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子宫炎治疗分析

2021-12-03叶晶晶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病猪内膜母猪

叶晶晶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平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5612)

子宫炎的全称为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母猪产科疾病,将影响到机体配种与受胎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孕问题。当前该疾病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较为常见,发病率保持在20%~40%范围内,对疾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出现实需求。

1 病因分析

1.1 饲料营养搭配不当

通常在母猪子宫内有益菌群和致病菌同时存在,维持相对平衡关系。倘若因养殖人员未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措施,致使母猪体况较差,将削弱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加之母猪分娩环节将消耗较大体能,导致产后体质较弱,在此状态下母猪子宫中的内源性致病菌开始大量繁殖,诱发子宫内膜炎疾病。在日常饲喂环节,日粮的营养均衡直接影响母猪体质,倘若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缺失或配比失衡,如饲料中缺乏硒元素、VA和VE,将有可能增加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1]。此外,部分养殖户出于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选用价格低廉的低蛋白饲料饲喂母猪,长时间将使母猪体质偏瘦,间接引发子宫炎疾病。

1.2 授精操作不规范

当前规模化养猪场已普遍引入人工授精技术,能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减少饲料投入量,并且便于实现对母猪配种环节的统一管理。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工授精结果及母猪机体健康情况,如当因人工授精操作手法有误、未依照规范流程执行具体操作,导致输精管橡胶顶端刮伤母猪子宫内部,易造成母猪子宫内部损伤,诱发子宫炎;当养殖人员对母猪发情结果鉴定有误,或为避免出现空怀母猪而频繁输精,均易对母猪子宫造成损害,不利于母猪子宫的快速恢复;在配种环节未做好母猪阴阜的彻底清洁,或在输精环节误将粪污、病原体带入子宫内部等因素,均易增加母猪患子宫内膜炎的概率。

1.3 圈舍卫生条件差

由于哺乳期母猪产后体质较为虚弱,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应激反应,甚至产生压死或踩死仔猪的现象。部分养殖管理人员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通常选择降低圈舍清扫、消毒的频次,导致圈舍卫生环境较差、产房环境过于潮湿,加之母猪产前未采取消毒措施、产后未及时更换干燥垫草等,均易使母猪患子宫炎。

1.4 微生物感染及继发因素

细菌感染是诱发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病因,通常在养殖场环境中分布有大量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非特异性细菌,以及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等特异性细菌,上述病原微生物均存在一定潜伏期,引发母猪子宫内膜炎疾病。同时在母猪分娩环节,产房温湿度、噪声等因素均有可能使母猪产生应激反应,部分体质偏弱的母猪可能存在生产时间长、难产或产后子宫松弛、阴道脱出脱落等问题,诱发子宫内膜炎疾病。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急性子宫内膜炎常见于母猪产后或流产阶段,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部分母猪在地面久卧不起,频繁排尿,在阴道中流出脓性、黏液状分泌物,呈白色、咖啡色或巧克力色,在阴阜周围残留有一定的分泌物,有恶臭气味,甚至夹杂一定量的胎衣碎片。母猪在发病期间伴有高烧症状,选用水银温度计在肛门处测量,其体温可高达40~41℃。

2.2 慢性型

慢性子宫内膜炎多由急性发展而来,在发病之初无明显症状,母猪未见异常精神状态,少数母猪体温略微上升。通常患慢性子宫炎的母猪表现出发情迟缓,多次配种均不易受孕,部分母猪出现空怀现象,并可在病猪阴阜周围观察到黏稠的分泌物,呈黄白色。

2.3 隐性型

隐性子宫内膜炎无明显症状,需养殖人员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母猪的食欲变化、发情现象、配种成功率等情况进行具体判断。患病母猪通常在断奶7d 后仍未发情或发情时间无明显规律,当采取肌肉注射促排卵素等药物后仍未见明显发情症状,在交配过程中母猪发出叫声、抗拒配种,配种后不易受孕或配种成功后胚胎着床不良,出现流产现象等。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中西医疗法

3.1.1 西药治疗

在药物治疗前需做好母猪子宫清洗工作,选取40~80cm 长的软橡胶管在消毒后插入母猪子宫内部,一端与注射器连接,选用1L 的0.2%百菌消溶液注入母猪子宫内,待停留一段时间后将其导出,并选取20 万IU 位缩宫素对病猪进行每日1 次的肌肉注射,重复上述流程3 次,即可完成母猪子宫清洗工作。

在抗菌消炎方面,待完成病猪子宫冲洗后,隔天选取林可霉素、新霉素各2g,与20ml 的0.9%生理盐水混合后制成药液,经由输精管注入母猪子宫内,连用2d。由于母猪在产后5d 左右子宫颈口将逐渐闭合,此时可选用0.5g 土霉素配合3~5ml 己烯雌酚经由开膣器注入病猪子宫内部,每2d 施用1 次,连用8~10d,用于扩大母猪子宫宫颈,促进子宫内炎性分泌物的快速排出,帮助子宫内膜有效修复,提升母猪机体抵抗力。或选用青霉素与20ml 植物油混合,经由高压灭菌处理后,将混合溶液通过导管注入母猪子宫内部,加快子宫蠕动速度,促进炎性分泌物的顺利排出。或选用0.1%高锰酸钾、0.02%新洁尔灭、络合碘溶液与1%生理盐水混合,定容至2000ml,经由导管将其注入母猪子宫内,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尽快排出,随后注射油乳剂类抗菌药物,借此提高药物在母猪子宫内的附着能力。

在全身治疗方面,当观察到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出现食欲废绝现象,且子宫内分泌物显著增多,此时宜选用头孢、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维生素、补液及强心类药剂,保证提升疾病治愈效果[2]。

在促进发情排卵方面,当注射抗菌消炎药物5~6d 后,先选用0.322mg 氯前列烯醇与10ml 苯甲酸雌二醇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再在隔日选用10ml 苯甲酸雌二醇与20 万IU 缩宫素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病猪通常可在2~3d 内恢复发情,间隔2~3d 后即可正常配种。

3.1.2 中药治疗

基于清热解毒、祛瘀生新原则进行药物治疗,可选取25g益母草,蒲公英、当归、地丁、黄檗、银花、皂角刺、连召各15g,茯苓、红花、桃仁、川芎、车前子和炮穿山甲各10g,将药物研制成粉末后拌入饲料中,或加水煎煮后每日分早、晚两剂进行灌服,连续施用3~5 剂后即可使病猪迅速恢复健康。选用当归60g,醋香附、益母草、蒲黄各40g,黄芩、生地、丹参各30g,紫花地丁、桃仁、川芎、秦艽、红花各20g,甘草15g,将药剂研制成粉末后混入饲料中拌服或加水煎服,其中针对体质较为虚弱的病猪,还可在药剂中增加40g 黄芪和35g党参,用于增强母猪体质;针对患急性子宫内膜炎且体温明显升高的病猪,可额外添加连翘、金银花各15g;针对子宫处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的病猪,可额外添加鸡冠花、车前子和茯苓各20g;针对存在子宫内出血症状的病猪,可额外添加早莲草、白茅根各20g,将上述中药加水煎服,分两次对病猪进行灌服,连用2~3d 即可使病猪恢复健康。同时,还可选用穴位疗法,以母猪的乳基穴、脐部乳头和前后各隔一对乳头外侧基部、左右两侧各三穴为基准,选用毫针沿内部上侧斜插3cm 左右,可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分娩护理

考虑到母猪分娩环节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诱发疾病,因此,要求养殖人员加强分娩环节的护理工作,采用全进全出模式进行产舍饲养管理,在将新一批母猪转入产仔舍前需全面冲洗圈舍内外、做好消毒措施,待空置7d 左右将母猪转入,并且注意在夏、冬两季做好防暑和保温工作,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在母猪分娩前需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乳房、外阴与后躯等部位的擦洗,防止将体表细菌、污物带入母猪子宫内。在母猪分娩过程中倘若发生难产现象或产程延续时间较长,需结合母猪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当母猪产道、胎位均无异常,仅因产力较弱造成的难产问题,可选用30 万IU 催产素进行肌肉注射;当母猪存在产道或胎位异常问题时,需引入人工助产方法,要求助产人员做好器械工具及手臂部位的消毒处理,在执行助产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致使母猪子宫受损。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可选用适量缓释消炎制剂注射在母猪子宫内部,防止出现感染问题。

3.3 饲养管理

在日常饲喂环节,养殖人员应做好饲料的科学搭配,坚持饲喂高品质全价饲料,在母猪分娩前增加适量的青饲料,通过提供足量硒元素、VA和VE用于改善母猪的应激反应,并且在饮水中添加充足的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营养物质,保证母猪有充足的运动,增强母猪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在母猪配种环节选用人工授精方式,要求操作人员做好母猪外阴、后躯及乳房等部位的消毒处理,做好精液质量的检查,利用一次性输精管进行授精操作,选用耦合剂涂抹在输精管顶端防止刮伤产道,并且保证产房干燥卫生,从源头杜绝母猪感染及发病。在母猪产后7d 选用手动式喷雾器彻底消毒产房内外,确保每日及时运出产房内的粪污,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度。

3.4 疫苗注射

养殖人员应结合养殖场所在地区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免疫管理,及时安排母猪接种猪瘟、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链球菌病等疫苗,避免产生继发感染问题。

4 结论

总体来看,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原因与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存在密切关联,要求养殖人员树立科学的饲养管理意识,做好饲料质量把关、环境清洁与消毒处理工作,当发现母猪存在异常状态时及时安排就医,实现对疾病的及早干预及治疗,维护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病猪内膜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后非瘟时代生产母猪饲养关键点详解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