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川芋50的选育

2021-12-01刘可心王克秀唐铭霞胡建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芽眼晚疫病四川省

刘可心,王克秀,唐铭霞,何 卫,胡建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马铃薯适应性强,耐贫瘠,分布范围广,特别是有营养丰富、产量高的特点,是十全十美的全价营养食物[1-3],是世界第三、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4],在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2007年我国播种面积443.05万hm2,单位面积产量14.63t/hm2[6],总产量超过6486.4万t的优势成为世界第一马铃薯生产国,在播种面积以及产量都远超其他马铃薯生产国,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这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生物资源开发的优势领域之一[7]。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明确了马铃薯粮食作物的重要地位,极大促进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近年来,马铃薯作为食用饲用、农民增收和扶贫救灾的的重要作物在中国获得快速发展[8]。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FAO 2019)201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91.2万hm2,年产量达9182万t。

马铃薯是四川省大力发展的特色效益农业,同时也是四川最具增产增收潜力的作物,是民族地区、贫困山区重要粮食作物,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位于亚热带立体气候区,独特的立体气候,使全省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和收获,已形成周年生产供给体系。四川马铃薯主产区包括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等海拔180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目前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66.67万hm2,鲜薯总产量达到1422万t,均居全国前列。我省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在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同时,也同样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长,导致晚疫病频发、高发,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严重阻碍了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晚疫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然而大量使用药剂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加速病菌产生抗药性和加快突变进程,同时,过多使用农药不利于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因此,利用品种遗传特性,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环保、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加之目前中国及四川省马铃薯资源材料少,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马铃薯育种的发展,为了培育适应四川生态条件,抗病,优质的品种,是全省乃至全国育种家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为选育适合四川省生态条件的优质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需求为导向,调整马铃薯育种目标,确定以优质、高产、高效、抗病、耐储藏为目标的育种思路,以国际马薯中心(CIP)合作项目引进的392634.52作母本、392626.9作父本,通过常规杂交技术手段,经过多年鉴定选择,成功培育出马铃薯优质高产型新品种川芋50,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必将有力推动四川马铃薯主食化产业发展。

1 选育过程

2008年选择单株,2009年表现抗病高产,选择4株,2010年进行4株种植,表现抗病高产,2011~2012年进行品比试验,并建立脱毒试管苗。2013年进行省预备试验,试验代号A50,表现抗病高产,进入下一年省区试;2014~2015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表现排省区试中晚熟组第一;2016年通过生产试验。2017~2018年完成了DUS鉴定、抗病毒鉴定、抗晚疫病鉴定及块茎品质分析;2019年完成农业农村部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称:川芋50;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9)510019。

2 特征特性

川芋50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为85d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田间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直立、株高87.5cm,单株主茎数4个,茎秆比较粗壮,茎绿色,叶绿色。花繁茂、花冠白色。块茎圆型,黄皮、白肉,表皮较粗糙,芽眼深度中,芽眼红色,商品薯率67.3%,平均单株薯块重为476.3g,贮藏性与对照米拉相当。抗晚疫病,高抗病毒病。

3 抗性鉴定

2018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川芋50抗马铃薯晚疫病,高抗马铃薯病毒病。

4 品质分析

2017~2018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测试分中心测试,川芋50块茎干物质含量29.67%,粗蛋白含量1.41%,淀粉含量17.89%,还原糖含量0.22%,维生素C含量18.0mg/100g。

5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试验地点共7个,分别在达州市、甘孜州、广元市、巴中市通江县、凉山州喜德县、凉山州昭觉县和阿坝州。参试品种12个,米拉为对照。2014年,川芋50号2年平均产量1858.4kg/667m2,较对照米拉增产56.1%。其中,2014年平均量1809.3kg/667m2,较对照增产67.0%;2015年平均产量1907.5kg/667m2,较对照增产47.1%。

6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川芋50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四川省中高海拔地区的中浅山区排透水性好的地区春季种植。

7 栽培技术要点

7.1 适时播种

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适时播种。当10cm地温稳定超过7℃时,选择无大风、无寒流的晴天播种,发芽最低温度5℃,最适18~22℃,出苗适宜10~12℃,适宜的土壤墒情是保证正常出苗的关键。中海拔地区播种时间为2~3月份,高海拔地区播种时间为3~4月份。

7.2 种薯处理

改变“一把刀”切完的做法,采用两把切刀轮流使用,要勤轮换切刀浸泡于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充分利用顶端优势,用快刀沿顶芽向下纵向切成2~3小块,每块要保留芽眼2个以上,重量50g以上,切种后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g/667m2拌种。

7.3 种植密度

根据种植区域光温条件和种薯大小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进行栽培。建议采用30~50g健康整薯作种,一般净作可种植4000~6000株/667m2左右。

7.4 合理施肥

基施45%(15-7-23)或(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80kg/667m2+腐熟农家肥1000kg/667m2或商品生物有机肥160kg/667m2(具体按有机肥类型而定)。

7.5 田间管理

种植地块要求疏松透气性好,排灌条件好,土层深厚,轻壤土和沙壤土为好,选用脱毒种薯,高厢(垄)栽培,合理轮作换茬,及时拔除病株。

7.6 病虫防害

结合病害实际发生发展情况,针对性的选择预防和治疗药剂,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齐苗后苗高20cm时开始打药,7~10d施用1次,连喷5次以上。常用的晚疫病防治药剂及用量银法利80~100mL/667m2、或增威赢绿40g/667m2、或25%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8 注意事项

在产量较高的情况下,部分薯块芽眼较深,影响外观及加工品质。对除草剂特别敏感,选用药害轻,比较安全的除草剂。在收获前提前杀秧,促使薯皮老化,防止掉皮,影响商品性。收获后应放于阴凉通风处,摊晾2~3d,待薯皮表层湿气降低后再入库或装运,防止曝晒、雨淋。

猜你喜欢

芽眼晚疫病四川省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金沙县不同生态山区早熟菜用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