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1-12-03张雪莲王金红张君斌方卉萍刘蜀冰杨雄科杨元松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面神经中医医院电针

张雪莲,罗 琳,胡 杨,王金红,张君斌,方卉萍,刘蜀冰,徐 红,李 瑾,杨雄科,杨元松,施 静△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3.建水县中医医院,云南 建水 654300;4.砚山县中医医院,云南 砚山 663100;5.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 腾冲 679100;6.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2]。国内外多篇RCT文献[3-5]研究也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目前电针广泛运用于临床,在某些疾病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6]。但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过早使用电针会加重面神经炎性水肿[7-9],另有学者认为电针治疗本病最佳介入时间应为急性期[10-12]。目前国内关于不同电针参数(如波形、频率)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尚少,且缺乏统一规范,急性期是否能采用电针疗法[13],不同电针参数的刺激效应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临床证据,为解决此难题,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对比不同电针参数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4月研究方案取得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注册号ChiCTR1800015882)之后,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宣威市中医医院、建水县中医医院、砚山县中医医院、腾冲市中医医院、大理州中医医院、陆良县中医医院、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进行研究,共纳入133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案被分配到5个组进行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6年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14]和“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15]确立本病诊断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者,病程≤7 d,未经任何治疗者;③单侧面瘫;④性别、民族不限,18岁≤年龄≤7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随机分组方法 由各分中心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报给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总中心,总中心采用SPSS21.0生成随机号,当合格受试对象进入研究时,按受试者入选的先后顺序,根据预定的随机方案,分中心按中心随机号,让患者进入相应的组别:A组(2 Hz<疏密波≤5 Hz组);B组(1 Hz<疏密波≤2 Hz组);C组(2 Hz<连续波≤5 Hz组);D组(1 Hz<连续波≤2 Hz组);E组(普通针刺组)。

2 治疗方法

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选穴,各组穴位主穴均一致,具体选穴如下。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合谷。配穴:风寒外袭配风池、风府;风热侵袭配外关、关冲;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瘀血阻络配血海;痰湿阻络配丰隆、三阴交;味觉减退配足三里;听觉过敏配阳陵泉;抬眉困难配攒竹;鼻唇沟变浅配迎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流泪配太冲。A-D组将0.25 mm×40 mm毫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将电极接至以上穴位(地仓与颊车,颧髎与太阳相连),根据分组采用疏密波或连续波,频率0~100 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并严格记录患者耐受的电针的频率阈值及强度输出阈值,治疗时间30min/次;E组针刺后留针30 min。各组患者接受治疗均为每日1次,共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6 d,每疗程之间休息1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House-Brackmann局部量化评分量表;②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在入组前、治疗2疗程、4疗程后各检测1次。

3.2 疗效评定

3.2.1 有效率[16]痊愈:面部症状消失,表情自如;有效:症状减轻,表情基本自如;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100%。

3.2.2 House-Brackmann局部量化评分量表[17]评价各组不同参数下电针治疗贝尔氏面瘫患者积分变化。

3.2.3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18]评定5组患者治疗各阶段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Q)表示,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次测量的计量资料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无序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有序分类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共纳入133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其中脱落15例(B组脱落1例,C组脱落3例,D组脱落3例,E组脱落8例),脱落率为11.2%。纳入数据分析例数分布情况为:A组26例、B组23例、C组28例、D组19例、E组22例。

资料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校正检验[19-20],比较各组间、组内在不同疗程(W0、W2、W4)对H-B局部量化评分是否有差异。采用程序EMMEANS子句[/EMMEANS=TABLESE(疗程点×组别)COMPAREE(疗程点)ADJE(SIDAK),/EMMEANS=TABLESE(疗程点×组别)COMPAREE(组别)ADJE(SIDAK)]进行单独效应分析和多重比较。

4.1 5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B局部量化评分比较 各组组内比较,A、B、C、D、E组 5组患者分别经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均能降低HB局部量化评分(总分、前额、眼、颊、口角),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5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在不同疗程均能改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总体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组间比较:①5组患者在入组时(W0)、治疗4疗程后(W4)2个时间点对H-B局部量化评分(总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在治疗2疗程后(W2)对H-B局部量化评分(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2疗程后继续治疗对患者的恢复程度不如2疗程内效果好。②5组患者在入组时(W0)、治疗 2疗程后(W2)、治疗 4疗程后(W4)3个时间点对H-B局部量化评分(前额、眼、颊、口角)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各疗程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5组治疗方法在改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前额、眼、颊、口角功能方面无差异。见图1。

4.2 5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总分)比较 各组组内比较,A、B、C、D、E组5组患者分别经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均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5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在不同疗程均能改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组间比较,5组患者在入组时(W0)、治疗2疗程后(W2)、治疗4疗程后(W4)3个时间点对中医症状积分(总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各疗程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5组治疗方法在改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无差异。见图2。

4.3 5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痊愈率比较

A组治疗4疗程后总有效率100%,B组总有效率95.7%,C组总有效率92.9%,D组总有效率94.8%,E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5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见表1。

5 讨论

关于急性期是否能使用电针颇有争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6-27],治疗时机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好。有学者研究表明[28],低频低电流的电针治疗对面神经并无明显损害。朱贻霖等[13]通过Meta分析也肯定了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因此,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电针参数方面首要就是波型选择,疏密波[29]因组织不容易出现适应性反应,交替出现的电流能使肌肉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消除炎性水肿,对一些软组织损伤、神经肌肉麻痹疾病有一定疗效;连续波[30]可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状态,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以及离子的运转,并且不会因刺激过强而引起组织产生排斥性反应。毛厚政[31]在研究电针治疗恢复期面瘫疗效试验中发现,观察组电针频率较低,电针刺激时面肌跳动较慢,患者感觉舒适,电针20 min不会发生面肌痉挛现象。结合本研究结论,提示临床在短时间低频率情况下使用疏密波、连续波进行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均可,且电针早期介入治疗有效。

针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介入的电针参数,本课题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和普通针刺均能降低H-B局部量化评分、中医症状积分量表,改善面神经功能;治疗2疗程后继续治疗对患者的恢复程度不如2疗程内效果好。表明基于不同参数下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与普通针刺相当;不同的电针频率有着不同的刺激量,但低频电针产生的疗效是相同的。同时,提示可能在临床上应用低频电针刺激可促使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具有较好的愈后。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增加样本量,加大低频与高频等参数的差异,为临床上面瘫早期规范的使用电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面神经中医医院电针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应用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