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影响

2021-12-01李舞岩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李舞岩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2019年中国引资规模以1 381.3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新兴工业大省,2019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达179.4亿美元,约占中国FDI总额的12.98%。FDI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与安徽省的发展密切相连,已成为世界经济影响安徽省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经济增长与就业是FDI最直接的影响客体。结合相关理论,通过构建VAR模型,力图分析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影响,并联系安徽省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这对改善安徽省就业情况和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安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FDI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淑惠等运用“一带一路”56个沿线国家的数据,韩家彬等以金砖五国为研究对象,他们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研究,通过整理归纳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方式、金融深化、金融效率等要素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FDI和各要素间的空间耦合关联,使得这些要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对FDI的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另外,还有学者分行业进行研究。付华英、林紫仪分别探究了FDI对工业、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对服务业FDI的响应,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关于FDI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国外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经济增长理论等都包含与该问题相关的探究。

在FDI对就业的影响问题上,学者们由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差异。王美今等、王智勇把我国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了FDI对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房玲玲指出由于存在着“主力店效应”和挤出效应,FDI与服务业就业人数呈现“U型”关系。Robert等将劳动力按照熟练度以不同的等级划分,通过研究印尼的数据发现FDI能扩大东道国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Inekwe对尼日利亚的FDI与就业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FDI可以带动就业,而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影响却与此相反。

在研究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大多数为国家或地区,国内涉及到单个省份的研究不多,且以安徽省为主体的研究较少。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借助生产函数进行分析;将FDI与经济增长和就业进行回归分析。这两种方法无法体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对FDI冲击的响应过程,而VAR模型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故本研究以相关理论为铺垫,实证分析部分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3个变量的VAR模型,研究分析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1 实证分析

1.1 模型的设定

为探究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究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

=

α

y

-1+…+

α

y

-+

Hx

+

ε

,

t

=1,…,

T

其中,

y

k

维内生变量列向量;

x

d

维外生变量列向量;

ε

k

维扰动列向量;

p

是滞后阶数;

α

,…

a

,和

H

是待估系数矩阵;

T

为样本的个数。

1.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处理

由于安徽省真正意义上开始引进外资起始于1984年,起初外商直接投资额较小,且在这30余年间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00-2019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研网、《安徽省统计年鉴》。选取安徽省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用GDP表示,单位为亿元;选取安徽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作为FDI的衡量指标,记为FDI,单位为万美元;选取安徽省就业人员数以衡量安徽省就业情况,以JYRS表示,单位为万人。

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3方面处理:(1)为消除汇率波动的影响,采用当年平均汇率将以美元计价的FDI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2)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1978年为基期的CPI折算出各年GDP。(3)为消除异方差影响,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取对数后的GDP、FDI、就业人数分别用LNGDP、LNFDI、LNJYRS表示。所使用的软件为EViews 8.0。

1.3 单位根检验

各参数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是构建VAR模型的前提,否则该模型的建立将失去意义。因此需对参数进行ADF检验,以验证其平稳性。

LNGDP、LNFDI和LNJYRS未通过平稳性检验,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对3组数据进行二阶差分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其均通过ADF检验。所以LNGDP、LNFDI、LNJYRS为二阶单整序列。根据理论可知,若各变量均为2阶差分平稳,则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来验证LNGDP、LNFDI、LNJYRS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1.4 协整检验

确定滞后阶数是开始协整检验的前提。EViews分析结果显示FPR/AIC/SA及HQ在滞后3阶时均通过检验。因此,本研究VAR模型选取滞后阶数为3。

确定滞后阶数为3后,对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由表1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结果表明存在协整向量。

表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1.5 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进一步说明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安徽省FDI和GDP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但GDP在Granger意义下对FDI的影响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接受原假设,这可能是因为安徽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相比之下不足所导致的,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FDI对区位要求较高,且存在很强的聚集效应,而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比临近的江浙沪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检验结果还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就业人数和FDI之间在Granger意义下的影响是双向的,两者间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冲击。

2 实证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分析,选择构建VAR(3)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该VAR模型的拟合优度

R

=0.998 9,表明该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AR根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特征根均落在单位圆内,表明此VAR稳定性良好,可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2.1 脉冲响应分析

2.1.1 FDI对GDP的冲击 如图1所示,本期给LNFDI一个正向冲击,LNGDP的响应总体呈倒“W”形,在前期呈上升态势,第2期达到峰值,随后持续收敛,在第4期由正转负,第5期达最低点后持续上升,并在第8期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这表明在短期内,FDI对安徽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明显。而这种积极影响并未能持续,随时间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的来说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FDI能够带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图1 LNGDP对 LNFDI的脉冲响应

显然,在FDI流入初期由于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多重积极效应的共同影响,FDI会直接带动安徽省经济的增长。但长期来看,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存在波动性,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的入驻及针对外企实施的大力度优惠政策会对本省企业产生挤压。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政策漏洞“合理避税”现象的存在。三是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的入驻使得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弱。总之,各种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的博弈导致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整体上的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总的来说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

2.1.2 FDI对就业人数的冲击 如图2所示,在本期给LNFDI一个正向的冲击,LNJYRS在前期持续上升,在第3期达到最峰值后缓慢回落,从第5期开始有一个反弹过程,随后趋于稳定。从总体趋势上看,在LNFDI的正向冲击下,LNGDP与LNJYRS的脉冲响应趋势大致相同,但LNJYRS在前期上升较为缓慢,这说明FDI对安徽省就业人数的影响效果具有波动性的同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图2 LNJYRS对LNFDI的脉冲响应

在引入FDI初期,FDI就业创造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或原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带动省内就业人数的增加,但兴建厂房或原有设备的改造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故FDI并未在第一时间体现出对就业的影响效果,而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但一段时间后,这种拉动就业的正向效应会减弱并小幅波动,FDI的资本挤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对此现象给予了一定的解释。从整体上看,LNFDI对LNJYRS所带来的冲击是正向的,即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带动安徽省就业人数的增长。

2.2 方差分解模型分析

方差分解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波动的贡献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第1期LNGDP对自身波动的贡献率仅为37.76%,而LNFDI对其波动的贡献率却达到了40.79%,这说明FDI对安徽省经济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脉冲响应结果相吻合。这种现象也与安徽省引进外资的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的绿地投资使得资本积累效应发挥明显,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随后LNFDI对LNGDP波动的贡献率上升,并围绕50%上下波动,表明FDI对安徽省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且该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LNJYRS的贡献率在前10期一直保持在约20%的水平,相对于FDI而言,就业人数变化对经济波动的贡献度较小。

关于就业人数的方差分解,LNJYRS在第1期100%解释了自身的波动,从第2期开始,LNFDI对LNJYRS波动的贡献率激增至30%,随后维持在约40%的水平。这表明FDI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就业人数的波动,且该影响持续性较强。第1期的方差分解结果也印证了该影响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而LNGDP对LNJYRS的贡献率从第2期缓慢上升至20.44%的水平后逐渐收敛,第10期为17.63%,所以相比之下,经济波动对就业人数波动的贡献度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选取2000-2019年安徽省相关统计数据,构建VAR(3)模型,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大量的绿地投资促使资本积累效应在短期内发挥作用,FDI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在前期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包括技术溢出效应在内的诸多正向效应发挥作用的同时,由于可能存在的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问题,挤出效应、税收效应、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导致FDI对经济的影响效果存在波动性,但总体上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二是受FDI在皖投资方式影响,FDI在引入初期便显示出对安徽省经济波动较为显著的影响,且该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三是总体来看FDI对安徽省就业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受相关负面效应影响,该正向作用在长期同样具有波动性。四是受FDI投资方式和投资行业的影响,FDI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就业人数的波动,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依据上述研究与结论,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吸引高质量外商投资。在关注FDI存在的多种正向效应的同时,其负向效应同样不可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说,FDI是把双刃剑。这就需要政府在引进外资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考虑到本省的产业结构,明确本省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及冗余环节,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依托,鼓励知识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入驻安徽,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履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及安徽省“六保”“六稳”等政策措施的内容,审慎对待资源密集型外商投资,坚决抵制高污染型外资的入驻,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准入政策,以保证FDI对安徽经济和就业促进作用的持续性。此外,应紧密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市场注入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力。(2)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外商直接投资中长期存在的“越亏越投资”“长亏不倒”等乱象,首先要完善税收制度,不断补齐制度漏洞,不给套利者以可乘之机。其次要加强对外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反避税团队的建设。此外,政府应在外资的准入方面严格监管,推进高水平开放。(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兼顾内外资企业发展。政府在大量吸引外资并给予其优惠奖励政策的同时,还应兼顾本省企业的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本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