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与实施策略

2021-12-01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初级中学刘术星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后进生成员数学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初级中学 刘术星

新时期各领域的竞争直接体现在人才这一要素上,强化基础教学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以合作学习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仅凭借个人的力量难以高效率地达成目标,团队协调能力、合作意识是学生能否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数学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在优化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一)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不少初中数学教师考虑到教学的便捷性,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习惯按照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没有慎重考量这样的分组方式是否能充分建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际上,许多班主任出于班级管理的需要,虽然会将部分后进生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希望后进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下认真学习,但是仍有不少后进生被班主任安排在教室的后排,周围也大多是后进生以及中等成绩的学生。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机械地按照学生的座位分组,很容易导致教室后排的后进生无法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甚至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如果教师在划分小组时没有考虑到除优等生外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小组内优等生数量过多,或者是小组内有些成员性格偏内向,则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变成优等生的“一言堂”,小组成员之间无法产生共同语言,无法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影响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参与度不一

因为小组内成员能力层次不同,加之小组中缺乏带领小组其他成员学习的“核心人物”,所以许多性格内向、敏感自卑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是附和优等生的意见或想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将自己的学习任务交由优等生或中等生完成,小组整体合作学习氛围不佳。另外,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差异化的教学设计,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三)教师不够重视调控与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但有的数学教师对此仍存在认知偏差,且未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中及时采取调控与反馈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及时引导,造成小组合作学习难以继续,也使学生无法熟悉、掌握所学知识。以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在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分析与概括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以及特殊性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巡视,一些小组成员虽然可以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却无法概括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也无法结合图像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而有的小组成员甚至无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加以及时指导和调整,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二、创新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在传统合作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应明确小组成员的构成依据,科学分组,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严格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等,根据各层次学生能力的综合差异进行科学分组;其次,强调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如果一个小组内内向或者是不善交流的学生数量过多,毫无疑问会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效果,导致合作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应该尽量保证小组内性格外向的学生偏多,从而带动小组内性格内向的学生。再者,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还应该考虑小组成员的数量,如果小组内成员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秩序混乱的局面。如果小组内成员数量过少,则会影响小组成员的学习与交流,应避免对合作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在确定小组成员后,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可进行小组成员职责分工,小组长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开展学习活动,在成员意见不一、发生争论时能够积极协调,代表小组发表小组学习成果等。记录员不仅需要积极参与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还需要记录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并准确、客观地记录,所记录的数据将成为小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表现评估的依据。

(二)教师需要重视调控与反馈

初中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并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为弱化传统课堂教学的压力,教师应强化宽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引领全体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例如:在“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向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让小组内两名成员各自抛起一枚骰子,记录骰子落下后得到的数字,谁的骰子落下后朝上的数字大则积1分,双方各抛骰子30次,最后比较谁得的总分数高,根据所记录的数字探讨这一游戏对游戏双方是否公平。这一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游戏难度不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小组成员可以一同完成这个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

教师是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针对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巡视,了解每一个学习小组的进度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小组内各成员的能力层次不同,性格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能发生争论,甚至是语言冲突,这时教师就需要观察该小组组长能否协调好这次冲突。当组长无法协调好冲突时,教师就需要适时介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使合作学习能够继续进行,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团队合作意识。部分学生并非不想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是想到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也就没有发言权。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性格内向的学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尽量为这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数学基础薄弱,却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语言逻辑紧密,善于表达。为此,教师可以针对此类学生设定相关角色,从而激发其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中“核心人物”的作用,利用核心人物在班级内的影响力去辐射其他同学,引导其他同学一同进步、努力学习。在对学生进行评级时,可借助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交流,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在展示成果、总结发言等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分值奖励,灵活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激励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三、结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小组划分不够合理、学生参与度低、教师调控与反馈力度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性格、学习需求等划分小组,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视调控与反馈,合理地设计小组学习任务,采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过于两极分化,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当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推广还需要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认可。

猜你喜欢

后进生成员数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试论高中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