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符号的美学表达

2021-11-30马琳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文化符号视听语言

摘要:人文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凭借其短小的篇幅、精悍的内容、新颖的视角、有趣的风格成功出圈,在年轻观众中有较高的好感度和认可度,而它的成功其实归结于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美学表达。本文从传统文化符号本身的古韵之美、多样化解说词呈现的韵味之美、多种视听语言打造的意境之美、文化符号背后内隐的文化之美和结合时代不断创新的传播之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其成功背后的美学表达。

关键词:文化符号;美学表达;视听语言;《如果国宝会说话》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于2018年首播,一经播出就获得了超高的关注度与收视率。该节目共有四季,每一季有25小集,每一小集为5分钟,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会通过讲述一件历史文物向观众介绍其背后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与中国价值观,从而带领观众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读懂中国的传统文化。2020年6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强势回归,豆瓣评分高达9.5分,微博话题阅读量与讨论量持续攀升,B站上也满是观众热情的刷屏。观众一致的好口碑、专家划一的好评价,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该节目对传统文化符号成功的美学表达。

1 传统文化符号本身的古韵之美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抽象性体现,是文化内涵的表征性载体。中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时代传承后,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都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本身就独具中华民族的古韵之美,其在视觉上呈现出的精粹、绝美已足以使世人陶醉。

只有真正美的事物,才会有美学表达。《如果国宝会说话》对于内容的选择是恰如其分的,如第三季第二集的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书法是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则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表达,其具有整体形态之美、点画结构之美、墨色组合之美。而中华第一书《兰亭序》不仅展现了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书法美韵。又如第三季第七集的花树状金步摇。中国古代首饰种类繁多且精美绝伦,处处都体现着古代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技艺。而头饰花树状金步摇上金色叶片栩栩如生的惟妙,以及一步一摇动的惟肖,都呈现出中国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再如第三季第二十五集的敦煌经变画。经变画依据佛教绘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用庄严饱满的大幅画面来渲染佛经故事,是画技高超的艺术珍品。而《观无量寿经变》将世俗生活的斑斓与信仰世界的极乐叠加,可谓是敦煌壁画中空前绝后的佳作。

《如果国宝会说话》选取的每一件文物在视觉上都有外显的造型之美,也正是基于这种美,基于这种独特的选择,才有了二次创作下微纪录片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美学表达。

2 多样化解说词呈现的韵味之美

2.1 诗意化的解说词

诗意化的解说词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主要特色,也是它的美学表达方式之一。字里行间轻描淡写,不着痕迹,却能动人心魄,如第三季第一集对于《洛神赋图》的解说:“旅人借洛水传情,以玉佩为邀约。伊人有情,指向流水,以为期许。而命运恰如潜流,动无常则,进止难期。”这一段解说词文字凝练,四字一顿,不仅将画卷上犹豫不决的情感美立体化表达了出来,还将文案诗意化的韵律美呈现了出来。观众可借助优美的解说词这一载体,进入画中,切身观画,与画对话,从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2 多視角的解说词

《如果国宝会说话》针对不同文物设计了不同视角的多样文案,意图通过赋予冰冷的文物生的温度,使其能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如第三季第九集对于唐代仕女俑的解说:“你梳着少女特有的双垂髻,端庄可人。你脸颊饱满,小巧的鼻子和嘴巴都让人怜爱。”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拉近了仕女俑与观众的距离,给人一种娓娓而谈的韵味美。“胖妹子”“最酷的小妞”这些现代化的表达则使文案更加俏皮可爱,仕女俑仿佛也有了生命力。而这一集的韵味美不止于内容的解说,更在于态度的表达。“只是那时自信,那时自在,那时是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借古文物回应时代问题,呼吁大众摒弃畸形审美,这种大格局、大视野的韵味美于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3 拟人化的解说词

通过拟人手法让国宝开口说话,道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是《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文案的另一大特色,如第三季第十二集对于水晶缀十字铁刀的解说:“百炼之法是我们环首刀锻造的精髓,大破匈奴的不是环首刀的形,而是这百折百炼的刀身。”通过少年唐刀与汉刀的拟人情景对话,道出这把铁刀的源流;再通过铁匠的旁白,客观真实地道出这把铁刀所经历的千锤百炼。这种文物人格化的解说方式不仅可以使内容更具说服力与可信度,还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至此,真实与别致的韵味实则已跃然于观众心中。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解说文案总是能够在活灵活现中,以情传真,用奇妙的文字触发观者心中的无限想象;总是能够在方寸之间,以小见大,用短小的篇幅讲述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3 多种视听语言打造的意境之美

人文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能从同类型纪录片中突出重围的关键还在于其对于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使观者的五官六感都得到了极大满足。

3.1 微距镜头和3D扫描影像技术的运用

纪录片的第一要义就是对被描述事物作客观真实和具体详尽的描绘。而“绘”,不仅是用语言文字来描写,更是用视听语言来呈现。《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就运用了微距镜头和3D扫描影像技术对特别选定的国宝文物进行全景扫描与影像建模重构[1]。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国宝的细节和质感,将文物的材质、纹理、色彩直观真实地置于人们眼前,不断增强视觉冲击力,形成震撼心神的意境美。如第三季第二十一集对于鎏金铁芯铜龙的拍摄,为了呈现龙隐藏着的力量美,节目组用各种景别、方位的微距镜头对龙的身形进行了细节性的动态展示,将龙的轻盈与厚重、飘逸与力量逐步立体化、可视化。

3.2 二维平面动画的运用

《如果国宝会说话》做得特别出彩的另一个地方在于能有效抓住观者的兴趣,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解、生动有趣。节目组通过二维平面动画,提炼出文物背后的独特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点,并将其代入故事情景中,用声画进行艺术化演绎[2]。如第三季第十六集对于阿斯塔那俑与文书的描述,节目组就用一段可爱有趣的二维动画呈现了文书上记录的真实历史事件:在唐代高昌,一个叫作李三的唐人欠胡人曹氏兄弟275匹绢不还,还与其互殴,最终在郭录事的处理下案件平息。节目组通过大胆的想象将文书上的内容可视化,不仅使文物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也激发了观者的兴趣,表现了轻松愉悦的意境美。

3.3 音乐的运用

在视听艺术中,音乐的巧妙、适当运用可以大大提升作品的意境美。《如果国宝会说话》的音乐就运用得恰到好处,根据画面内容与影视风格的变化,时而舒缓婉转,时而激昂澎湃,时而古典,时而现代,如第三季第九集对于唐代仕女俑的配乐,开头是一段节奏感很强的摇滚乐,为观者营造了一个颇有年轻摩登气息的意境,与本期主题“以自由为美,以自信为美”也是相契合的。而在介绍少女时代的仕女俑欣赏妆容、梳着发髻时,配乐则采用了民俗古典乐,营造了一种宛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那般极富情调的意境美。

《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从视觉呈现、听觉感受等多方面着手,交融组合艺术元素,竭力打造意境之美,使观众能真正与屏幕前的国宝对话。而无论是文化符号本身的古韵之美,还是解说词的韵味之美,在纪录片这一艺术形式下最终都需要通过视听语言的意境之美来呈现。

4 文化符号背后内隐的文化之美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也是《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文化符号的能指所在。通过文物故事呈现的中华文明,则是文化符号的所指所在。而纪录片想要向受众传达的内容是文化符号的意指内涵,即文化符号背后内隐的文化之美。

具体来说,第三季第四集文化符号能指是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文化符号所指是佛像被毁坏的现象,文化符号意指内涵是对于生命的思考;第三季第九集文化符号能指是唐代仕女俑,文化符号所指是唐代女子的自信与自由,文化符号意指内涵是自信与自由的审美;第三季第十七集文化符号能指是三彩载乐骆驼俑,文化符号所指是唐代制作工艺发达,文化符号意指内涵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与艺术水平。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微纪录片为形式载体,以传统文化符号为内容题材,向受众输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吸引力,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充分表达。

5 结合时代不断创新的传播之美

5.1 微纪录片式短小精悍的传播定位

互联网信息时代传媒的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人们热衷于快餐式的信息接收方式,这也造就了如今不断蓬勃发展的短视频产业。《如果国宝会说话》便是积极顺应碎片化的传播趋势,将节目精准定位在短小精悍的微纪录片范围内,意图向观众呈现“小而美”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这短短的5分钟便可传播美学思想,进而让传播者能进行更好的更大范围的信息传播,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国人的心里,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如果国宝会说话》之所以能取得交口称誉的成绩是因为其不仅充分迎合了当今网络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汲取信息的方式,还能适当减轻受众的抵抗心理,增强他们的尝试性与主动性[3]。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节目的整体美。节目的每一集内容虽短小但完备,四季节目囊括的国宝更是具有历史完整性。从已经播出的三季节目来看,第一季多呈现上古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等,第二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和秦汉文明时期的历史文物,到了第三季则从魏晋南北朝讲到了隋唐时期,堪称“中国历史文物界的百科全书”。這种整体性也是《如果国宝会说话》区别于其他短视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美感。

5.2 融媒体下交叉互动式的多方传播

融媒体就是要建立一种优势互补、扬优去劣的新型媒体关系,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交叉互动式的多方传播,进而实现了电视媒体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的自我突破[4]。2018年《如果国宝会说话》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同时在央视网线上播出,此后在腾讯、B站等多家视频网站播出。这种多平台的播出方式,不仅可以纵向扩大受众范围与加大传播力度,还可以横向发挥利用每个平台独有的宣传优势。比如在B站这个平台,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发表弹幕形成实时互动,还可以对节目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二次传播。

而在节目的多方宣传过程中,《如果国宝会说话》则将美的理念贯穿在节目的前、中、后期。在节目播出前期,节目宣传组通过创意海报的视觉美、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文字美等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适时合理预告;在节目播出中期,节目宣传组推出了制作“国宝表情包”的活动,通过二次创造美的方式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制作、分享;在节目播出后期,节目宣传组联合了音乐人陈伟伦推出文物献歌,向受众呈现了时空交融、跨越古今的音乐美。这种巧妙运用美学的多方宣传,不仅能多层次地调动用户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还能达到多维度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

6 结语

文博类纪录片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总是冗长、乏味、无趣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也舒缓了观众对于文博类纪录片的抵触心理。它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通过精良的制作将文物的古韵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呈现给观众。它不仅是联系年轻受众与传统文化的优秀艺术作品,也是传统文化符号美学表达的成功典范。

参考文献:

[1] 郭嘉良.微纪录片“年轻化”传播途径的创新与探索——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J].青年记者,2019(29):73-75.

[2] 韩飞,黄绮婷.《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 不仅要在“亲近”上下功夫,更要在“走进”上花心思[N].文艺报,2020-07-22(004).

[3] 张薇.《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传播特点及优化策略研究[J].今古文创,2021(36):99-100.

[4] 霍玉华,钱淑芳.网络时代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艺术[J].传媒,2021(9):66-68.

作者简介:马琳(2001—),女,上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文化符号视听语言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