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三维审视:科学意蕴、理论特质及时代价值

2021-12-02蒋勇军

关键词:调研研究

蒋勇军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可见,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克服主观主义的理论武器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基石。

一、“七论贯通”: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科学意蕴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家与战略家,以非凡的战略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及强烈的责任担当,应时代之嬗变、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整、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战略定位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压舱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高屋建瓴,从战略的高度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191可见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与正确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可谓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他一再强调,我们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既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191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战略定位,是主基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在依据,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发挥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从战略高度上规定了调查研究的大致走向:以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为价值旨归,以解剖麻雀式调研为切入点,以达到窥斑见豹之目的;以采集资料、进行大规模调查为出发点,以达到解决深层次问题之目的;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调研为关键点,以达到求真务实之目的;以典型案例式调研为突破口,以达到总结经验、实施推广之目的。

总之,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战略定位,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和行动准则,为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破解难题、消解矛盾与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价值取向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导航仪”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故而,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立场。

调查研究是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重要方法,亦是了解群众意愿、整合群众力量、凝聚群众智慧的关键路径,是兴国安邦、治国理政的实践基石。因此,我们党和政府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准则和价值坐标。

习近平认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和谋事之基。因此,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价值原则,要善于抓住人民群众所急、所想、所盼、所忧、所怨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要让群众真实反映情况,又要让其提出诚恳建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多次谆谆告诫、殷殷嘱托全党同志,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3]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坚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和切实珍惜民力的原则立场,亦充分彰显了其敬民爱民为民情怀。

(三)根本目的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始发站”

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情况、洞察真相、把握规律、研究对策与解决问题。他认为:“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4]可见,调查研究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为逻辑起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取向。不难看出,调查研究目的甚为关键,规划了发展航向,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行动目标,贯穿于人的社会实践过程的始终。因此,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换言之,调研者不能先入为主,预先设定调子,划定条条框框,武断下结论,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实现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用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厉兵秣马,制定详细的计划与方案,确保调查研究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调查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解决问题,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四)指导原则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安全阀”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问题导向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指导原则,为党和政府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其中,实事求是为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原则,注重实效是绩效考核层面的指导原则,问题导向是逻辑层面的指导原则,三者同向发力,相互耦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驱动调查研究深入开展的“三驾马车”,构筑了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三位一体”的“安全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活的灵魂与精髓,是党和政府开展一切工作的方法指引。习近平强调开展调查研究,坚守实事求是原则不可或缺。他认为坚持实事求是,旨在观民情、察实情,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4]正因如此,习近平一再呼吁“要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5]可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讲真话,坚决规避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习近平强调开展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原则。他多次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6]因此,我们共产党人在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以提高效率为办事原则,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去,善于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优先解决,确保取得实效。

习近平强调,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质。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为我们破解难题找到突破口,提供主攻方向,进而推动全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7]总之,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运行体系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调控器”

运行体系论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调控器”。它是一个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三维框架结构体系,具体言之,把握“四性”,即体现全面性、要有深入性、突出准确性、实现有效性,构成了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指导方法之维;强调“五求”,即程度上求深、事实上求实、过程上求细、方法上求准、成果上求效,构建了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实施路径之维;突出“五点”即摸清情况、措施有效、明确目的、明晰任务、落实责任,构架了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工作策略之维。

1.把握“四性”,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指导方法。第一,调查研究要体现全面性。调查研究范围既要包括南方地区,也要囊括北方地区;既要包括发达地区,也要包括落后地区;既要包括汉族居住区,也要包括少数聚居区;既要囊括国内,也要包括国外。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跑遍任职范围,县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村,市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乡镇,省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8]第二,调查研究要有深入性。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亲力亲为,“了解情况,问计于民”。[9]习近平认为,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10]把零散与肤浅的认识加以系统化,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调查研究要突出准确性。只有紧扣现实重大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习近平指出,进行调查研究不要提前定调子,要秉持先有调研而后下结论的理念,竭尽全力地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既可安排“规定路线”[4],又可选择“自选动作”[4];既可安排“盆景式”[4]调查研究,又可选择不打招呼、不做安排、不要陪同的“随机性”[4]调查研究;规避调查研究搞形式、走过场,确保其结论的准确性。第四,调查研究要实现有效性。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要以追求有效性为价值目标,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确保其贯彻执行、落地生根。他深刻指出,有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11]534总而言之,调查研究旨在解决重大问题,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的目标。倘若调查研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强调“五求”,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实施路径。开展调查研究离不开科学的具体路径,唯如此,才能充分彰显其指导实践的重大作用。鉴于此,习近平提出了“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12]五个方面,搭建了其运行体系的具体路径构架。他强调开展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12],唯如此,才能做到聚焦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实效。具体言之,“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主动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学校中去解决问题。“实”就是要切实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广纳民言,汇集民智,深入剖析问题,弄清实际情况。“准”,就是要深入了解情况,精准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指解决问题之措施要切实可行,立竿见影。

3.突出“五点”,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工作策略。第一,摸清情况,是调查研究的前提基础。只有摸清情况,才能顺藤摸瓜、顺水推舟,找准问题解决的办法。习近平指出:“深入调查研究,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13]第二,措施有效,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他一再呼吁“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13]第三,明晰任务,是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他强调要“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13]第四,落实责任,是调查研究的可靠保证。他强调要“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14]第五,明确目的,是调查研究的目标追求。习近平强调:“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15]综上所述,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运行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互动耦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动态演进的框架体系。其中,指导方法引领航向,为实施路径的践行举旗定向,确保它能够行稳致远。实施路径是具体手段,是指导方法和工作策略的逻辑展开,也是检验实践效果的试金石。工作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技巧,是指导方法的延伸和拓展,亦是优化实施路径和强化实践效果的“加速器”。

(六)社会功能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动力泵”

体察民情、助推工作、协调沟通、锻造才干是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社会功能论的内容体系。详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体察民情功能。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坐而论道中获得,而是来自社会实践。习近平认为要察民情,就必须深入基层、与群众多交谈、善交流、增感情,既要看“门面”和“窗口”,又要看“后院”和“角落”。[16]只有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17]才能掌握客观、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原始材料,真正搞清楚实际情况。

2.助推工作功能。调查研究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搜集材料,了解实情,做到有的放矢,为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科学决策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由于正确的决策来自科学合理的调查研究,没有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了解实际情况,掌握规律,也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从这个逻辑上讲,调查研究具有推动工作井然有序开展的功能。总之,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促成效”。[18]

3.协调沟通功能。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具有协调沟通之功能,在化解社会分歧、消弭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认同,丰富执政资源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领导干部应该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18]总之,调查研究具有协调沟通功能,以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为目标。

4.锻造才干功能。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素质提升、能力增强的重要法门。他指出:“领导干部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19]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汲取知识养料。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对准焦距”“找准穴位”[20]126,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窥斑见豹和获取真知。“调查研究多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20]126总之,调查研究具有锻造才干的功能,其过程就是领导干部分析能力跃升和工作能力整体提高的动态演进过程。

(七)绩效考核标准论: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指挥棒”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21]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绩效考核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他曾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2]换言之,调查研究的成效考量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1]534可见,人民群众获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感指数的高低是检验调查研究成效的试金石。

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遵循邓小平所倡导的“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23]作为衡量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赶考”中,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综上所述,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以“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191的战略定位为基、以人民为中心和增进民生福祉为本、以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研实效和突出问题导向为魂、以指导方法、实施路径和工作策略为盾、以体察民情、助推工作、协调沟通和锻造才干为本,以“人民是阅卷人”[22]为纲,以战略定位、价值取向、指导原则、运行体系、社会功能和绩效考核为内容框架,构架了一个相互贯通、互动耦合、相辅相成的逻辑体系。

二、“五度融通”: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体现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赢取民心、永葆忠心的时代意识和责任担当,具有战略高度、视野宽度、逻辑厚度、理论亮度和情感温度五个方面的理论特质。

(一)战略高度:站位高、定力强、决策准、谋划远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具有战略高度,站位高、定力强、决策准、谋划远是其鲜明亮色的隐性体现。具体体现为: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举重若轻的战略定力、运筹帷幄的战略艺术和行稳致远的战略定向四个方面。

1.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常言道:“提高站位,才能深谋远虑;拓宽视野,才能窥斑见豹;开阔思路,才能举一反三。”[24]习近平认为,要破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难题,我们共产党人要登高望远、高瞻远瞩,聚焦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针对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重大政治问题,审时度势、把握战略主动。他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25]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纲举目张的大势把控思维与富有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思维。

2.举重若轻的战略定力。时代风云变幻的今天,习近平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始终保持着冷静观察、谨慎从事和谋定而后动的战略定力。如在精准脱贫问题上,他强调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成效显著。

3.运筹帷幄的战略艺术。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担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习近平总揽全局,充分展示了其运筹帷幄的战略艺术。其主要特征是以基层调研为突破口,以掌握民情为决策前提,以珍惜民力为决策基础,以集中民智为决策路径,以体现民意为决策关键,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以强化基层治理为核心枢纽,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梯次展开,形成战略决策。从十八大至十九大,习近平以贫困地区为调查重点,全面考察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经验。习近平在富阳调研时所言:“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情。”[26]唯如此,才能“为正确决策的作出创造条件”。[26]

4.行稳致远的战略定向。深入调查研究是决策之基。习近平认为,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以人民为师,真实了解情况,才能把握重大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决策与科学决策,以确保各项工作稳扎稳打、稳步推进,达到行稳致远的战略目标。为此,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查明情况,摸清底数,抓紧制定实施方案。”[27]

(二)视野宽度:对象广、内容全、办法灵、措施实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具有视野宽度,对象广、内容全、办法灵、措施实是其本真底色的生动写照。主要涵盖调研对象广泛、调研内容全面、调研方法多样和调研多管齐下四个方面。

1.调查研究对象广泛典型。习近平调查研究足迹之广、涉及省份之多、调查程度之深、询问百姓之众是空前的。几乎全国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据统计,从2012—2017年这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28]

2.调查研究内容全面多元。习近平的调查研究观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具体囊括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内容十分全面细致。覆盖扶贫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义务教育、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文化遗产、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

3.调查研究方法灵活多样。主要包括:第一,实地考察法。习近平的调查研究脚步遍及五湖四海,亲临东北地区参观听取现代化农业生产相关情况,身赴鲁甸地震灾区慰问干部群众,亲赴北京师大参观调研,深入各地企业、社区、农户、学校等进行深入调研,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真挚为民的执政情怀。第二,个别交流法。与民众亲切交谈、拉家常、问生活,体现了习近平执政为民的情怀。第三,召开座谈会。召开座谈会是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众意见、反映人民需求、回应人民期待的重要方式。另外,习近平还多次强调使用先进的调查研究之法,囊括:研讨会、蹲点调查法、典型调查法等方法,“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4],全面提升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调查研究手段多管齐下。习近平强调必须创新调研方法,实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做到多管齐下,方可听真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主要包括:一是坚持“安排性”和“随机性”相配合,做到既要有规定性,亦要有随机性。换言之,既可遵循“规定路线”,亦应有“自选动作”。[4]二是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统一,防止重调查而轻研究。三是坚持点与面相结合,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突出全面。四是坚持调查研究与预测分析相结合,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展望未来。五是坚持科学性与战略性相结合,做到客观、全面。六是坚持传统调研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七是坚持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三)逻辑厚度:覆盖广、结构严、逻辑强、链接紧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颇具逻辑厚度,覆盖广、结构严、逻辑强、链接紧是其显著特色的具体概括。集中体现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和逻辑严密三个方面。

1.内容完备、覆盖面广。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内容体系十分完备,涵盖以“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191为核心要义的战略定位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论,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根本目的论,以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研实效、突出问题导向为主要内容的指导原则论,以指导方法、实施路径、工作策略为合理内核的运行体系论,以体察民情、助推工作、协调沟通、锻造才干为内在要求的社会功能论,以“人民是评卷人”[22]为主要面向的绩效考核标准论七个内容模块构成,内容涉及战略地位、价值旨归、根本目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具体目标、主攻方向、社会功能、评判标准和实施办法诸方面,可谓内容相当完备。

2.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习近平调查研究观是一个四维圈层结构,由内而外、由近及远,依次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操作层面和物质层面。其中,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人民是阅卷人”[22]的绩效评判标准,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问题导向为主要内容的指导原则三者均属于精神层面,处于核心层,居支配地位,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的调研制度和联系点制度”[4]属于制度层面,处于次核心层,有较大的影响力;“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12]等具体要求属于行为操作层面,处于中间层,对调研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力;调研的最终结果为物化的客观物质样态,属于物质层面,处于外围层或边缘面。总体而言,形成以价值观、评判标准、指导原则——决策论证、决策调研、干部调研等制度——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等具体操作要求——调研的最终物化成果为运作链条、由里而外紧密衔接、由上及下层层管控、由中心至外围梯度辐射扩散和影响力逐级衰退的圈层结构。

3.逻辑严密,无缝衔接。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以“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191的战略定位为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为逻辑内核,以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研实效、突出问题导向为逻辑统领,以全面性、深入性、准确性、有效性为逻辑指向,以“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12]为逻辑重心,以摸清情况、措施有力、落实责任、明确目的为逻辑主线,以“人民是评卷人”[22]的绩效评价标准为逻辑枢纽,以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为逻辑支点,构建起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闭环系统。

(四)理论亮度:尊传统、重继承、尚创新、敢超越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富有理论亮度,尊传统、重继承、尚创新、敢超越是其靓丽成色的本质诠释。一方面,他继承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思想,另一方面,又与时俱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兼收并蓄,博采古今中外调查研究思想之所长,为我所用,形成了集大成的思想体系,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1.既继承弘扬,又一脉相承。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29]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一思想继承弘扬了我们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的调查研究观,与其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战略定位上的继承弘扬、一脉相承,皆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调查研究目的上的继承弘扬、一脉相承,皆认为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三是调查研究方法上的继承弘扬、一脉相承,皆强调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四是调查研究内容上的继承弘扬、一脉相承,皆强调要注重现实问题和关注民生问题。五是调查研究指导原则上的继承弘扬、一脉相承,皆主张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既勇于创新,又敢于超越。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了时代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内涵外延层面的创新超越。内涵方面,他认为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情况、揭示真相、把握规律、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30]在外延方面,他认为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提升认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谋划力的动态过程,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民族安危。二是研究方法层面的创新超越。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4],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三是战略定位层面的创新超越。既强调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风向标”,又是克服形式主义的“杀手锏”,将调查研究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

(五)情感温度:接地气、惠民生、善沟通、暖人心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富有情感温度,接地气、惠民生、善沟通、暖人心是其光辉本色的深层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做到下接地气,惠及民生。主动调研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下接地气,以诚交心不可或缺。习近平身怀亲民爱民之心,尽为民惠民之责,强调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工厂、深入群众,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发挥接地气、通下情的作用。他言近旨远地指出:“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7]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的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思群众之所思、忧群众之所忧,与人民群众倾心相交、心心相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2.善于沟通交流,温暖人心。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急所盼,朴实无华、平实而又鲜活的语言是基础。习近平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虚怀若谷,从不摆架子、从不板面孔,善于引用历史典故和使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亲近人民,与人民群众亲切交谈、聊天、问家常、嘘寒问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暖人,使彼此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实现了与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达到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之目的,发挥解民忧、顺民意、暖民心之作用。

综上所言,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五大理论特质是相互融通、辩证统一的。其中,以战略高度为基,凸显其理论的高远性和前瞻性;以视野宽度为重,突出其理论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以逻辑厚度为基,彰显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理论亮度为重,强调其理论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以情感温度为本,体现其理论的亲民性和惠民性。一言以蔽之,“五度”之间相互融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四维联通”: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为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破解难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妙手招”和“关键棋”,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基固本性价值:调查研究为联系群众搭建桥梁纽带

调查研究具有强基固本性价值,以筑牢群众根基为着力点,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指出:“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4]因此,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深入群众,深刻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把情况摸全、摸准、摸细、摸透。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实际出发,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求教于民,汇聚民众智慧,制定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措施,继而再指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举旗定向性价值: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锐利武器

调查研究具有举旗定向性价值,以确保决策方向精准为关键点,是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进行科学决策的锐利武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助于为党和国家谋思路、出点子、想对策、拿主意、解难题。要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首先,要拓宽调研对象的范围,“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31],丰富决策的事实依据。其次,要确保调研内容具有针对性,必须做到符合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决策。再次,要增强调研方法的科学性,必须保证信息全面、翔实和可靠。最后,要提升调研成果的有效性,必须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和广泛集中民智。唯如此,党和政府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才能真正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兴国安邦性价值:调查研究为国家治理提供方法指导

调查研究具有兴国安邦性价值,以提供顶层设计的科学方法指导为支撑点,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契合国情,遵循规律。国家治理实践能够进一步检验调查研究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时代性,使之得到理论升华。

1.认识国家治理复杂性,需要坚持调查研究。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贫富差距悬殊、民主法治不健全,国民整体素质不高,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生态环境恶化之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全面脱贫依然任重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充满着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与矛盾。科学合理地运用习近平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定位,形成科学决策。

2.实现国家治理目标,需要坚持调查研究。新时代以来,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国家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治国理政,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32]因此,只有坚持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民众所急所需所想所虑,才能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有效破解国际上威胁我国政治安全的“修昔底德陷阱”、威胁经济安全的“中等收入陷阱”、威胁文化安全的“西化分化陷阱”、威胁社会安全的“塔西佗陷阱”,才能经得起严峻考验,积极应对社会重大风险,确保执政安全。

3.总结国家治理规律,需要坚持调查研究。规律是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国家治理规律、掌握国家治理规律、运用国家治理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社会现实,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准确认识社会发展走向,以提高理性自觉。而要探索国家治理的客观规律,调查研究不可或缺。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才能总结出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规律,从而降低执政成本、化解执政风险、消除执政隐患、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权威、提高执政绩效。

(四)强筋壮骨性价值:调查研究为干部提升提供有效路径

调查研究具有强筋壮骨性价值,以提升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为突破点,是纠正领导干部不正之风、减少决策失误、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路径。

1.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提质增能的重要路径。调查研究是规避官僚主义作风的“克星”和克服形式主义及主观主义的锐利武器。新时代以来,某些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贪图虚名、不求实效者有之,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者有之,空话连篇、弄虚作假者有之,脱离实际、照搬照抄者有之,瞒天过海、欺上瞒下者有之,墨守成规、方法僵硬者有之,主观臆断、自以为是者有之,盲人骑瞎马、无的放矢者有之。正如习近平所言:“有的调研走过场,只有‘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4]此种现象之存在,于政府科学决策有百害而无一利,严重弱化了政府的执政权威。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工厂,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这是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亦是规避庸政、懒政、怠政等不作为现象、提升领导能力的有效路径。

2.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救偏补弊的重要渠道。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只有坚持干字为重、实字为要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精准把握和深刻洞察国际形势与国内矛盾,才能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领导干部只有“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采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33]才能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给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难解忧”。[34]唯如此,才能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

总而言之,习近平调查研究观具有强基固本性、举旗定向性、兴国安邦性和强筋壮骨性四个维度的时代价值,四者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建起“一体四维”的结构模式。其中,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之内隐的强基固本性价值体现在夯实群众基础上,外显的举旗定向性价值体现在确保决策方向的正确性上,宏阔视野的兴国安邦性价值体现在为国家治理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上,具体而微的强筋壮骨性价值体现在提升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上。这四个维度的时代价值,虽各有侧重,但同向发力,皆充分彰显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强大理论魅力和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习近平调查研究观既意蕴深刻、视野广阔,又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既高屋建瓴、引领航向,又醍醐灌顶、解疑释惑;既纵横捭阖、顺势而谋,又建章立制、信守原则;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务实管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的深刻把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风向标”。具体言之,习近平调查研究观是一个七维框架体系,它是以战略定位论为“压舱石”,以价值取向论为“导航仪”,以根本目的论为“始发站”,以指导原则论为“安全阀”,以运行体系论为“调控器”,以社会功能论为“动力泵”,以绩效考核标准论为“指挥棒”,体现其战略站位上有高度,宏观视野上有宽度、逻辑思维上有厚度、理论创新上有亮度、道德情感上有温度。一言以蔽之,习近平调查研究观从宏观视阈高度勾勒了“七论贯通”“五度融通”和“四维联通”的逻辑图谱。

猜你喜欢

调研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联合调研备足询问“粮草”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