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新品种推介

2021-12-01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荚果青枯病春播

(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 高蛋白抗青枯病抗黄曲霉新品种中花6号

1.1 成果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10年获中国农科院一等奖和武汉市二等奖,2015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主要特点

高蛋白、高抗青枯病、抗黄曲霉。珍珠豆型早熟花生品种,株型直立紧凑,连续开花。株高45~50cm,侧枝长53cm左右,总分枝8~9条,结果枝数7~8条。小叶椭圆形、黄绿、叶片表面蜡质厚。荚果普通型,外形细长,荚果整齐度高,色泽鲜亮,果嘴短,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150g,百仁重60g,出仁率74%。

1.3 产量表现

国家抗青枯病区试平均产量218.0kg/667m2,比对照增产8.30%,湖北省各点均增产10%以上。湖北红安、大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8.7kg/667m2,比对照增产12.8%。

1.4 品质抗性

蛋白质含量31.2%,含油量54.46%,属双高品种;高抗青枯病,抗性率93.8%;抗黄曲霉产毒,人工接种条件下的黄曲霉毒素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兼抗矮化病毒病和叶斑病,中抗锈病,根系发达,抗旱性强。栽培要点:春播全生育期120d,夏播110d左右。株型直立紧凑,旱地春播播种1万穴/667m2,旱地或水田地膜栽培播种0.9万穴/667m2左右,每穴2粒,夏播播1.1万穴/667m2,每穴2粒。该品种对土壤肥力水平较为敏感,应施足底肥,看苗施好追肥。地膜覆盖盛花期注意使用生长调节剂。

1.5 适宜区域

适宜在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青枯病地种植。

2 高油高产新品种中花8号

2.1 成果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2007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 主要特点

高产油用型品种。珍珠豆型早熟中粒花生,春播125d左右,夏播110d左右。株高中等,45cm左右,总分枝数8条,结果枝数6条。荚果斧头形,荚果整齐。种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籽仁整齐饱满,商品率高。百果重192.0g,百仁重84.2g,出仁率75.0%。抗叶斑病和矮化病毒病。经人工接种,叶斑病(黑斑病)发病级数平均为4.2级(按国际9级标准),达到中抗水平。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结果集中,易于采收。

2.3 产量水平

长江流域片花生早熟组区试荚果平均产量291.05kg/667m2,居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增产18.29%。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23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5.82%;折合籽仁产量248.93kg/667m2,比对照增产21.81%。荚果和籽仁增产幅度居首位。品质抗性:含油量55.37%,蛋白质含量25.86%。

2.4 栽培要点

长江流域春播4月中下旬为宜,夏播不迟于6月15日。株型直立紧凑,宜适当密植,春播0.8~1.0万穴/667m2,夏播1.0万穴/667m2以上,双粒穴播。高产栽培时应施足基肥,苗期追施一定数量速效肥。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产量、含油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

2.5 适宜区域

适于在四川、湖北、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非青枯病区种植。

3 高产油用型新品种中花16

3.1 成果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鉴定和湖北省审定,2013年通过江苏省鉴定。

3.2 主要特点

高产油用型品种。珍珠豆型早熟中粒,春播120~125d,夏播110d。株高45cm,总分枝数8~10条,结果枝数7~8条。荚果斧头形,果形整齐,种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籽仁整齐饱满,商品率高。百果重210.0g,百仁重85g,出仁率75.0%。

3.3 产量水平

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荚果3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17.0%,居参试品种首位。长江流域花生区试平均产量荚果350.75kg/667m2,比对照增产16.15%,居参试品种首位。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255.6kg/667m2,比对照增产9.61%。

3.4 品质抗性

湖北省区试平均含油量55.54%,蛋白质含量24.85%;长江流域区试平均含油量55.40%,蛋白质含量23.80%;江苏省区试含油量57.76%。抗叶斑病,感青枯病,抗旱性、抗倒性、种子休眠性强。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结果集中,易于采收。

3.5 栽培要点

生育期短,熟性早,春播4月中下旬为宜,夏播不迟于6月15日。春播0.8~1.0万穴/667m2,夏播1.0万穴/667m2,双粒穴播。地膜覆盖等高产栽培时应施足基肥,苗期追施一定数量速效肥,盛花期及花针早期如出现旺长可适当进行化控。

3.6 适宜区域

适于在四川、湖北、重庆、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南部、江苏等地非青枯病区种植。

4 早熟高产高抗青枯病新品种中花21

4.1 成果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品种鉴定命名。

4.2 主要特点

高产油用型品种。珍珠豆型早熟中粒花生,生育期短,春播120~125d,夏播110d左右。株高40~45cm,总分枝数8~9条,结果枝数7~8条。荚果斧头形,果形整齐,种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籽仁整齐饱满,商品率高。百果重190g,百仁重75g,出仁率75.0%。

4.3 产量水平

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荚果262.5kg/667m2,比对照增产18.0%。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测产平均产量325.6kg/667m2,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20%以上。一般春播地膜栽培产量400kg/667m2以上,春播露地栽培产量300kg/667m2左右,夏播产量250kg/667m2左右。

4.4 品质抗性

平均含油量53.09%,蛋白质含量28.56%。抗叶斑病,高抗青枯病。抗旱性、抗倒性、种子休眠性强。根系发达,耐旱性强。株型直立,结果集中,易于采收。

4.5 栽培要点

熟性早,春播4月中下旬为宜,夏播不迟于6月15日。株型直立紧凑,宜适当密植,春播0.8~1.0万穴/667m2,夏播1.0万穴/667m2,双粒穴播。丰产潜力大,肥水需求高于目前推广抗青枯病品种,旱薄地种植时应施足底肥,水田种植时应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涝害。春播地膜覆盖应施足基肥,苗期追施一定数量速效肥,盛花期及花针早期如出现旺长可适当进行化控。

4.6 适宜区域

适于在湖北省、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青枯病区和非青枯病区种植。

5 高产高油酸新品种中花24

5.1 成果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命名。

5.2 主要特点

高产高油酸品种。普通型大花生,春播120~125d,夏播110d。株高40cm,总分枝数7~8条,结果枝数6~7条。荚果普通形,果形整齐,种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色泽鲜艳,籽仁整齐饱满,商品率高。百果重190g,百仁重70~75g,出仁率70.0%。中抗叶斑病和锈病,感青枯病。抗旱性、抗倒性、种子休眠性强。

5.3 产量水平

长江流域区试平均产量荚果322.2kg/667m2,比对照增产6.3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9.04kg/667m2,比对照增产13.46%。品质抗性:区试平均含油量53.64%,蛋白质含量25.32%,油酸78.9%,亚油酸2.09%,油亚比35.3,属高油酸花生新品种。

5.4 栽培要点

适宜春播种植,一般4月中下旬为宜。株型直立紧凑,宜适当密植,春播0.8~1.0万穴/667m2,双粒穴播。一般栽培条件下即可表现很好产量水平,地膜覆盖等更能发挥品种增产潜力,高产栽培应施足基肥,苗期追施一定数量速效肥,盛花期及花针早期如出现旺长可适当进行化控。

5.5 适宜区域

适于在四川、湖北、重庆、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南部、江苏等地非青枯病区种植。

6 高产抗叶斑病锈病青枯病黑花生新品种中花9号

6.1 成果来源

油料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

6.2 主要特点

高产高抗黑花生品种。珍珠豆型大粒花生,春播135d。株高50cm,侧枝长55cm,总分枝数10条,结果枝数7条,叶色深绿色,茎枝有明显色素,花瓣颜色深黄色,成熟果实种皮黑色,百果重180g,百仁重65g,出仁率65%,荚壳较厚,果壳硬。

6.3 产量表现

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242.02kg/667m2,比对照增产6.19%。

6.4 品质抗性

区试平均含油量51.02%,蛋白质含量27.50%,油酸含量为50.60%,亚油酸28.40%,油/亚比1.78。种子休眠性较强,中抗叶斑病和锈病,低抗青枯病。

6.5 栽培要点

在湖北及长江流域一带,一般4月中下旬春播种植。株型直立,分枝较多,可适当降低种植密植,春播0.8万穴/667m2,夏播1.0万穴,双粒穴播。荚果较大,适合在肥力中等以上、土质疏松田块种植。高产栽培时应施足基肥,苗期追施一定数量速效肥,花期生长过旺时可进行化控,防止倒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结合培土,增厚土层以利于下针结果。成熟后及时收获。

6.6 适宜区域

适宜在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的非青枯病区春播种植。

猜你喜欢

荚果青枯病春播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我国主要烟草青枯病病圃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花生荚果烘干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