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扮作白人”的争议与批判:当代美国黑白人学生间学业成就差异的新解释

2021-12-03钟景迅杨雪婷

比较教育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种族白人指控

钟景迅 杨雪婷

种族问题是当代美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极易引发大规模社会骚扰的敏感问题。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不平等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遇到星星之火就很容易瞬间燎原,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5月末,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警察“跪杀”黑人事件所引发的全美大规模的骚乱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教育领域的种族不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固化、助推了美国种族不平等现象,这也成为学界分析美国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切入点和主张种族平等的重要突破口。在废除种族隔离之后的美国,不同种族间能否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学业成就,是判断美国社会公平与否的重要标准。然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系列研究却发现,黑人学生哪怕有机会和白人学生同校,哪怕获得了各类倾斜性的教育资源的投入,他们在学业成就上的表现仍然远不如白人学生。①CARD D, ROTHSTEIN J. Racial Segregation and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7,91(11): 2 158-2184.于是,应如何解释黑白人学生间学业成就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就成为了当代美国教育学界讨论得最多的热点话题之一。

1986年,西尼提亚·福德汉姆(Signithia Fordham)和约翰·奥格布(John Ogbu)在学术界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扮作白人”(Acting White)的概念。②"Acting"一词在英文中有表演、扮演的意思, 考虑到表演一词较为口语化, 扮演一词又稍显戏剧化, 本文决定采用“扮作”一词来对应"Acting", 扮作一词词性中性, 又有扮演成为的意思, 较为适合于本研究。他们指出,一些黑人学生为了适应白人文化为主流的学校氛围,会从事一些通常被认为是白人才会做的行为,但此举却导致他们因此而备受黑人同伴指责是在“扮作白人”,这种“扮作白人指控”最终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表现。③FORDHAM S OGBU J U. Black students' school success: Coping with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J]. The Urban Review,1986, 18(3): 176-206.“ 扮作白人”理论的出现,因其创新、生动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描述,在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围绕着这一概念及理论的适用性,许多学者对其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评价。有学者认为,“扮作白人”对于黑人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会影响黑人学生表现的指控,而更像是一种策略,在白人为主的美国社会,黑人学生面临着“扮作白人”的现实压力,他们会依此做出不同的策略选择。而批判“扮作白人”学者则指出,“扮作白人”理论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这一理论忽视了美国教育制度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偏见,而将黑白人学生的差距简单化为黑人的同伴压力。事实上,无论黑人怎么努力去“扮作白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在现有教育体制中是注定要失败的。而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扮作白人”似乎演变成了一个阶级问题。

“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在过往几十年间有过许多精彩的讨论,其多元化的分析视角和激烈的理论攻防是我们洞悉当代美国教育制度公平与否的一个非常难得的视角,也是本文所要致力于去梳理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从“扮作白人”理论对黑白人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基本主张、该理论对“扮作白人”作为当代黑人学生生存策略的解释、不同学者对该理论的批判,以及相关讨论对我国研究的启示等四个部分来展开详细论述。

一、“扮作白人指控”及其对黑人学生取得学业成就所造成的负担解释

(一)“扮作白人”概念的提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就注意到了种族融合后的美国学校,黑人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表现普遍低于白人学生的现实。种族隔离废除之后,许多黑人学生得以进入黑白同校的学校接受教育。①二战后, 美国在教育领域内废除种族隔离的标准性事件是1954年布朗诉教育委员会一案(Brown v. the Board of Education)的判决. 在该案中, 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公立学校中种族隔离的所有做法都是违宪的, 从而真正结束了维持了上百年的黑白人种族隔离的教育时代. 学界通常也认为是在布朗一案后, 美国教育领域才进入了种族融合的新时代。有研究指出,一些黑人学生,如果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出追求更高学业成就的某些特征,如努力学习、常泡图书馆、说标准的英语、②MURRAY M S, NEAL B A, DEMMINGS J L, et al. The acting White accusation, racial identity, and anxiety in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012, 26(4): 526-531.准时、喜爱阅读和写诗、在学业上积极要求上进且成绩较好等,他们就会很容易被其他黑人同伴认为是在“扮作白人”,因为,以上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白人专有而不是黑人所擅长做的事。

安吉拉-尼尔-巴内特(Angela Neal-Barnett)等人的研究指出,“扮作白人”的现象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而且还表现为思想态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而黑人群体通常最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被认为是在“扮作白人”:学术成就的取得、着装、音乐偏好、演讲技巧、说话的方式、价值观等。③NEAL B A, STADULIS R, SINGER N.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experiencing the acting white accusation. Urban Review[J],2010, 42(2): 102-122.有研究曾经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平均绩点为4.0的黑人青少年,穿着学院风格衣服(比较正式的服装),讲一口标准的英语,结交不同种族的朋友,他就很可能会被人指责他是在扮作白人”。④同本页②。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种族隔离时代结束没多久,学业成功向来被认为是白人学生的专属,而黑人学生一旦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或者他们为了获得学业进步而付诸的任何努力,都很容易被其他黑人同伴认为是在“扮作白人”。⑤TYSON K, DARITY W, CASTELLINO D R. It's Not "A Black Thing": Understanding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and Other Dilemmas of High Achievement[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5, 70(4): 582-605.多年来,白人在学业成就上所形成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得任何在教育中取得进展的黑人学生似乎都容易被污名为是在“扮作白人”,因为,无论在白人还是黑人看来,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似乎从来都不是黑人学生的特长。⑥MOCOMBEA P C. A social structural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a hermeneutical analysis[J].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1, 32(1): 85-97.这种可称之为是“扮作白人指控”(Acting White Accusation),是许多黑人青年都曾经历过的生活或学习经历。⑦OGBU J U.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n Black History, Community, and Education[J]. Urban Review, 2004, 36(1): 1-35.尽管在拉美裔和亚裔等其他少数民族身上也会存在类似的指控,①FRYER J R, ROLAND G.; PAUL 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cting whit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0, 94. 5-6: 380-396.②LEW J. Burden of Acting Neither White Nor Black: Asian American Identities and Achievement in Urban Schools[J]. Urban Review, 2006, 38(5): 335-352.但是,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在现实中,这一现象却是跟黑人群体最频繁地联系在一起的。③DURKEE M I, WILLIAMS J L. Accusations of Acting White: Links to Black Students' Racial Identity and Mental Health[J].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 2015, 41(1): 26-48.

(二)“扮作白人指控”对黑人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有学者指出,“扮作白人指控”对黑人青年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成为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种负担,如福德汉姆和奥格布就认为,这种负担是黑人学生在学术上难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④FORDHAM S OGBU J U. Black students' school success: Coping with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J]. The Urban Review,1986, 18(3): 176-206.从根本上来说,“扮作白人指控”与美国社会、教育制度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黑人的标签和定位有关。从奴隶制时期开始,白人至上主义者们就认为,黑人在智力上是无法取得和白人一样成就的,学术成就是白人的专属。这种看法的长期存在根深蒂固地影响了黑人对自身、对教育制度的看法。⑤OGBU J U.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n Black History, Community, and Education[J]. Urban Review, 2004, 36(1): 1-35.很多黑人青年学生似乎对教育、对学业成就天然存在着一种抗拒心理,他们的潜意识认为,获得学业成就是白人的特权,好的学业成就跟黑人关系并不大。⑥BARBARA T, JOHNSON D J. Exploring Black Immigrants' and Nonimmigrants' Understanding of "Acting Black" and "Acting White"[J]. 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 2016, 43(3): 280-304.不少黑人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在学术上努力,因为哪怕去努力了,也难以取得像白人一样的成就。他们甚至有意或无意地去劝阻同龄的同伴也不要做这样的无用功。⑦同本页④。

但是,总是有部分黑人学生仍然期望取得学业成功,然而,他们在这种“扮作白人指控”的情境下,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同龄人的负面评价会让黑人青少年感到沮丧,甚至会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冲击。⑧LAURENCE J C, TRACY L C. Is Being Gifted a Social Handicap?[J].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988, 11(4): 41-56.而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也反映,来自同伴的“扮作白人指控”的压力,会对一些黑人学生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⑨同本页⑤。

更多的黑人学生由于担心遭到这种指控,在学校里,他们不得不为了迎合其黑人同伴而企图去“隐藏”“伪装”自己:比如故意不努力学习,只与黑人同伴玩耍,选择参与一些具有明显黑人特征的活动,如嘻哈文化、街舞的活动,⑩嘻哈(Hip Hop), 是最早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黑人青年中的一种文化形式, 后来在全球范围内游行, 它包括打碟(DJ)、饶舌(Rap)说唱、涂鸦和街舞等表现形式, 在当代美国, 嘻哈文化的活动在黑人青年中更受欢迎。或者参加打篮球等对抗性比较激烈的运动,来避免黑人同伴指控其在“扮作白人”。⑪BARBARA T, JOHNSON D J. Exploring Black Immigrants' and Nonimmigrants' Understanding of "Acting Black" and "Acting White"[J]. 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 2016, 43(3): 280-304.

有学者指出,正是由于担心其他黑人同伴“扮作白人指控”,许多黑人在学校中并没有付出全部的努力,这是他们学业成绩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许多黑人学生在学业上不见得是失败的,但他们的表现也远低于他们应有的潜能,尤其是和白人学生相比。①FORDHAM S OGBU J U. Black students' school success: Coping with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J]. The Urban Review,1986, 18(3): 176-206.而有研究指出,“扮作白人指控”在学校里经常被泛化使用,一旦被指控是在扮作白人,黑人就能感受到直接的、粗暴的各种嘲讽和辱骂,这对他们自身的种族认同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他们在情感上感觉很痛苦。②NEAL B A, STADULIS R, SINGER N.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experiencing the acting white accusation. Urban Review[J],2010, 42(2): 102-122.

(三)“扮作白人指控”的不同运作机制解释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扮作白人指控”对黑人学生所造成负担的形成机制,比如秉持“对立的同伴文化”(Oppositional Peer Culture)这一理论的学者就认为,“扮作白人指控”对于黑人学生而言是一种难以消除的对立的同伴文化,这种在学校里存在的并不友好的文化,对于被指控的黑人学生而言,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对其成长较为不利。③AINSWORTH-DARNELL J W, DOWNEY D B. Assessing the oppositional culture explanation for racial/ethnic differences in school performance[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8, 63(4): 536-553.而内化的种族主义(Internalized Racism)等理论则认为,在“扮作白人”的指控中,指控者对被指控者实施的也是一种种族主义行径,只不过这种行径与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的霸凌不同,这种种族主义是发生在同一个种族内部的,它是黑人族群因自卑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感转移到内部的一种表现。同一种族群内部的成员,通过向其他群体成员传达具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行为和态度,这实质上也不自觉地支持了对其实施压迫的其他种族的种族主义者的所作所为。④HARPER S R. Peer support for African American male college achievement: Beyond internalized racism and the burden of“acting White”[J]. The Journal of Men’s Studies, 2007, 14(3): 337-358.

“扮作白人”理论及其相关主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经被提出,就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不少学者依照这个理论的主张去说明当代美国不同种族学生之间学业成就差异的原因:同伴压力造成了黑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然而,对于这种论断,学界是有争议的。比如有研究中表示,一些学有所成的黑人学生反映,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来自同伴的压力。⑤ANDREWS R J, SWINTON O H. The Persistent Myths of "Acting White" and Race Neutral Alternatives to Affirmative Action in Admissions[J]. 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2014, 41(3): 357-371.那么,“扮作白人”对于黑人学生究竟是一种负担,还是意味着其他呢,看待这一现象需要更细致的梳理和更深入的分析。

二、“扮作白人”是黑人学生在白人至上社会的一种生存策略

“扮作白人”的概念及其理论被福德汉姆和奥格布提出之后,它的相关概念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反对这一理论的学者们质疑“扮作白人指控”对黑人学生所带来的负担、压抑或压力在现实中是否真实存在,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有待证实的问题,如有研究证实,有黑人学生甚至否认自己在上学时遇到过这种指控。①TYSON K, DARITY W, CASTELLINO D R. It's Not "A Black Thing": Understanding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and Other Dilemmas of High Achievement[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5, 70(4): 582-605.如果“扮作白人指控”不存在,那么,对于黑人学生而言,“扮作白人”这种现象又是否存在呢,它是不是黑人普遍所面临的一种压力呢,“扮作白人”这种现象及行为对黑人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在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的问题。

(一)“扮作白人”:从黑人历史遭遇溯源

奥格布在“扮作白人”理论提出被广受质疑之后,他试图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全面梳理黑人青年学生在美国白人主流的历史脉络中的生存境况后指出,那些指责他把黑人学生是因为一种学校里常见的“同伴嘲讽”而导致学业成就落后的说法,是浅薄而不客观的。他认为,“扮作白人”对于黑人青年而言,是在漫长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存策略,而要理解黑人学生的这种策略,则需要从美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去梳理相关线索。②OGBU J U.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n Black History, Community, and Education[J]. Urban Review, 2004, 36(1): 1-35.

“扮作白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最早要追溯至美国早期的黑奴时代。在奴隶制刚开始时,黑人奴隶是被禁止说非洲方言的,他们被白人奴隶主要求学习说英语,③GREEN V M. Black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reation of an enduring people[M]. Persistence Peoples: Cultural Enclaves in Perspective. Tucson AZ: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1, 69-77.但是,白人又不准黑人完全像白人一样说话和行动,于是,黑人就发展出了一种白人听不懂的英语方言。④BECKNELL C F. Blacks in the Work-force: A Black Manager’s Perspective[M]. Albuquerque, NM: Horizon Communications,1987, 30-31.这个时期黑人奴隶的“扮作白人”行为,其实是为了满足白人奴隶主的要求,按照他们的命令去说话和行事。⑤同本页④。格雷斯·西姆斯·霍尔特(Grace Sims Holt)指出,黑人英语的产生其实就反映了黑人已经存在的一种反抗意识,在黑人英语中,他们故意颠倒某些英文的用词和排序,这体现了他们对标准英语的一种抵制与反抗的态度。⑥HOLT G S. Inversion in Black communication[M]. Rappin and Stylin’Out: Communication in Urban Black America. Chicago,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2. 152-159

刚刚获得解放之初,黑人面临着要融入白人社会的需要,“扮作白人”成为他们不得不采取的策略。黑人一方面需要学习白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去参与白人所主导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仍然要保持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来与黑人同伴交流。但是,即使他们将“扮作白人”扮演得很像,但他们却远未能被白人主流社会平等地看待和接受。⑦OGBU J U.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n Black History, Community, and Education[J]. Urban Review, 2004, 36(1): 1-35.

(二)当代美国黑人“扮作白人”的应对策略选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民权运动在美国取得了巨大进展,①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年代的民权运动, 是以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 以及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公交事件为标志的, 这场以非暴力的抗议行动在60年代初席卷全美, 终于在60年代中期取得重大进展, 标志是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公民权利法案》, 1965年通过《选举权利法案》, 正式以立法形式结束了美国黑人长期以来在选举权方面受到的限制, 和各种公共设施使用方面遭受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在法律权利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体地位得到确认,他们的集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更加清晰,也逐渐建立了更能获得主流所认同的文化体系(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但是,在当代美国,黑人族群仍然需要面对必须像白人一样地说话和行事,才能获得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现实。“扮作白人”对所有的美国黑人而言,仍然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生存策略。奥格布认为,在这种不得不“扮作白人”的巨大压力下,当代的黑人群体通常会有五种不同的应对策略:②OGBU J U.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Burden of " Acting White " in Black History, Community, and Education[J]. Urban Review, 2004, 36(1): 1-35.

第一种是同化或是模仿白人(Assimilation or Emulation of Whites)。选择这种策略的黑人基本放弃了黑人的文化和语言,他们甚至会对黑人英语表现出憎恨,对自身的黑人文化及身份极不认同。他们认为,同化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方面取得成功,获得更好的社会流动,也更能被主流白人社会接受。他们把自己的小孩很早就送到私立学校学习,让他们从小学习标准的白人英语,为以后升学作准备。威廉·克罗斯(William Cross)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证实了这种黑人同化现象的广泛存在。③LUSTER L. Schooling, Survival, and Struggles, Black Women and the GED[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1992, 22-23.

第二种是采纳而不同化(Accommodation Without Assimilation)。采用这一策略的黑人,为了能在学校和社会中取得成功,他们会学习白人的语言、文化,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黑人身份认同,他们仍有清晰的黑人种族认同感,他们之所以采纳这种策略只是为了在白人至上的社会更易取得成功。④EDWARDS H. The Struggle that must be: An Autobiography[J]. New York: Macmillan, 1980, 120.

第三种是矛盾心理(Ambivalence)。持有这种策略的黑人通常比较矛盾,他们也清楚掌握“标准英语”对于黑人取得成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倾向于认为,即使表现跟白人一样,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种族主义在美国却无处不在,黑人的失败是注定的,也是无可避免的。所以,他们对于扮作白人的感觉是既无奈又矛盾。⑤OGBU J U. Beyond Language: Ebonics, Proper English, and Identity in a Black-American Speech Community[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9, 36(2): 147-184.

第四种是抵制或反对(Resistance or Opposition)。采用这个策略的黑人反对任何采用白人文化和语言的做法,他们反对“扮作白人”,因为他们认为鼓励黑人去模仿白人的举止、行为和语言,是白人有意识地贬低黑人,迫使他们放弃自身生活方式和族群认同的伎俩,而不少研究都佐证了这种抵制在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的存在。①LUSTER L. Schooling, Survival, and Struggles, Black Women and the GED[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chool of Edu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1992, 22-23.

第五种是封闭(Encapsulation)。采用这一策略的黑人,他们完全将自己封闭在黑人文化认同和方言的框架中,完全拒绝像白人那样表现或说话,这是五种策略中最为保守也是比较极端的一种做法。②BIRRELL, J. R. “ Learning how the game is played ”: An ethnically encapsulated beginning teacher's struggle to prepare black youth for a white world[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5, 11(2): 137-147.奥格布指出,经历了种族融合之后,当代美国的许多黑人都有自己清晰的种族认同感,但是,采取完全抵制、拒绝“扮作白人”策略的黑人仍然是少数,大多数的黑人为了在白人至上的社会生存,倾向于采取前三种策略者居多。

其实大多数黑人很清楚,即使他们愿意去“扮作白人”,他们仍然没法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而更严重的是,他们还面临着被黑人同伴质疑背叛自身族群的巨大压力,这比之前提到过的“扮作白人的指控”要更严重。③OGBU J U.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n Black History, Community, and Education[J]. Urban Review, 2004, 36(1): 1-35.而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当代黑人群体会采用伪装(Camouflaging)、不同化的适应(Accommodation Without Assimilation)以及获得团队支持(Support Group or Mentorship)等做法来应对这种压力。所谓伪装,是指积极参加黑人民权活动来伪装自己不是在“扮作白人”;采纳而不同化类似于以上所提到的第二种策略,这是黑人运用得最多的策略,也是他们在黑人社会和白人社会中交替生存的重要办法;而团队支持则是指现今美国存在的许多专业的帮扶黑人的机构,这些机构注意到了黑人普遍面临的“扮作白人”的现实困难,而在有针对性地为这些黑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帮扶等。④同本页③。

(三)学校中黑人学生所面临的“扮作白人”压力及策略分析

奥格布的研究专门谈到,在美国学校中,黑人学生也普遍面临着“扮作白人”的压力,而且他们也是采用以上谈及的五种策略。黑人学生相比其他黑人群体而言,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他们在学校里所面临的“扮作白人”的压力会更大。但不少学生都表示,他们在学校的黑人同伴对学业成就本身其实并没有恶意,⑤OGBU, J. U., & SIMONS, H. D. Cultural models of school achievement: a quantitative test of ogbu's theory. [J]. Cultural models of literacy: a comparative study, 1994, project 12: 23.他们不满的其实是黑人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做出的一些故意“扮作白人”的行为。⑥OGBU, J. and SIMONS, H. D.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minorities: A cultural-ecological. theory of school performance with som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了采取“扮作白人”这种策略对黑人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有个案研究报告了一些学校在缓解类似压力上所作的有益尝试。比如有的学校会建立某种学业认同的项目,专门帮助成绩较好的黑人学生去应对同伴的压力。学校还会联合家长一起干预、帮扶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黑人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和黑人同伴相处。①OGBU, J. Black Students in an Affluent Suburb: A Study of Academic Disengagement. Hillsdale[J]. NJ: Lawrence Erlbaum,2003: 11-12.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没有太多作为,如有研究证实,对于力图取得更好学业成就的黑人学生而言,“伪装”仍然是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得较多的一种做法:这些学生在学校里总是会频繁参与一些被认为是“黑人”的活动而避免某些被认为是“白人”的活动。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故意表现得很笨或像小丑,但却暗地里用功,他们其实故意在误导其他黑人同伴,让同伴们以为,他们并不怎么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而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天生聪明”。②OGBU, J. Black-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gap: What else you need to know[J]. Journal of Thought,2002, 7(4): 9-33.

和将“扮作白人”看作是一种负担相比,将“扮作白人”看作是一种策略的理论,似乎更符合当代美国教育的实践,但是,无论是负担还是策略,“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对于解释多年来业已存在的黑白人学业成就之间的差异,似乎总缺乏更深入的分析。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看待黑白学生的成就差异,必须从宏观的层面去剖析美国社会更深层次的症结,才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③同本页②。

三、“扮作白人”批判:要从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结构去分析美国黑白人学生差距的根源

“扮作白人”理论提出后,对于这一现象所具有的意义,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者认为,“扮作白人指控”是真实存在的,它是黑人学生在学校普遍面临的一种负担,是造成黑人学生学业成就不佳的重要原因。但是,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这种指控在学校场域内并不存在。又有研究者认为,“扮作白人”对于黑人学生而言,是一种必要的生存策略,这是他们在白人至上社会生存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无论是负担说还是策略说,“扮作白人”理论似乎都无法完整、全面地解释美国黑白人学生之间存在的悬殊的学业差距的现实。在这个关系教育公平和种族平等的关键问题上,“扮作白人”理论似乎误导了学界和公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④MICHAEL Foster, K. Coming to terms: A discussion of John Ogbu’s cultural-ecological theory of minority academic achievement[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4, 15(4): 369-384.

(一)“扮作白人”导致学业成就差异?-过于简单的分析逻辑

戴维·斯丁森(David Stinson)就认为,福德汉姆和奥格布的理论给这一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过于简单的解释方法,他们将美国种族不平等的责任归咎于一群黑人学生以及他们的同伴身上,从方法学上来说,这种解释的确比深入剖析美国教育体制乃至学校结构要简单而轻松。“扮作白人”理论存在的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在这一理论尝试用种族的相关理论、概念去解释美国教育不平等时,却忽视了美国教育体制中已有的痼疾。①STINSON, D. W, When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s not a burden: school success and african american male students[J].The Urban Review, 2011, 43(1): 43-65.

斯丁森进一步指出,任何试图解释当代美国黑白人学生所存在的学业成就差异的研究,都需要重新解构影响当代美国教育公平的白人至上霸权的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研究者必须拒绝过于简单化地只把焦点或指责放在某一类孩子(学生)身上的行为,而要聚焦于美国学校结构本身及其主导其意识形态的不公平的制度实质。②STINSON, D. W, When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is not a burden: school success and african american male students[J].The Urban Review, 2011, 43(1): 43-65.有学者指出,过多地讨论“扮作白人”对黑人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其实是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会使人们忽视美国教育体制所存在的不公平的结构及其意识形态。③HILLIARD, A. G. Race, identity, hegemony, and education: What do we need to know now[M]. In W. H. Watkins, J. H. Lewis and V. Chou(Ed). Race and education: The roles of history and society in educating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Boston: Allyn&Bacon, 2001: 7-33.这类似巴西著名的批判教育学者保罗·费雷尔(Freire Paolo)多年前提醒过的,统治阶层总会强调教育结构所具有的表面的公平性,来摧毁我们对社会制度和结构的“批判意识”。④FREIRE, P.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M]. (Trans. Myra Bergman Ramos). New York: Herder, 1972: 13-14.

事实上,“扮作白人”相关理论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也经不起推敲,比如大多数黑人学生并不像某些研究中描述的那样对学习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不少黑人学生其实并不排斥学业成就的成功,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都在努力争取好的学业成就以便为未来作准备。⑤FOLEY, D. Ogbu’s theory of academic disengagement: its evolution and its critics[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4, 15(4): 385-397.而一些黑人学生尽管已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制度结构对其造成了不公平,但他们仍然主动参加学术活动,并积极追求学业进步。⑥O’CONNOR, C.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America: Narratives of opportunity among low-income African American youths[J].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99: 72, 137-154.黑人同伴之间并不是经常存在“扮作白人指控”的,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被同伴指责。相反,有被访者在质性研究中反映,黑人同伴是黑人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和形成更清晰种族认同的重要支持者,尤其是在学业上,许多取得成功的黑人学生都反映自己能自由地和其黑人同伴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同伴支持是他们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保障。⑦CARTER, D. Why the Black kids sit together at the stairs: The role of identity affirming counter-spaces in a predominantly White high school[J]. The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2007: 76, 542-554.

(二)当代美国黑白人学生的差距归因:充满偏见的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社会结构

现今,许多美国的黑人学生都在积极地追求学业成就,但结果却依然很残酷:即便黑人学生没有因“扮作白人”而遇到过种种压力,他们在学业成就的取得上和白人仍然有天壤之别,这提醒研究者们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去剖析黑白人学生学业成就差距的根源。

斯泰西·奥力特斯基(Stacy Olitsky)对此有深入的看法。她指出,社会制度结构总是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黑白人学生存在巨大差异的结果也受这种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许多黑人学生从一进入学校开始就被实施特定的分类,学校和教师对其早已形成固定的评价,这些评价还多是负面的,因此,他们从接受教育始就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①OLITSKY, S. Beyond "acting white": affirming academic identities by establishing symbolic boundaries through talk[J]. Urban Education, 2014, 50(8): 961-988.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大多数黑人学生都有追求良好学业成就的意愿,他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和其他族群是一样高的。但是,美国白人为主的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制度结构中却总让他们无法被平等地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充满偏见的、刻意贬低及恶意标签黑人学生的意识形态及其做法已经内化到美国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而“扮作白人”理论显然是忽视了这一点。②SPENCER, M. B, etal. Identity and school adjustment: Revisiting the “acting White” assumption[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1, 36: 21-30.

对于部分在学校体制中能取得成功的黑人学生而言,他们在进入学校伊始就已经对白人的主流文化进行了全盘接受,也可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同化了。即使他们中的部分人一开始并不愿顺从,但也都很早就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去适应白人主流的学校和社会。然而这个适应过程对他们而言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漫长而艰难的,但幸运的是,还是有部分黑人学生既能保持清晰的种族认同感,又能在白人主流社会中获得成功。③同本页①。

而在当代,更多的黑人学生却仍然受到不公平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教育乃至就业结构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比如有研究表明,黑人男性对学业成就的消极态度往往与教师对其的低期望值是高度相关的,在学校体制中,黑人男生常被认为是成绩较差而又不努力学习的群体典型,而且,他们很少得到学校体制的支持。白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维持白人霸权的教育、社会结构是造成黑人男学生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但是,黑人群体包括黑人男学生自己似乎都接受这种定位和标签。④HARPER S R.. Peer support for African American male college achievement: Beyond internalized racism and the burden of“acting White”. The Journal of Men’s Studies, 2007, 14(3): 337-358.

而且,和社会结构及主导其意识形态的不公平相关的一些因素,比如种族隔离制度对学校的持续影响,⑤TYSON, K. Integration interrupted: Tracking, Black students and acting White after Brown[M].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17.教育资源获得上的差别、学生教育发展机会,乃至就业上的不公平的划分体制等,⑥HARRIS, A. Kids don’t want to fail: Oppositional culture and the Black White achievement gap. Cambridge[M].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30-131.都对黑人学生学业成就的取得多多少少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而这些因素在“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中都没有被讨论到。⑦GOULD, M. Race and theory: Culture, poverty, and adaptation to discrimination in Wilson and Ogbu[J]. Sociological Theory,1999: 17, 171-200.

白人为主的社会制度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对黑人学生的影响是很关键的,但是,由于其表现形式并不直接,甚至趋向于隐形,许多黑人学生都对其造成的影响的感知并不明显,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当代许多黑人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的遭遇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公平感。①FRYER J R, ROLAND G.; PAUL 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cting whit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0, 94. 5-6: 380-396.但是,有学者指出,学校体制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总是不停地散播着某种思想、看法和偏见,表达着白人主导群体的利益。②WILLIS, P. 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M]. Farnborough, UK: Saxon, 1977: 111-112.而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是,公共教育为所有族群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美国梦”,以及教育促进不同族群的交流和融合等现象,这些其实都遮掩了美国社会教育体制种族间并不公平的本质。③FINE, M. Framing dropouts[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1: 82-83.

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不公平还体现在学校微观的具体的教育事务中,如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场域中的交流、相处、对话,无论是正式场合的还是私底下的,无不体现了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反映了白人至上的权力架构在学校里的控制与支配地位,这种微观层面的交流对黑人学生的影响往往会更大。比如学校乃至教师经常试图去跟黑人学生说明精英主义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说明美国教育体制选拔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这的确蒙蔽了部分黑人学生。整体来看,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制度环境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对黑人学生的学业发展均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阻碍,这也是黑人学生在学业成就的取得上和白人相比更加艰难的重要原因。④OLITSKY, S. Beyond "acting white": affirming academic identities by establishing symbolic boundaries through talk[J]. Urban Education, 2014, 50(8): 961-988.

(三)美国黑白人学生差距:从种族问题演变成阶级问题?

而黑白人学生的差异,似乎还不仅仅是种族的问题。近些年,有学者认为,它更像是一种阶级的问题,这种质疑将“扮作白人”现象的讨论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保罗·卡米·莫康贝(Paul Camy Mocombe)在其研究中,对“扮作白人”理论所主张的同伴压力造成黑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反驳。他认为,黑人学业成就较差与黑人学生文化、对立的同伴文化等是没有关系的。黑人学业成就不佳其实是美国资本社会阶级不平等的一种结构性副产品。⑤MOCOMBEA P C. A social structural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a hermeneutical analysis[J].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1, 32(1): 85-97.黑白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看似是种族问题,但是其实追本溯源,是一个阶级的问题,不少学者对此有类似看法。⑥AKOM, A. A. Black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Beyond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toward a third wave of critical racial studies[J].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2008, 39(3): 247-265.

在当代美国,中上阶层的黑人和中下底层的黑人对待学业成就和“扮作白人”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中下层黑人的确更加坚持黑人的文化认同,他们对学业成就的追求似乎也更消极,这跟他们的社会心理脱节有很大关系。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在事业或者经济上,并不像中上层的黑人或者白人,可以依赖通过教育来取得成功。相反,他们中的某些幸运儿,却是通过从事某类运动(篮球或拳击)、玩音乐①经过多年的发展, 当代美国黑人在一些特有的音乐类型上由于极具天赋而发展得很成功, 尤其是在流行音乐方面, 许多黑人歌手或乐队在全美乃至全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这些音乐包括蓝调(Blues)、爵士(Jazz)、迪斯科(Disco)等不同的品种, 这类音乐多强调即兴演奏, 节奏感极强, 强调表演的视觉效果, 歌词内容和日常生活也较为贴近。以及其他的一些有黑人特色的活动来取得成功的,而这些活动几乎都与教育关系不大,这些成功者是黑人学生中的极少数。对于更多生活在美国城市底层的黑人儿童而言,学业成就和日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取得似乎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底层黑人被定格为天生的不适合学习的人群,是学校教育的注定失败者,于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另谋出路。②MOCOMBEA P C. A social structural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a hermeneutical analysis[J].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1, 32(1): 85-97.这和经典文化资本理论的讨论中,许多中下层学生因为自身文化与主流格格不入,早早就在学校教育中自我放弃的现象如出一辙。③FOLEY, D. E. Learning capitalist culture: Deep in the heart of Tejas[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0: 11-12.

时至今日,当代美国黑白人学生之间的差异究竟单纯是一个种族问题,还是一个阶级问题,这的确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议题。奥格布本人一直都坚持认为,和其他少数族群不同,美国最早的黑人历史上都是非自愿(被迫)来到美国的,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制度性的歧视,种族是分析美国社会不平等绕不开的首要因素,它是独立存在的,不能简单地混淆为阶级问题的。④OGBU, J. Minority coping responses and school experience[J]. Journal of Psychohistory, 1991, 18(4): 433-456.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当代美国,经过了多年的种族平权运动,种族平等尽管还未彻底实现,但种族间的不平等的确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而相反,阶级间的不平等不但不见缓解甚至还有加剧的迹象,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一些学者会主张当代美国黑白人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更像是一种阶级差异而不是种族差异。⑤TYSON K, DARITY W, CASTELLINO D R. It's Not "A Black Thing": Understanding the Burden of Acting White and Other Dilemmas of High Achievement[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5, 70(4): 582-605.

而在当代美国的社会结构中,种族、阶级甚至包括性别,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对社会公平交织产生作用的。如朱莉·贝蒂(Julie Bettie)就指出,美国的族群认同的建构更多的是阶级、种族、性别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三种因素相互交错,很多时候都是叠加在一起产生作用的。⑥BETTIE, J. Women without class: girls, race, and identity[M].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4: 20-21.道格拉斯·弗利(Douglas.Foley)就指出,在学业成就和社会流动的问题上,很难说是单一的阶级或种族因素的作用,需要结合两者来进行合并分析。⑦FOLEY, D. Ogbu’s theory of academic disengagement: its evolution and its critics[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4, 15(4): 385-397.在当代美国社会,当以上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种族问题注定会变得更加复杂。一个清晰的事实是,当代美国社会的底层聚焦了更多的黑人群体,由于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多年来的影响及作用,黑人群体中的许多人都被固化在社会底层,种族问题经过多年的累积和沉淀,就这样变成了一个更为难解的阶级问题,但是,从源头上来说,这似乎仍然是一个种族问题。

四、结语与启示:异质情境下的弱势群体关注

众多学者对“扮作白人”理论的批判,是试图去告诉学界和大众,在当代美国社会,对于黑人学生而言,不论他们是否需要“扮作白人”,在这个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社会结构中,黑人学生在学业成就上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如白人学生的。“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对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社会结构的忽视,导致其在分析黑白人学生差异时无法准确把握美国教育乃至社会不公平的实质,这是“扮作白人”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然而,“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一直力图去解释、分析黑白人之间的差距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尽管其所受攻击颇多,但在学界,至今也没有产生更系统、更完善的理论来取代它。而“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及其争论,却极大地激发了美国教育领域讨论种族平等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海量的文献。①FOLEY, D. Ogbu’s theory of academic disengagement: its evolution and its critics[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4, 15(4): 385-397.这些讨论不但是美国教育公平研究的重要成果,更是我们观察、分析当代美国社会不公平的重要视角和切入点,这在当前美国种族冲突仍然没有平息,甚至一有苗头就越演越烈的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

和美国相比,我国并没有存在如此显著的种族差异问题,换句话说,种族或民族差异的问题,向来不是我国教育公平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然而,种族问题的分析视角从来不仅限于分析种族问题,就好像女权主义理论向来不是仅能用来分析女性问题一样。难能可贵的是,“扮作白人”理论的相应主张,着重分析的是在美国白人为主的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结构中,黑人学生所面临的偏见,以及他们面对这种困境时所采取的各种策略,这种分析思路和相应的概念,对于我们在中国的情境中,去分析同样身处异质文化情境的人群,如残疾学生、农村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学生都有重要的启发。在文化关注多元化的今天,过去一些并不为我们熟悉的弱势群体,已经走进了社会大众和学术研究的视野,他们也同样面临着陌生甚至有所排斥的制度结构环境和学校情境,而“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启发我们,要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学生可能所面临的制度偏见和同伴对待,并要对其在异质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进行系统分析与归纳,这也是相关行政部门和学校更有针对性地对其提供帮扶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种族白人指控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地导防空指控系统ZK-K20引关注
美国指控汇率操纵的历史、启示与应对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找出调皮鬼
跟踪导练(一)3
伊朗被指控研发核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