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项针临床应用进展*

2021-12-03孙忠人胡其回孙志新卢英琦马瑀彤尹洪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池腧穴电针

孙忠人,胡其回,郭 峥,孙志新,卢英琦,马瑀彤,刘 征,尹洪娜△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人体颈项部经络通行错综复杂,手足三阳经直接或间接经过颈项部,颈项部是人体经络气血和脏腑精气上输头面的重要通道,这为针灸治疗脑部及局部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项针是基于颈部腧穴结合现代腧穴解剖、神经解剖学发展而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段,项针疗法在延髓麻痹及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1]。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针灸师勤奋求索,创新性的将传统针刺手法与电刺激相结合形成了电项针疗法,该法保持了传统针刺与电刺激的双重效果,又发挥了定时、定量、定频刺激的优势,故临床使用广泛并且疗效显著,为临床实现中西医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电项针的定义

电项针疗法是指在颈项部腧穴针刺毫针后,通以微弱脉冲电流来治疗临床疾病的一种方法[2],将传统针刺与现代科学技术、腧穴解剖结构相结合。电项针是在项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临床医家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不同的项针疗法,目前主要以高维滨教授首创的“高氏项针”、于致顺的“于氏项针”、周鸿飞的“项丛刺疗法”、时培凤的“颈项针”、吴海鹏的“项丛五针”和冯军等人的“颅项针”[1,3-7]为代表。因其对脑血管疾病、颈部疾病疗效显著,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备受医家所推崇。

2 电项针的作用机制

2.1 兴奋大脑 大脑脑干内有网状结构系统,上起端脑的广泛区域内,下至脊髓的上段。大脑网状结构内包含有非常多的功能性核团及与大脑、脊髓相互上下往返联系的神经纤维束[8]。颈部腧穴下面有脊髓所发出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当针刺刺激时,上行的感觉神经纤维可将针感(神经冲动)上传至脑干网状结构,并进一步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从而兴奋大脑,达到醒神益智之效。有研究者[9]发现电针风池、供血两穴治疗失眠时,规律的脉冲电流刺激风池与供血,能够将针感通过脊髓后角到达脑干,再由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使大脑细胞得以活化,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2.2 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颈项部有着丰富的肌肉与血管走行,在项背部主要有斜方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等,与肌肉伴随的动脉主要有椎动脉、颈浅动脉、枕动脉、颈内外动脉等。项部腧穴大多分布在血管与神经上或其周围组织,针刺刺激感觉神经使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挤压血管内血液使其加速流动,进而改善脑循环。临床研究发现[10、11]项针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及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动脉供血。此外,刘勇[12]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采用电针刺激风池、供血两穴能够显著升高后循环缺血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III波、V波的波幅AMP,项部肌肉通过电针刺激达到有规律的跳动,够提高针刺刺激强度、兴奋局部神经组织、改善周围血运、增加血液中氧分和周围组织营养而消除炎症、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后循环的血液供应,重新建立受损神经反射弧[13]。

2.3 调控脑脊液 李宝栋等[14]使用电项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观察脑脊液5-HT和NE发现,电项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5-HT和NE的浓度,加速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动物实验[15]研究显示,电项针可以升高失眠大鼠脑脊液中5-HIAA和5-HT的含量,降低NE的含量,恢复5-HT通路与NE通路之间的相互平衡和制约,从而使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得以恢复。金龙涛等[16]研究表明,电项针可以通过刺激肌肉产生节律性跳动,对头项部肌肉产生机械性牵拉作用,从而能松动或拉大第四脑室正中孔及侧孔,改善脑脊液循环通路,减轻脑积水。除上述作用之外,电项针还可使肌肉兴奋拉动局部颈椎关节,矫正关节紊乱,减轻颈椎对颈神经的压迫从而起到舒筋止痛的作用。由此可知,电项针通过脉冲电流与针刺刺激相合能够发出神经冲动,提高大脑兴奋性,改善脑组织及颈部血管血液循环,促进脑脊液循环及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恢复受损组织的血供,修复受损大脑皮质、中枢及其传导功能。

3 电项针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身前为阴,后为阳,从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项部位于身后及腰以上,故隶属于阳。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属阳。针刺项部腧穴能振奋阳气、疏通经络。项部及头部皆属阳,同气相求,刺项部穴位能够将经络之气上输至头部。同时项部与头相连,位置较近,“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所有的腧穴均有治疗该穴所在处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作用,此即近治作用。《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六阳经直接或间接的与头部相联系。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之上,乃阳维脉和胆足少阳经的交会穴,胆与肝互为表里,五行属木,其气升发,针刺此穴可清泻肝胆、通利头目、升阳经之气血,使气血上达于清窍,髓海得养。风府、哑门等属督脉之穴且居于头项部,督脉者,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其脉通于脑,针刺风府、哑门等腧穴可以振奋阳气、补益脑髓。

项针与手足三阳经及督脉密切相关,从古代中医文献记载也可知手足三阳经脉直接或间接与督脉相交而上至于脑,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气血[17],因此风府、风池、哑门、完骨、天柱等项部腧穴能够直接或间接联系于脑。此外,腧穴得气后连接入电针,电针能守气、催气、行气,增强针刺效应,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而更好地发挥电针调治疾病的作用[18]。

4 电项针的选穴

电项针取穴主要以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诸多医家在选穴施针上经验丰富。高维滨教授在临床上擅长选取风池、风府、翳风、发音、供血、吞咽等穴来治疗延髓麻痹;于致顺教授[3]选用双侧风池及其左右1 cm各取1穴为主治疗中风等脑源性疾病;吴海鹏教授[19]常用翳风(双侧)、风池(双侧)、风府五穴来治疗脑卒中所致的延髓麻痹;李建山等[20]选取哑门穴旁开1.5寸,穿过第2颈椎的向上延向对侧透刺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王琪等[21]常选用完骨、风池、翳风等项部腧穴配合“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叶必宏等[22]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时在哑门、金津、玉液、开音穴上操作“通窍开音”针法,能够起到开窍醒神、通利经络之功效。

临床上各医家虽然对项针的命名、选穴、针刺方向及深度认识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于氏项针”“高氏项针”,还是单秋华[23]总结的“项七针”,其共同点都是以选取颈部腧穴为主,如风池、脑户、天柱、供血、风府、哑门、治呛、翳明、完骨、颈夹脊等,因此颈项针、项丛刺等都符合项针疗法的基本含义。临床上选取颈部穴位应用较多,且都是以联合电针和各种针刺手法进行施治,如透刺、齐刺、围刺、群刺、排刺、丛集性针刺等。

5 电项针在临床的应用

5.1 失眠 失眠(insomnia)指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睡眠时间较少,或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深,夜间觉醒次数多,严重者可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24]。针灸治疗失眠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25]。研究表明使用高氏电项针疗法治疗失眠症[26、27],可以有效延长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及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现代实验研究[9]表明,在失眠大鼠风池与供血上使用电针频率2Hz刺激时,能够显著调节失眠大鼠脑干内神经递质5-HT、DA、NE的浓度,从而调节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风池乃足少阳胆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阴阳跷脉司眼睑开合,故针刺风池穴能调整阴阳跷脉而达到正常寤寐状态。风池穴又与阳维脉相交,阳维脉督一身之阳气,风池穴可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以恢复昼精夜瞑的状态。

5.2 延髓麻痹 延髓麻痹(bulbarparalysis),又称球麻痹,是由延髓或大脑等病变导致副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损害产生的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为主症的一组神经系统综合征。通常把延髓病变所致者称真性延髓麻痹,大脑等病变所致者称为假性延髓麻痹。电项针联合新穴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可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传导、语言障碍及吞咽功能。郭庆峰[28]等应用电针风池(正极、疏波)、供血(负极、疏波),联合新穴(吞咽1、吞咽2、治呛、发音及返流等穴)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

5.3 突发性耳聋 椎-基底动脉位于风池、供血下,选取电针疏波刺激能兴奋项部感觉神经纤维使颈部肌肉规律收缩运动,通过肌肉有节律的收缩挤压椎-基底动脉而加速血液运行,改善内耳微循环,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临床症状。盛国滨[29]等使用电项针治疗突发性耳聋,选取风池、供血为主穴,患侧翳风、听宫、听会、晕听区等为配穴,主穴使用连续波,频率为2 Hz,时间30 min,研究表明电项针能够提高耳聋患者的平均听阈,明显改善眩晕、耳鸣等症状。何慧等[30]通过针刺供血(双侧)、风池(双侧)穴得气后连接电针并且配合针刺耳周穴位治疗妊娠期突发性耳聋,结果显示痊愈患者1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4%。

5.4 声带麻痹 声带主要由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所支配,两对脑神经的血液供给障碍会导致声带麻痹。风池穴和供血穴深层有椎动脉运行,针刺风池、供血穴同时接入电针能使肌肉规律收缩(气行),肌肉收缩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从而改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血液供给。栾依含等[31]应用高维滨教授所创立的电项针治疗声带麻痹,常选取廉泉、“治呛”,患侧“发言”和“吞咽1”等穴,若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脑梗死所导致的声带麻痹则电针风池、供血两穴为主;由颈椎病所引起的电针C2~C4、C4~C6或C5~C7夹脊穴,脉冲电流选取疏波,频率60~80次/min。结果显示总有效率高达97.0%,能够明显恢复发音,改善喉部异常感觉。宋庆军[32]等通过观察电针、推拿配合呼吸-语音功能训练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后致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在VAPE-V评分、最长发声时间及健侧比较率,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在生存质量的WHOQOL-100评分中,心理、环境、生理、独立性、精神支持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电项针配合推拿能够有效改善声带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减轻声带水肿,使其功能得以修复。

5.5 重症治疗 电项针对急危重症亦有显著疗效,尤其适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所导致者。贾坤平[33]等随机将重症脑出血后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的50例患者分为常规针刺组和交叉电项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基础治疗,常规针刺组选取头穴百会,上肢部合谷、曲池、内关、尺泽、手三里,下肢部丰隆、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太冲,使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交叉电项针组在常规针刺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电项针治疗,取患者的双侧风池和翳风穴,得气后,电针正极连接翳风,负极连接对侧风池,用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 min。结果示交叉电项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蔡国锋[34]等发现采用交叉电项针能够重塑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促进痰液排出和肺感染的恢复,防止因口腔分泌物等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5.6 脊髓损伤 江红艳等[35]选取电针颈夹脊,使用频率为4Hz连续波治疗SCI术后患者,结果显示夹脊电针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针刺颈夹脊穴能够刺激脊神经运动支,调整肌张力,改变其伴行的动静脉血流,恢复受损脊神经周围血流,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使瘫痪的肢体功能逐渐得到恢复。此外,动物实验研究[36]表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可能与电针能够促进神经修复、改善损伤区域微环境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5.7 其他疾病 电项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延髓麻痹、发作性睡病、滥用笑气致中毒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等亦有较好疗效,如时国臣[37]等采用电项针结合体针治疗发作性睡病,项针取风池穴、供血穴,体针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丰隆穴,针刺时间选择上午进行,取疏波,每次通电时长30 min,针6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结束后,患者日间睡眠明显缓解。提示电针风池、供血穴能促使人一身阳气之运行与升发,兴奋大脑,改善患者阴阳不和状态,从而达到阴平阳秘。

6 小结

电项针治疗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相结合,选穴常以项部腧穴为主,参照现代腧穴解剖理论形成以电针风池、供血两穴为主的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对颈椎局部病变、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电项针疗法拥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刺激颈部皮肤、肌肉、血管和神经,激活相关的神经核团,兴奋大脑网状系统,使颈部肌肉有节律收缩(气行),肌肉收缩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从而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和恢复神经传导,促进脑循环,改善脑供血,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电项针疗效显著。电项针目前广泛在临床上应用,特别是对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但是在临床操作时,施术者应当注意其安全性,项针操作时应当特别注意针刺的深度与角度[38];操作电针治疗仪时应当注意电流不宜超过10mA[39],电流过大容易产生痛疼,频率不宜过快,刺激时间不宜过长;电针治疗期间,医生应当注意患者是否有体位改变而导致电针脱落,影响临床疗效;加大电刺激时,施术者应当缓慢调节旋钮,不宜为了节省时间而过快调节,导致电流超过患者的耐受程度,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电项针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无药物毒副作用,是中医与西医有效结合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为临床治疗疑难病和慢性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也为临床工作者如何将中医与西医有效结合提供了一种新思维。但是目前电项针研究主要局限在神经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对其它系统疾病研究甚少,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学者应对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风池腧穴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墨风池诗词选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