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工匠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2-02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校企技能

邵 春

(包头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46)

2020年,“劳模工匠和高技能型人才”成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热门话题,11月24日国家召开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把握宏观,也需要激活微观。企业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能否打造一支适合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技工队伍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的关键因素。

一、目前企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

当下,企业用工环境和质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建设面临着诸多隐患和难题。其中凸显的问题是企业人才断层,技术工人短缺,产业工人技能梯队青黄不接,青年职工不爱学技术等等。据《人民日报》2018年对三省六市100家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针对“目前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主要困难有哪些”这一问题,答案中“技术人才缺乏”一条占73.08%。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技术人才短缺,中高技能人才在年龄、传承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明显的短板。

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底制定下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案》,提出了“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从战略性谋划和基础性建设的角度,对推动企业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强企,驱动创新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翔实有效的工作部署。各级地方工会也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等,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等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凸显出强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案,高屋建瓴,针对性、指导性极强,是政府和企业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大力培养大国工匠的根本和纲领性文件。

二、目前产业工人队伍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工自身层面。由于“劳动光荣、技术吃香、创新有位”氛围的缺失,部分产业工人对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有些年轻职工,主动接受技能培训的愿望不够强烈,缺乏长远规划和岗位竞争意识,安于现状,把业余时间放在娱乐休闲上,缺少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刻苦钻研和完善提高。还有部分员工由于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家庭负担重等,丧失了再次学习的动力,没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终身教育的理念,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职业培养、技能竞赛等提升职业技能的活动不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企业层面。虽然企业需求各种技能人才,但培养人才并不是企业的生产工作内容,这就使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低。加之,有些企业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重视度不够,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本身做得不到位。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职工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不规范、不合理,没有把费用落实到真正需要投入的方面,导致培训效果不好。多数企业的培训费用在各岗位间分配不合理,只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把培训经费都集中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分配给技术工人的培训费远远低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费,造成企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严重断层和流失。有些传统企业对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没有把技能培训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来对待。有的职工培训活动形式不合理,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不同需求的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手段及培训方式传统落后,没有体现新技术、新理念、新趋势。

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层面。校企合作本来是刚性需求,是实现工学结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但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关起门来办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和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一些高职学校实训的教学实施和师资力量薄弱,老师的实操能力比较低,学校供学生实践的设备普遍老化,实操所消耗的零件和材料也不能充足供应。包头市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呼包鄂周边有300多万吨电解铝产能,产量几乎占到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十几,包头的职业院校很少有开设有色金属冶炼专业。

最后,地方政府层面。出台和配套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措施不灵活不完善。各地政府虽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战略及提高产业工人地位的措施细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提升,受到了一线职工和企业的广泛欢迎。但是在整合集中社会优势资源,加强对本地各类技能人才的供需现状、数量品质、跟踪预判及宏观指导等方面;在联合培训、技能培训认证、专项经费投入、信息渠道畅通、工会培训与政府劳动部门培训的衔接等方面;特别是在有效破解高技能人才培养难题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学校、社会及职工的迫切需要。

三、积极探索“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例,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强市,职业教育体系也较为完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享誉区内外,然而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所具有的禀赋和潜能均未有效开发出来。一方面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好就业,或者远赴他乡去外地就业,另一方面驻包企业却面临技能人才短缺,守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困境。如何使驻包的企业和学校有效衔接,深度融合,联手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是摆在政府、企业、学校、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方面有很多的资源和机会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首先要积极探索“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试点,实现引厂入校,引校进厂的合作共建机制。校企之间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提高和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联手打造“车间+教室”的新型培训模式,建立校企双师联合的培养机制,推动企业和学校形成命运共同体。就拿铝行业举例,如今从事电解铝技术的工人很短缺,每一个企业都十分需要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初中级技术人员,职业技术学校应该针对电解铝企业的所需所急,积极主动和企业对接,携手企业一道量身打造所需技术人才。

技术工人的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学历只是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企业更重要。目前中、高职毕业生欠缺的恰恰是操作能力,短时间内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入职后企业还要花大力气再培训。技术工人的实操培训对各种设备、材料备件都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职业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必须及时更新,要以企业生产技术的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实验设备的投入。

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最快捷的途径是整合各自现有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实现互补和共享。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技师、工匠进课堂、进实验现场,企业可以聘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送技术,送优化流程和创新方案。技术工人入职后,往往因工作强度大、发展空间小、薪资待遇低而离岗离职,学校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导,做好毕业生入职前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树立长期扎根一线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还要注重特殊性和差异性,做到因校制宜、因厂施策,最终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四、以需求为导向,创立新型学徒制培养机制,实质推进协同育人

“师带徒”是传统的学徒制教育机制,也是各行各业最为普遍的培养后辈人才的方式。特别是在企业,一代一代的能工巧匠都是在“师带徒”的传承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时至今日,师徒关系仍然是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传递的主要方法。一段时期以来,“师傅”这个称谓不再像以前那样吃香和受追捧,劳模、工匠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受到淡化和削弱,这种错误的风气和价值观是导致今天企业技术人才队伍断层,年轻人不爱学技术的根本原因。

从企业自身来讲,搞好企业内部的“师带徒”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一个企业自身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好不好,关键的因素是看“师带徒”工作的规划和措施实不实。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的事情关键还要企业自身解决。南方发达企业的经验证明,企业内生活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谁抓住了人才培养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创新发展的先机。

近年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这是国家为各类企业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出台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新型学徒制要求学徒有工资,导师有津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分、工学两不误的培养方式。国家正在逐步健全对学徒培训制的投入机制,完善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

五、快速形成务实高效的联动机制,探索出切实管用的工作措施

政府、学校、企业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探索稳定人才队伍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要从建设产业工人队伍的迫切点入手,通过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价值取向解决产业工人社会评价偏低的现象,打通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的梗阻环节,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学历通道衔接制度,做实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构建多元技能形成体系解决技能人才的背离现象。

首先成立地方“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协调领导小组,针对各自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类重点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就紧缺技能人才供需状况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分门别类、对症下药。

其次对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平台、设备设施、实习场地和实训师资配备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校企及产教结合等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评估,掌握第一手资源供给情况。

再次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生产岗位的技术工人队伍现状及需求进行详细的摸底调研,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情况。

最后政府牵头,政策发力,校企搭台,整合所有资源,唱好产教深度融合这场大戏。人力资源和劳动部门是贯彻国家新型学徒制的职能管理部门,也是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的开路先锋和“娘家人”,要立足地区改革发展大局,根据技能人才的实际情况把脉问诊,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真正把国家政策和学校所需、企业所盼落在实处。

综上所述,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协同作用,切实抓好企地和校企“两个深度融合”,出台强有力的贯彻举措,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科技强企,人才兴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校企技能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产业工人新时代
劳动技能up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