发生转移的中晚期CRC中,其表达显著升高[8]。而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能够对EGFR信号转导起到阻断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断肿瘤转移、侵袭途径。

2.1 帕尼单抗 帕尼单抗为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且与EGFR亲和性较高,能同时将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阻断,并与之结合。胡海峰等[9]研究发现,2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帕尼单抗治疗,部分缓解率为25.00%,而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26.70%,两组患者相似,说明帕尼单抗可作为三线治疗结直肠癌药物,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刘欢等[10]针对老年结直肠癌的治疗研究中,试验组采用mFOLFOX6方案联合帕尼单抗,总有效率达67.50%,单独使用mFOLFOX6方案化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00%,说明帕尼单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缓解患者病情。帕尼单抗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EGFR,为全人源性免疫球蛋白2型(immune gamma globulins,IgG2)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EGFR结合其他抗体或通路,起到抑制肿瘤、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2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由人IgG1与鼠抗EGFR抗体轻链与重链恒定区组成,为IgG1单克隆抗体,被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推荐应用于K-Ras基因野生型肿瘤。王玲等[11]对20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表明,采用Folffox4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的观察组有效率为54.3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Folffox4方案化疗的对照组37.00%,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且大部分为轻微型,说明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CRC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王哲等[12]研究中,17例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单纯化疗客观反应率、疾病控制率(17.60%、76.50%)均低于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观察组(37.50%、93.70%),说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有利于疾病控制。西妥昔单抗能够特异性结合癌细胞表面的EGFR,将EGFR结合其他配体竞争性阻断,从而抑制受体的信号传导及其发生二聚化,同时能够将细胞毒免疫效应进行靶向诱导,并作用于肿瘤细胞,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但对于西妥昔单抗的耐药性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3 小结

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CRC,根据不同的作用靶点,进行药物选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分子靶向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药物种类有限、药物最佳使用剂量及部分药物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等,且靶向药物主要针对单个或几个基因,临床运用具有局限性,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另外,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的方案、疗程并未统一,且不同靶点药物联合使用的安全性也是未知,均需要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

猜你喜欢

单抗靶向直肠癌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抗PD-1/PD-L1和CTLA-4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