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光东教授运用补肾法治疗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经验总结*

2021-11-30邢宇锋童光东许林艺江丹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蜂房健脾状态

冯 楝 邢宇锋 童光东 许林艺 江丹生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33) 2.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病程可划分为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CHB)、免疫控制期(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和再活动期(HBeAg阴性CHB)。尽管我国CHB发病率已逐年降低,但基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以及疾病本身所具有的传染性等客观条件,我国CHB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临床血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中HBsAg>1×104IU/ml,HBV DNA水平>2×107IU/ml且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正常,肝脏病理学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1]。此期患者大多年龄较轻,无特殊不适,但普遍存在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风险[2,3],对此期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

童光东教授是深圳市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肝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童教授从医近四十载,致力于各种肝胆疾病的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CHB的治疗上有着独到见解与思路。笔者有幸参与学习其临床诊疗思路,现将童光东教授运用补肾法治疗慢性HBV携带状态经验进行总结。

1 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并无慢性HBV携带状态之名,根据其症状特点,可归属于“肝着”、“胁痛”等范畴,究其病因,有外感邪毒、脾肾亏虚、肝郁脾虚、肝胆湿热等,其病机则有湿、热、瘀、虚几个方面,早期或湿热夹杂,或瘀血阻络,病久成虚。从中医温热病角度来看,HBV属于湿热毒邪,童光东教授结合临床实际,通过总结清代著名的温病大家柳宝诒先生的肾虚伏气理论、现代医家新安王乐匋及广州彭胜权先生思想,创新性提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为其基本病机[4]。《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切疾病的发生,必先有正气不足。CHB的发病,与先天不足、肾虚导致疫毒之邪易于潜伏密切相关,湿热毒邪留而未发,与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相符,亦与伏气温病理论不谋而合[5]。

2 辨证分型

对CHB患者临床症候规律的研究表明,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多达30余种,邢宇锋等[6]通过一项随机、多中心研究对2 837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发现,肾虚型和脾虚型患者在临床中占比50%以上,其中肾虚型患者又可细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等,为运用补肾法治疗该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治疗思路

童光东教授认为,慢性HBV携带状态存在持续、慢性化的机理,其特征有邪伏于里,逾时而发,发病之初即见里证、病情缠绵难愈等[4]。由此提出“清、透、活、补”为慢性HBV携带状态基本治法,以补肾扶正为先,根据患者湿、热、瘀、虚辨证施以健脾、疏肝、解毒、清透等不同治法,或清热解毒、透热转气,或宣达分消、疏利三焦,关键在于调节正邪交争枢机。童光东教授团队借助“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平台,通过与全国多家肝病中心联合开展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补肾健脾方(方药组成:仙灵脾、印度叶下珠各30 g,菟丝子、猪苓各10 g,杜仲、怀牛膝、黄芪、白术、茯苓、枳壳、郁金、枸杞子各15 g,丹参20 g,三七5 g)不但能降低血清患者HBV DNA、HBsAg、HBeAg水平,促进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7,8],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有利于延缓疾病进程,改善肝纤维化、降低肝硬化或肝癌发生率。补肾清透方(方药组成:印度叶下珠、仙灵脾各30 g,旱莲草、女贞子、虎杖各15 g,菟丝子、柴胡、白芍、枳实、桃仁各10 g,甘草5 g)能显著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可通过改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免疫因子,如IL-2、IL-4、IL-10、IFN-γ、TNF-α水平,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恢复特异性T细胞功能,从而抑制HBV复制[9,10]。

4 治法方药

4.1 补肾健脾优化方 方药组成:仙灵脾、杜仲、怀牛膝、黄芪各15 g,菟丝子、枸杞子、白术、茯苓、枳壳、郁金、金银花各10 g,云南苦味叶下珠30 g,丹参20 g,三七5 g。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有言:“五脏之真,惟肾为根”,作为先天之本,肾与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肾者,肝之母;肝者,肾之子。肾肝同病,乙癸同源之义也。”著名医家张景岳在《质疑录·论疝与肾经绝无相干》中亦提出:“乙癸同源、肝肾同病”学说,为肝病治肾提供了理论基础。纵览全方,方中仙灵脾、菟丝子、杜仲、怀牛膝、枸杞子均可补益肝肾,可扶正气以驱邪气,为治先天之本之法。《金匮要略》亦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揭示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脾为后天之本,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肝脾在疏泄、运化及水谷精微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多有纳差、腹胀等脾胃运化不足等症,与木克脾土密切相关,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皆有益气或健脾之功,为肝脾同治之意。叶下珠味微苦,性凉,合金银花有清热透邪解毒之效;丹参、郁金、三七活血化瘀,合枳壳消积行气。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菟丝子、仙灵脾有调节免疫、保护肝脏细胞及线粒体的作用[11];叶下珠在抗HBV上具有较强活性[12],枸杞子、丹参、黄芪、白术、茯苓均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保护肝细胞[13,14];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等,均已被证实有良好的保肝作用。全方以“清、透、活、补”之法分别对其“湿、热、瘀、虚”施治,有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效。

4.2 补肾疏肝优化方 方药组成:云南苦味叶下珠、仙灵脾各30 g,女贞子、旱莲草、虎杖各15 g,柴胡、白芍、枳实、刺五加、蜂房、桃仁各10 g,甘草5 g。

童光东教授认为,CHB的疾病演变规律关键在于疫毒之邪的启动。机体肾气虚在先,疫毒之邪伏于肝血为后,此为CHB的主要病机。而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发病多在春夏之季,因春阳升发,引动在里之伏热,或多由于劳累、情志不畅而诱发,此时患者大多伴有胁痛、口苦、纳差、腹胀、小便黄赤等症。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肝肾治本扶正为先,药以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刺五加之类。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合为经方四逆散,方中柴胡、枳实一升一降,可畅调全身气机,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可养血柔肝,四药合用有较好的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之效。叶下珠、蜂房、虎杖、甘草皆为清热解毒利湿之药,可因势利导以清透其邪,其中虫类药蜂房的使用,意在取其“迅速飞走诸灵”之功,每与僵蚕配伍,善治两胁隐痛迁延不愈者[15]。

5 医案举例

患者王某,男,32岁,2019年5月13日初诊。患者有CHB病史10余年,定期复查肝功能均正常,其母亦为CHB患者。2019年5月初因工作劳累、熬夜后出现右胁闷胀不舒,前来就诊。刻症:精神疲倦,右胁闷胀不适,有腰酸乏力感,偶有口苦,食欲欠佳,眠一般,小便黄,大便偏烂。舌淡,舌边舌尖红,苔薄白,脉沉弦。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余体格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查乙型肝炎五项定量:HBsAg 8 356 U/L,HBeAg 976 S/CO,HBcAb 7.2 S/CO,HBV DNA 1.24×107IU/ml。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肝胆脾胰彩超等均正常。

患者母亲为CHB患者,其为母婴垂直传染可能性大,患者近来因工作劳累引动肝脏伏邪,正邪枢机平衡被扰,出现右胁闷胀不舒等症;腰酸乏力责之于肾气亏虚腰府失养;木克土,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滞于脾则见食欲不佳,下渗大肠则大便偏烂,蕴久化热则现口苦及小便黄。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肝着-脾肾亏虚证,西医诊断为慢性HBV携带状态。病位在肝脾肾,病性属虚实夹杂,中药辨证施治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为法,方选补肾健脾方加减。中药处方如下:仙灵脾、叶下珠各30 g,丹参、杜仲、怀牛膝各20 g,柴胡、枸杞子、酸枣仁(打碎先煎)、黄芪各15 g,白术、茯苓、枳壳、郁金、金银花、菟丝子各10 g,三七5 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患者用药1周后复诊,诉右胁疼痛缓解,腰酸乏力减轻,纳眠亦有好转,小便色黄减轻,大便较前改善,但仍有情志不舒,舌淡红,舌边舌尖稍红,苔薄白,脉沉稍弦,余无特殊。予原方加僵蚕15 g,蜂房10 g,共14剂,服法同前,嘱患者适当运动及调节情志,饮食、作息规律。6月5日三诊,诉上症皆去,已无反复胁痛不适,守上方续服7剂,嘱定期门诊随诊监测肝肾功能、HBV DNA水平和乙型肝炎五项定量、肝脏及门静脉彩超等。

按:本案属中医“肝着”、“胁痛”范畴。患者感染HBV日久,脾肾亏虚,治以前述补肾健脾方加减,辅以疏肝解郁之柴胡,可增强全方调节正邪机枢之功。二诊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可知药达病所,但患者情志抑郁,胁部闷胀不适感时时反复,故加僵蚕、蜂房二味,僵蚕味咸辛,性平,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活络止痛之功效,蜂房味苦咸,性平,功用解毒止痛、祛风除湿、清热解郁等,该患者病久入络,迁延难愈,故加用僵蚕、蜂房以搜经剔络,有助于减轻胁部不适感,患者三诊症状皆除,可见疗效。

猜你喜欢

蜂房健脾状态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健脾补肾方在糖尿病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蜂房的建造
蜂房的秘密
护胃留心五大禁忌 健脾和胃缓解不适
蜂房历险记
状态联想
智珠二则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蜜蜂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