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经“阴阳和,故能有子”理论初探不孕症的诊治

2021-12-02陈观木生洪金妮

福建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肾气调和不孕症

陈观木生,陈 捷,洪金妮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黄帝内经》汇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存智慧,奠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阴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表示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以及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的双方[1]。“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的生长发育都与阴阳密切相关。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病,天癸、冲任、胞宫气血失调,胞脉、胞宫受损可致不孕[2]。“阴阳和,故能有子”,即夫妻双方在“阴阳和”的生理状态下,能正常繁衍后代,调和阴阳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3]。

1 阴阳失和可致不孕

《黄帝内经》中详细阐述了孕育与阴阳的关系:“女子七岁,肾气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内阴阳精气的盛衰,决定了生殖机能的成熟与衰退,女子二七之年,肾气充盛、天癸充实,作用于任脉,使其所司之精、血、津、液充沛,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满溢成为月经,又经督脉和带脉的调节,经事如期。“丈夫八岁,肾气实……阴阳和,故能有子。”男子生殖机能成熟时,肾气充盈,天癸充实,同时需要气血阴阳调和,男女阴阳双方交媾和合,方能生育。若男女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感受外邪,房事不节,肾精肾气亏损,肾中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可致不孕。

2 “阴阳和,故有子”的内涵及外延

2.1 夫妻双方气血阴阳调和 张志聪将“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解释为“阴阳之道,在人为女和男,在体为血和气”“阴阳和,故有子”,即“有子”的前提条件是“男女和、气血和”。人以血气为本,精神为用,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之一,女性的“经、孕、产、乳”都以气血为基础。男子以肾为先天,气血调和,五藏精气化生为肾精、肾气,继而“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排出正常的精子。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肝主疏泄”,女子只有气血调和,肝脏的藏血、疏泄功能正常,冲任胞宫得养,才能“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排出正常的卵子。男女气血失和则脏腑功能失调,男子会因肾精涵养不足,固摄失常,肾气化生无源,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导致少精、弱精、滑精、遗精,影响孕育。女子则因肝肾精血不足,痰湿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失养,不能排出正常的卵子导致不孕[4]。

2.2 男女阴阳双方交媾和合 “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胎元的生成,需要父精母血结合,阴阳相互为用。“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性事活动正常是生育的重要条件。“五不女”即“螺、纹、鼓、角、脉”,生殖器官畸形的患者,男女双方不能交媾和合,无法孕育;或于产后、经期外邪侵袭胞宫;或因寒凝气滞,瘀血阻滞;或因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凝滞于冲任、胞宫。脾失健运、痰浊结聚,阻塞胞脉,影响精卵结合的“道路”。肾为作强之官,男子因五脏六腑阴阳失调,肾精肾气化生不足,阳萎不举,交媾和合无法正常进行,也可导致不育。夫妻之间,分居两地或情分淡漠,交媾和合的次数过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受孕。

2.3 夫妻关系和谐 “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情志影响人体气机运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有熬夜、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对配偶的关心、包容不够。夫妻关系不够和谐的伴侣,可因情志因素和生活习惯导致不孕[5]。不孕症患者在求子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容易产生心理的负担,久之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现实中很多夫妻,容易将无法生育的过错归咎于对方,给对方造成更大的压力,而致对方肝气郁结、心气不舒,又将进一步导致男女各自气血失和,精卵发生无由。

3 基于“阴阳和”论治不孕

3.1 调和肾之阴阳 肾藏精、主生殖,根据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理论,调和肾阴肾阳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6]。肾阴能濡养脏腑、充养经血,各脏之阴皆取决于肾阴。不孕症患者肾阴亏虚,或房劳、久病耗伤真阴,天癸化生乏源,血海空虚,或阴虚化热,热扰冲任。傅山提出了“经水出诸肾”的论点,肾阴亏损之不孕,应当滋肾益阴,又因精血同源需兼顾肝肾,方选养精种玉汤以补肾平肝、益精填髓。对于真阴亏损之骨蒸内热,则选用滋阴降火的清骨滋肾汤,取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肾阳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肾阳亏虚则冲任、胞宫虚寒,难以受孕。傅山认为胞宫位于心肾之间,胞宫寒凉无法受孕,可选用温胞饮以壮心肾二火。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火衰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资先天之肾阳,则选用温土毓麒汤以温补脾胃、心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若命门火衰,则膀胱气化无权,水湿浸淫胞宫而致足肤肿、不孕,可选用化水种子汤以温补命门之火,利膀胱之水。

3.2 调和夫妻双方的气血 夫妻两人的气血阴阳调和时,女子胞宫才能摄精成孕,形成胚胎。“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保证脏腑调和的基础。妇人“天癸既行,属足厥阴肝经”,“肝藏血,喜调达而恶抑郁”。甲木春升,全身脏腑之气及精血随气机布散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气血和则冲任胞宫得养,可种子于宫内[7]。在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历代医家常常加入当归、醋香附、丹参等使气血通畅,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傅青主女科》中认为气机郁滞导致的不孕,应“解四经之郁,以开胞胎之门”,选用开郁种玉汤疏肝解郁、调和气血[8]。

3.3 疏通阴阳结合之道路 精卵结合“道路”不通畅的不孕患者,中医多从“瘀”“痰”论治[9]。瘀血阻滞导致的不孕,多为虚实夹杂之肾虚血瘀证,并可夹痰、夹湿[10]。肾虚血瘀不孕的患者,可运用补肾活血法进行论治,经后期调补肝肾、益精填髓;经间期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经前期温通气血、调补肾之阴阳[11]。生殖器官畸形导致精卵无法结合,可通过西医手术进行矫正,或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此外“道路”不畅,也可以通过宫腔镜、腹腔镜等手术方式查明原因,解除粘连或阻塞。男方的生理状况也可影响女方受孕,因此提倡“精卵功能同步调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精液和卵子同时调理到理想状态,改善男女双方体质,创造良好的受孕环境,提升受孕的概率[12]。

3.4 “阴阳和”在辅助生殖中的运用 中医药通过调和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有助于募集高质量卵子,增加子宫内膜受容性,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13]。阴阳的消长转化推动气血活动,将女性的生理功能维持在正常的范畴,使月经来潮周而复始。夏桂成教授根据女性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阴阳的变化,将女性月经周期分为2个消长期和2个转化期,即行经期、经后卵泡期、经间排卵期、经前黄体期[14]。“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在辅助生殖促排卵前可根据月经周期进行调经,为促排卵做好准备。

行经期阳长阴消达到最大的不平衡,故重阳转阴,胞宫泻而不藏,月经来潮。行经期治宜活血调经,同时可加入少量如肉桂、续断等补阳药,使阴阳顺利转化,祛瘀生新。经后卵泡期以阴长为主,为卵泡的成熟奠定物质基础,治疗上应促进卵泡发育,调补冲任、滋阴益肾。经后卵泡期又可分为初、中、末3个阶段,卵泡期初期,妇人血海空虚,处于阴血相对不足的状态,采用滋阴养血法,以促进阴长。卵泡期中期,阴长达到一定的水平,常于滋阴药中加入少量补肾助阳药,意在阳中求阴。卵泡期后期,阴长达至较高水平,将要进行阴阳转化,故滋阴与补阳并重,为排卵做好准备。经间排卵期又称氤氲之期,是月经周期中的第2次阴阳转化,即重阴转阳,排出卵子。排卵期重阴不足,可影响阴阳转化而致排卵失常,治宜滋阴养血,同时加入补阳药及活血化瘀药,于阳中求阴,推动气血升发,诱发排卵。经前黄体期阴消阳长,治以调补肾阳,促进阳长,维持阳长至重,进入下一个周期,同时经前期常伴有肝气郁结的表现,应当重视理气,使气血调畅,月经排出顺利。

4 小结

夫妻两人肾之阴阳充盛、气血调和是孕育的基础,男女阴阳双方交媾顺利、精卵阴阳相互为用,种植于胞宫成孕。夫妻关系可影响气血阴阳,是孕育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阴阳和,故能有子”的经旨,以调理阴阳气血为切入点,探讨不孕症的诊治,以期夫妻双方阴阳气血调合、利于种子。

猜你喜欢

肾气调和不孕症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调和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