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生活,如何防病

2021-11-30盛晓阳

父母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病原抗生素

盛晓阳

集体生活的孩子处在相对狭小、密闭的空间中,加上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携带着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相互传染致病微生物,这对于孩子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子的抵抗力弱,难以抵御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犯。而且幼儿园、学校中人多、空间小,再加上秋冬季节天气寒冷,门窗紧闭,通风差,室内外温差又大,孩子们生活在这些集体场所中很容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相互传染致病微生物,特别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咽炎、喉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等。为了让集体生活的孩子在秋冬季节少生病,爸爸妈妈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渠道以及预防措施,提前做好防护,避免集体生活的孩子染上呼吸道疾病,或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孩子。

集体生活的孩子更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秋冬季节,孩子的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常见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等。集体生活的孩子的呼吸道感染也主要由以上病毒引起。其他的呼吸道感染可能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还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真菌等引起。

细菌等其他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感染孩子,但更多的是伺机而发,在孩子免疫力下降时乘虚而入,造成继发感染。

呼吸道病毒的传播途径

●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带有病毒的飞沫就会播撒到患者附近的空间中,如果此时孩子正好与其有较密切的接触,如面对面近距离地说话、拥抱、拉手等,飞沫中的病毒就可能通过孩子的口腔或鼻腔被吸入而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  通过接触传播。病毒感染者使用过的纸巾、毛巾、餐具、手机等,还有其触摸过的门把手、桌椅等物体表面,都可能沾上病毒。当孩子触碰到这些物品,病毒就会污染孩子的手,在孩子咬手指、抠鼻子或进食时进入孩子的体内,造成感染。

●  通过气溶胶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比较特殊,需要一定的条件,要在密闭的空间中且病毒的量比较多时才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而一旦形成气溶胶,病毒就可在空间保留较长的时间,即使感染者已經离开,后来的人进入同一空间时仍然可能吸入气溶胶中的病毒而被感染。

密切接触是造成感染及传播的重要原因

呼吸道细菌的传播途径与病毒类似,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由感染者传播给健康人。同时,呼吸道细菌也有其特殊性。很多呼吸道细菌平时就隐藏在人体的呼吸道中,当人体健康时,与这些细菌是相安无事的,而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就会乘虚而入。例如,肺炎链球菌就常寄生在人的鼻咽部,约40%~70%的健康人带菌,而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被流感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时,肺炎链球菌就会乘虚而入,侵入下呼吸道,造成肺炎等。因此,孩子感染的肺炎链球菌可能来自其他感染者,也可能是自身所携带的。

其他真菌、肺炎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虽然各有特点,但密切接触都是造成感染及传播的重要原因。

集体生活的孩子处在相对狭小、密闭的空间中,同时,孩子进入集体,除了学习知识,也是为了学习如何交往,因此,孩子们之间的密切接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携带着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孩子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都是挑战。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下降,孩子们在房间内的时间延长,如果不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孩子们周围的病原微生物浓度更高,甚至有可能形成气溶胶,更增加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能力。因此,呼吸道病原微生物非常容易在集体生活的孩子们之间相互传播。

帮助孩子做好日常防护

经过这一年多与新冠病毒的对抗,家长应该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特点有所了解,也知道该如何应付了。其实,在秋冬季节流行的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新冠病毒大同小异,家长可以借助对抗新冠病毒的经验来帮助孩子应对秋冬季节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

对于任何一种感染性疾病,预防其传播的措施都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是控制传染源,及早识别感染者以及携带者,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或适当的隔离,从而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

第二是从传播途径入手,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各种途径,阻止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传播。

第三是保护易感者,也就是通过坚持锻炼,均衡膳食,规律生活,接种疫苗等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增强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控制传染源

这一年多来我国对新冠病毒传播的控制措施就是及时识别和治疗感染者,同时有效追踪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当然,对于普通感冒、流感、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不强或者经治疗后疾病的危害性有限,轻症患者只需要居家护理、治疗就可以。而一些容易造成流行甚至暴发的疾病,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等,则在发现后就应居家隔离。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中,如有多名孩子同时患病,必须按规定对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进行隔离及适当消毒。

对于集体生活的孩子,如果有发烧、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在患病期间居家休养。如果确诊是麻疹、水痘、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时,应该按规定居家隔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患病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和休养,使其更快恢复健康,而且也可使在同一集体中的其他孩子减少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从而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各个击破,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家长已经熟记在心的预防新冠病毒的各项措施,其实也是切断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有效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也同样有效。

●  勤洗手。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都是通过手的接触而传播的,勤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阻断疾病的传播。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并督促集体生活的孩子经常洗手。同时,还要提醒孩子尽量不要用手去摸嘴、鼻子等,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手经口、鼻等途径传染。还要教会孩子在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以减少病毒随飞沫播散,并且及时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随后尽快洗干净双手。

●  戴口罩。戴口罩可以极大地减少感染者或携带者向周围空气散播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可大大降低健康孩子因为吸入病原微生物而被感染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佩戴的口罩也需要保持清洁,及时更换。用过的口罩应妥善丢弃在有盖的垃圾桶中,摘下口罩后也要及时洗手。

●  保持距离。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当然,集体生活的孩子们肯定会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需要互相帮助,也需要有一定的界限,如不与其他孩子共用茶杯、餐具、毛巾等私人物品;不去触碰其他孩子用过的纸巾;对待患病的小伙伴,既要表示关心、给予帮助,同时也应在不失礼貌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在自己患病期间,也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的孩子接触。

此外,要经常为集体生活的孩子们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也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增强抵抗力,保护易感者

增强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帮助孩子预防病原微生物侵犯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寒冷的秋冬季节,让孩子坚持户外活动、坚持锻炼,可以塑造强健的体魄,也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均衡膳食,规律生活,也就是让孩子吃好、睡好,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对于一些感染性比较强、疾病危害程度也比较高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接种疫苗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体内可以很快产生对应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抗体,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抗病能力。比如接种流感疫苗大约可减少80%的流感发生,并且可明显减轻流感或感冒的严重程度。

按照我国的国家免疫计划,孩子在进入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前,必须完成针对麻疹、腮腺炎、风疹等危害比较严重疾病的疫苗接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水痘疫苗等也逐渐列入国家免疫计划。而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虽然还未列入国家免疫计划,但政府部门也鼓励大众自费接种。

√一般接种流感疫苗2周后人体就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以应对流感病毒的侵袭。

√肺炎疫苗可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建议5岁以下的孩子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水痘疫苗可以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我国部分地区也已纳入免疫计划,1岁以上儿童应接种水痘疫苗。

这些做法,需要避免!

只要发烧了,马上去医院或马上吃药

进入集体生活的孩子一般都已经2岁以上了,虽然说孩子发烧时,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但当孩子精神状态较好时,也不必急着上医院,更不必非得找点药给孩子吃。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流鼻涕、咳嗽等是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抗生素类药物以及其他镇咳药物等非但没用,还可能有害。

孩子发烧时,除了针对高烧适当使用退热药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好好休息,保持舒适。孩子得病后,家长应先确定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比如是不是有高烧,有没有严重的咳嗽、咽喉疼痛等伴发症状,还有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的体温没有超过39℃,精神状态良好,那么家长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接下来几天让孩子在家里好好休息,给予周到的呵护,而不是急着带孩子跑医院。大多数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孩子经过3~5天的休养后就会完全恢复。当然,如果孩子持续高温,或体温一度下降后又有反复,精神萎靡,有严重的气喘、呼吸困难,那就需要赶紧去医院了。

孩子感冒不严重,可以坚持上学

当孩子感冒不严重,只是有些流鼻涕、轻微咳嗽时,不少家长可能因为家里没人帮着看孩子,或者担心孩子落下功課,会让孩子继续去幼儿园、坚持上学。其实,这种做法害人害己。

对于生病的孩子来说,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康复所需的时间就会延长,而在疾病期间,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其他孩子所携带的或者是自身隐藏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继发感染,或者反复感染,甚至可能由小病变成大病。

对于集体中的其他孩子来说,生病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传染源,会大大增加集体中其他孩子的患病风险。因此,让生病的孩子留在家里好好休养,既利人又利己。如果家长都能将生病的孩子留在家中护理,集体环境中的疾病传播风险就会大大减少。

接种疫苗容易发烧,还不如不接种

接种疫苗实际上就是一次人为的、轻微的感染,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适当刺激,促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既然接种疫苗是人为的感染,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而发烧是最常见的。接种疫苗后的发烧,通常出现在接种疫苗的24小时内。如果孩子腋下体温不超过38℃,肛门或耳温不超过38.5℃,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多喝水,48小时内体温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出现高烧,或体温持续不退,那就需要去医院就医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患病后的痛苦和对身体的伤害,接种疫苗后的发烧可以说是不值一提。所以,还是应该给孩子接种疫苗,使孩子得到更好的保护。

完全排斥抗生素

虽然说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孩子发烧、咳嗽时不必着急用药,更不必使用抗生素,但确实有一部分孩子的呼吸道感染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引起的,此时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了。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物,针对不同的细菌需要用不同的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是相当专业的,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也需要借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方法来选择最佳的抗生素。因此,孩子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用哪种抗生素,家长应该听从医生的决定。当医生开具抗生素等处方药后,家长应问清药物需要使用的疗程,按医嘱给孩子服用。同时,家长还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疗效、是否有不良反应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节药物剂量和疗程。

多补补,增强抵抗力

儿童营养补充剂中,很多都明里暗里地标示着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比如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益生菌、蛋白粉等。这些营养补充剂对少数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可能确实有效,但对进入集体生活的健康孩子来说可能就不需要了。所以,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人员,以免花冤枉钱。

但要提醒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必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维生素D是唯一一种无法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它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激发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而产生的。秋冬季节阳光不足,孩子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病原抗生素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抗生素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爱就要在一起
抗生素不是坏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