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非线性编辑课程的任务设计

2021-12-01徐艳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徐艳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围绕任务,师生积极探索、互动协作,主动解决问题,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任务,任务既蕴含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蕴含了学生应掌握的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已学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以此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贯穿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适合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作用

非线性编辑是一门影视后期制作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复杂、综合性强,涉及到软件操作、策划、艺术、剪辑和网络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操作流程即方案策划、素材采集、视频处理、音频处理、字幕制作、特技特效以及合成输出为基础组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讲解,这样必然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实用性低,学生的实际编辑制作能力提高成效不明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课堂气氛融洽,也让学生易于接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任务进行学习,新的知识蕴含在任务中,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自主剖析,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教师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单纯的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法,避免了学生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基础的一系列教学任务,这不仅需要教师对非线性编辑课程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需要教师能合理编排、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内容转化到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中。因此,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对问题,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而是给学生提供线索,引导学生从任务出发,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思考,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得以提升。

2 非线性编辑课程任务设计的原则与分类

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任务要与教学目标有效关联,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使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即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遵循以下任务设计的原则,并掌握任务设计的分类。

2.1 任务设计的原则

2.1.1 任务目标明确,具有实用性 传统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对技能的学习有局限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目标明确,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当然,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在设计任务时要统筹兼顾,要以学定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要把实用性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2.1.2 任务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非线性编辑课可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使学生对该课程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非线性编辑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制作“我的大学”微视频。学生运用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记录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影像,然后利用Premiere软件进行剪辑、合成,再运用After effects制作特效,最终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把所学知识贯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具有生活气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成就感得到增强。

2.1.3 任务难度适中,掌握适度性 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递进阶梯式特点,任务难度可以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步加大,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简单型向设计型过渡。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要考虑让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层次的任务选择。不能让学生觉得任务过于简单而太乐观,早早完成;也不能让学生觉得任务过难,有挫败感,导致任务无法完成。

2.2 任务设计的分类

通过对非线性编辑项目涵盖的领域分析,结合调查结果以及课程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将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任务分为教师设计任务、校企合作任务和竞赛机制任务等三类,而这三类又可以细分:教师设计任务可通过电子相册制作、旅拍短视频制作为载体进行学习;校企合作任务可通过公司宣传片制作、婚礼预告片制作为载体进行学习;竞赛机制任务可通过公益广告视频制作、商业广告视频制作为载体进行学习。项目学习内容均由易到难,符合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学习。

2.2.1 教师设计任务 教师设计任务一般是在非线性编辑教学前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初步体会视频编辑的快乐。比如,要求学生完成制作电子相册、拍摄旅行短视频的任务。制作电子相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非线性编辑制作的整体流程、文字效果的设计和图片动感效果的处理,使学生掌握软件的运用。拍摄旅行短视频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视频剪辑技能。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以公益广告为主题的任务,这些任务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参与度高,也为后期引入竞赛机制任务做好铺垫。

2.2.2 校企合作任务 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发展需求相脱节,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此阶段属于深入学习阶段,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到公司项目之中,不仅让学生接触到高端设备和实战项目,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校企合作中,学校需要企业的项目,企业需要学校的人才支持。如,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期引入公司任务——商业微电影的后期制作。与滁州“爱夏”婚庆公司合作为客户制作婚礼预告片,根据客户提供的各类视频素材和照片素材,制作微视频来展现新人幸福甜蜜的爱情。该任务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项目系统训练学生影视策划、分镜头稿本编写以及拍摄与制作的能力。当然随着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步,校企合作的任务可以一直贯穿到课程学习后期甚至课程结束后。

2.2.3 竞赛机制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设计大赛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科竞赛,让学生参加学校技能大赛、省赛、国赛等项目,让学生展示自我,检测自我,此阶段属于拓展深入阶段。通过参加一些省赛、国赛项目,可以延展学习和竞争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在非线性编辑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任务,可以选择公益类广告主题,如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命题的影视微广告,也可以选择商业类广告主题。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校级、省级或者国际级的比赛,通过比赛平台,让学生接受评委和市场的检测和考验。本课程任务设计的教学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3 非线性编辑课程任务设计的核心要求

3.1 重视制作流程的完整性

结合非线性编辑课程实践教学特点,任务设计一般要依照视频制作流程来进行。以准备素材、视频处理、音频处理、添加字幕、特技特效以及生成和发布为设计任务的主线,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非线性编辑的整个流程。

3.2 重视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

艺术性是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基础。在任务设计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相关艺术性课程知识,对蒙太奇艺术手法、镜头组接艺术、镜头剪辑技巧等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欣赏水平等。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基于学生艺术性的提升,有针对性地设计挖掘紧贴现实生活的艺术题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

3.3 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发挥

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一般很难依靠个人力量来顺利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必须通过讨论、合作、交流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只有集大家的智慧,才能顺利完成课程任务。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建立团队,在团队中,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分工,发挥团队的优势,在共同合作中增进感情,培养能力。

综上所述,非线性编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适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这一方法时,需要紧密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