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创新探索

2021-12-02曹三月徐晓琳高瑞臣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育人

曹三月 徐晓琳 高瑞臣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更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着力点。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涯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和就业能力的课程。该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高度一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问题

从2008 年开始,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公共通识必修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该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本应蕴涵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对文化的认同、对职业的态度、对岗位的评价等教育元素,但目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育人深度不够、教学理论缺乏中国元素、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1.1 课程育人深度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对德育的要素体现不明显,关注度不高。教学目标注重实用性、功利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学内容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轻价值塑造,重毕业就业、轻长远发展。教师在讲授中强调职业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较少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育人方面做得不够。

1.2 教学理论缺乏中国元素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西方价值理论缺乏中国元素,与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存在偏差。该课程经常使用的特质因素、霍兰德人格、终身发展、职业锚、价值观分类等理论都源于西方,这些理论缺乏本土化理论基础,没有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理论的元素支撑,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在指导学生解决中国国情的问题时会有不适应的情况。在涉及自我认知价值观时,尊重价值观的多元化,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的有效引导。在“小我”和“大我”、个人和集体、追求财富和奉献社会的价值导向上,更注重前者,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导向明显。

1.3 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但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不够,无法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创业不能有效对接,无法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这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求不谋而合,并为其指明了顶层设计方向[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结合专业、服务就业,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1 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集理论、实务和经验为一体,在教学目标上既有知识传授,也有技能培养,还有价值塑造。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法律素质、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规划,最终促进其成长和完善。职业生涯发展是和时代紧密联系的,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进步、时代责任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2.2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广泛融合

教师要深入挖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教学内容蕴含的家国情怀、历史责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思政教育与生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全方位了解自身性格、气质、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职业发展趋势,作出职业选择,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有效融合

教师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3]。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现代教学理念,综合运用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决策,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邀请行业专家、职场精英、优秀毕业生,举办专题讲座,激发学生职业发展的潜能,提升其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生涯管理能力。

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专题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要聚焦高校育人的价值本源,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要求[4]。按照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社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安排,在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视角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探索,设计6个专题模块。

专题一“我的生涯规划与两个一百年”。以职业规划概述为基本教学内容,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展“生涯幻游”式小组主题讨论,从国家长远战略布局角度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专题二“致敬生涯榜样与全面认识自我”。以高职学生职业个性分析与探索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直播视频,回顾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职业生涯,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DISC性格测试、360度认知法及橱窗分析法等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个人特点、明确职业性格、核实兴趣方向、挖掘自身潜质、定位个人能力优势和技能专长,迈向职业之路。在“致敬生涯榜样”主题演讲中,学生大力弘扬生涯榜样身上忠诚、执着和朴实的鲜明品格。

专题三“我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生的价值观探索为教学内容,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要求同向同行。开展“人生集市拍卖会”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用固定数额的模拟钞票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此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锚。结合大一学生的“引航工程”工作,举办职业价值观主题辩论赛,以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职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结合,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抓好养成教育。

专题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与职业世界探索”。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面临转型发展为时代背景,向学生介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内容、措施,以此梳理职业世界探索途径与方法。以教学班级所学专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咨询、参观、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和职业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和熟悉职业、产业、职位、职业环境和发展趋势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专题五“改革开放40周年在奋斗中实现生涯决策”。以职业选择方法与策略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第二集《关键抉择》,学习和体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之路。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了解职业决策内涵,明确职业决策原则,掌握职业决定方法,实现职业决策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铸魂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职业生涯决策的基础。

专题六“国家‘十三五’规划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与实施”。以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与实施为核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把思政教育向外延伸[5]。引导学生分组搜集“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民生、国防、外交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详细讲解职业规划书的写作格式、基本要求、原则、步骤、评估、调整、实施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4 结语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本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6个专题模块,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用时代案例引领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作用。目前其教学内在逻辑性有待调整,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针对性有待加强,以后将结合创新创业、学生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