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呼吸道综合征治疗方法分析

2021-12-03淡祖龙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抗菌肽猪舍传染性

淡祖龙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0000)

现阶段,生猪疫病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生猪出栏率严重降低,影响生猪经营稳定性和产品市场供应价格。呼吸道综合征(PRDC)传染性高、控制难度大,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为保证养殖户经济利益,确保生猪出栏和存栏量稳定,相关人员应增加PRDC 治疗方法研究力度,对疾病诱发因素、传播方式和临床症状进行研究,为生猪防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因素

1.1 传染性原因

生猪患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是有传染性病毒存在。目前,临床证实,可诱发生猪呼吸系统出现机能障碍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另外,有诱发呼吸机能障碍可能的病菌包括球虫、弓形虫、链球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肺炎霉形体、化脓杆状杆菌,在对生猪患病原因进行诊断时,相关人员应做到多方面考虑,避免出现遗漏,导致生猪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甚至死亡。

1.2 非传染性原因

现阶段,国内养殖场均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规模养殖场内部猪舍以封闭式、半封闭式较为常见,且喂食饲料普遍为干粉料,而干肥料的问题是极易起尘。临床研究证实,生猪患上肺炎的主要诱因是灰尘,另外,灰尘还会加重生猪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有使其患上非传染性肺炎的可能。

猪舍内部灰尘是病菌主要传播载体,通风较差的封闭式猪舍是传染性肺炎高发区域,这是因为封闭式猪舍内部空气往往十分污浊,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极高,而上述气体均为有害气体,长时间在猪舍内活动的生猪,无论是患上慢性肺炎的概率,还是患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均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若相关人员没有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导致妊娠母猪出现流产症状,还会加快生猪的死亡。研究表明,可能影响发病的因素还有猪舍内部相对湿度和温度,过大的相对湿度及过高的温度均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与此同时,温度及湿度还会给生猪呼吸道固有防御功能带来影响,增加其患病概率。

2 疾病传播和主要临床特征

2.1 传播具体途径

无论是传染性因素还是非传染性因素诱发的PRDC,均可通过空气溶胶的方式进行传播。PRDC 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PCV-2、PRRSV 和流感病毒,传播力度与空气湿度温度、猪舍通风情况等环境因素存在密切关联。正常情况下,肺炎支原体能促进PRRSV 物质增加,但在空气中传播概率不大,主要考虑密切接触因素。如对猪舍管理力度不足、过度拥挤和空气质量不良等。

PRDC 传播会受到不同猪场管理条件影响,因此,PRDC在生猪保育舍和育肥舍的传播可能性存在差异。综合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得到空气质量不良、生猪饲养密度大会增加传播概率结论。此外,受到饲养中霉菌毒素影响,生猪出现严重应激反应、多次接种疫苗或营养条件不均衡均会增加病原体传播力度。

2.2 流行特点与检验

分析PRDC 流行特点和发病规律可知,相关流行疾病多发于保育猪和肥育猪,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影响生猪出栏率。其综合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为7%~15%。PRDC 的发病特点、病情程度与生猪年龄存在关系,研究表明,生猪年龄越小,感染PRDC 后病情越严重,并且死亡率也会上升。冬季为该病多发季节,主要是温度低增加了病毒、细菌活性,此外,温度不适宜、管理条件差和通风不畅均会增加患病风险,造成PRDC 流行。

解剖病死猪发现,大部分生猪伴有不同程度的肺炎。检验中生猪存在肺出血、肺部花斑样病变、橡皮柿和弥散性间质肺炎,部分生猪肺部出现混合性感染和化脓性病灶,可见全身淤血和败血病变。

2.3 发病临床特征

18 周龄的生猪和妊娠母猪均是高发群体,发病临床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咳嗽、行走无力、俯卧时间长等,部分生猪也表现出食欲不振、腹泻等肠道炎症,体重出现严重降低、消瘦和生长缓慢情况。倘若生猪生长环境较差,还会伴有其他并发症、如气喘、咳嗽和突然死亡。生猪死亡率与猪龄存在密切联系,较小猪龄感染PRDC 后死亡率升高,死亡前出现不进食或进食量较少症状。发病猪体温较高,生长速度降低,会对出栏时间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出栏时间延长15~30d。

3 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1 预防机制和免疫程序构建

(1)相关人员应做到预防为主,将更多精力与时间用在疾病防治上,根据现有西药预防原理和中药预防原理,结合自身长期实践所积累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机制,通过定期开展药物预防工作方式保证养殖场能表现出更为理想的防御能力。目前,临床证实,有预防效果的西药主要有支原净、金霉素和阿莫西林,相关人员可以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100g,金霉素300g,阿莫西林400g,通常连续饲喂7d 便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可被用来预防相关疾病的中药有芪紫杉醇、蓝环毒抗、混感金方、混感急救针[1]。

(2)以饲养场内部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进行构建,确保形成的免疫计划可发挥出应有作用。在国家出台规定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开展免疫工作,通过定期接种疫苗方式,保证各类生猪均可具有更为理想的免疫能力。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就“如何使种群抵抗能力得到提高”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如通过注射黄芪多糖粉+抗生素的方式显著强化生猪免疫力。

3.2 日常圈舍管理和有效预防

圈舍管理属于物理防范措施,猪场在选址和建成均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对猪舍间距、高度和通风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工作人员应对猪舍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做好防寒保温、换气除湿等工作,使猪舍温度和湿度更加适宜。相关物理管理措施应用也可促使空气粉尘和有害微生物物质的排出,强化对PRDC的预防效果。

对PRDC 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分析PRDC 病理,可得出“该病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诱发”的结论,因此,推荐使用广谱类药物和特效药相结合方案[2]。如支原净、金霉素和阿莫西林药物的混合利用。以上药物配置规格为100∶300∶400。干预治疗时间选择在母猪产前和产后,用药持续7d,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断奶后的仔猪初次断奶后连续用药14d 能有效预防PRDC 疾病。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组合用药方式能预防80%以上的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在PRDC 发病过程中,生猪出现明显食欲下降问题,饲养管理人员在进行饲料药物给药时应提高用药剂量,并考虑使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巩固治疗效果。在PRDC 疾病预防中,相关人员也应认识到药物干预效果有限,在进行生物干预过程中应增加管理,强化生猪饲养管理能力,降低生猪发病率,保障存栏量,实现预防和治疗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由于PRDC 的诱因相对复杂,要想使其得到有效预防,既要做到药物干预,同时还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优先选择自繁自养模式,尽量避免引种,如果有引种需求,相关人员需先对引进生猪进行隔离,待其通过检疫方可进入猪场内部。第二,做到全进全出,简单说就是同猪舍生猪需要一起转移,待生猪转出后及时清理并消毒原猪舍,再将下一批生猪转入。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最大程度减少转出或转入猪群的次数。第三,调整饲养密度,使生猪拥有理想的生长环境。第四,结合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定期通风,确保猪舍内部空气流通,同时要注重夏季防暑和冬季保温。第五,若生猪出现PRDC 症状,相关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3 强化治疗措施和健康理念应用

加大生猪饲养管理力度,基于养殖场内现有的预防机制,从增强生猪免疫力的角度出发,对其饮食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增加营养元素等方式,保证生猪能获取到自身成长所需的充足营养,随着机体抗病力和免疫力的增强,养殖场所获经济效益也将更加可观。

近几年,抗菌肽被频繁应用在PRDC 治疗环节,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作为生猪用来对外部病原加以抵抗的主要成分,抗菌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抵御病原生物,二是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对生猪而言,即便在短期内多次应用抗菌肽也不会给自身机能带来不利影响。一般来说,猪体只需10min 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抗菌肽吸收,再经过20min,其作用就能得到发挥。由此可见,如果条件允许,相关人员可酌情将链霉素、青霉素和抗菌肽与猪饲料进行混合,但要保证其占比不得超过0.4%。临床试验证实,关于PRDC 的治疗,抗菌肽的治愈率能达到88%左右,且不存在不良反应。此外,相关人员还可以视情况对林可霉素及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应用,这样做同样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PRDC 预防和治疗中,相关人员应掌握疾病发病因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征,结合生猪养殖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实现对PRDC 的有效防治。上文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提出构建预防机制和免疫程序,强化日常管理和健康理念普及的合适对策,为降低PRDC 发生率,促进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抗菌肽猪舍传染性
黑水虻抗菌肽研究进展
抗菌肽对鹌鹑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清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浅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