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绘本情境的幼儿舞蹈教学探究

2021-11-29司文静张浩雨刘翠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街舞美育高校

司文静 张浩雨 刘翠

摘要:美育是最重要的人生观教育,本质上是感受与感动的能力。近年来,中国对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美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美育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章节。美育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修养审美感知力提升和人格全方位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中国高校所担起的美育素质教育责任极重。

关键词:街舞;高校;美育;价值探析

引言

街舞是19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的,开始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传播,才逐渐赢得全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街舞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校街舞教学不仅有助于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儿童一般6周岁入读小学,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一共12年,高等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至22岁之间。在我国,年满18岁的青年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还不能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独立的成年人。在我国,青年人在18岁以前以学习和处理同学、朋友、家人的关系为主。18至22岁的大学时期是许多重要事物发生改变的时期,它既不是青春期,也不属于完全的成人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已经开始摆脱完全的依附状态。在上大学之前,多数学生与父母同住,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安排,甚至大多数的学生考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也都是父母决定或父母帮助选择的。步入大学以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在大学阶段,学生首次开始安排、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内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活状态、角色身份是不稳定的、混乱的。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1/3的成年初显期的个体会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读书,在大学读书的这几年里,他们过着一种“独立生活”以及“继续依赖父母”两方面状态混合在一起的生活。例如,他们有时在宿舍或出租房里居住,有时又回家居住。这种状态被社会学家们称为“半自治”状态(semiautonomy),因为他们承担了一部分独立生活的责任,同时把另外一些责任留给了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在这个阶段,他们迎来了许多未知的事,比如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社会关系。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生独立探索的程度之广阔,是其他任何阶段都不可企及的。心理学家Keniston这样描述这段时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身上,始终存在一种‘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对于被完全社会化的拒绝’”。由于我国大多数家长过分重视高考分数,在高考前为了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他们全面包揽了自己孩子的所有事物,包括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这使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有短时的茫然期,而且在我国还存在着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的现象,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大量的自由时间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关美学的常识知识,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对“真、善、美”的教育,对社会正能量的引导,对个体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等都是大学生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对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美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美育的现实困境

(一)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弱化

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发现美、鉴别美及创造美。部分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难以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美,也难以较好地鉴别美,更遑论创造美。缺乏对美的认知能力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较好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随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较为贫乏,同时,其往往缺乏鉴别美的能力。一些学生因学习任务重,在学校开设的相关美育选修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的知识,这影响了其审美能力的发展。此外,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育,难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对于一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及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缺乏鉴賞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鉴别美的能力不足,难以正确分辨哪些才是真正的美。

(二)将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部分

高校教育工作者难以较为明确地区分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把美育简单地等同于舞蹈、书法、美术等具体技能的教育。由于专业设置原因,在部分高校中,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等专业的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美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往往缺少学习和实践美育理论的机会。需要指出的是,美育不仅是对具体技能的教学,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学习审美知识,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简单地学习一些具体技能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有系统地接受美育理论,学生往往不具备较为深厚的美育理论基础,这对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审美能力造成了影响。这证明,没有美学理论作支撑的美育往往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大学美育是完整的美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的美育工作面临一定困境。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改变旧有观念,重视美育,解决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审美活动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的美育课程教学模式略微陈旧,教学形 式没有选择性。大部分课程处于一种老师上课授课、观看欣赏艺 术作品、学生聆听的模式。学生被动欣赏,自己的思考较少,课堂 参与性不足。在美育过程中学生本身的感性认知和个性发展没有 得到很好的发挥,忽略了学生主体的体验感。许多高校对美育素 质教育的开展徘徊在教育课程范围内,通过学习一门有关美育的 相关艺术课程,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一定的提升,但这不 等同于学习一门或者多门的审美课程便可以熟知美育的意蕴,学 习课程只是作为辅助作用的一方面,更多的是有主观感受,与美 产生共鸣进而创造美。美育不是刻意呆板的,美育是可以激扬青 春活力,散发魅力的。美育理论知识要研究,但实践出真知,更要 重视实践活动。

三、街舞在高校中的美育价值分析

(一)文化自信的载体

杨文豪作为第一个在美国赢得Popping冠军的中国人,《这!就是街舞》第一季节目中呈现的一部创新国风街舞引起街舞圈不小的轰动。作品融合中华武术动作元素、中山装服饰元素、《男儿当自强》音乐元素,展现了街舞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载体的形象。这对保卫技术权威的学院嘻哈团队有着重大影响,学生们正在逐步尝试创作自己的嘻哈作品,代表中国文化的主题。2020年底,广东大学校园文化体育艺术季舞蹈比赛的业馀团体一等奖《版南印象》是代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杰出作品之一——通过街舞。虽然对学生街舞作品的整体看法与专业舞蹈者相比略不成熟,但对于审美教育来说,了解中国美学,树立对演员合唱和排练过程的文化自信,以及公众的敬业欣赏,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二)美育实践的拓展

与音乐、艺术、传统舞蹈相比,街舞的入门门槛不高,设备、服装、空间不构成约束。“人人都是舞者”的理念也得到了街舞界的认可。这种包容度高的艺术形式,具有适合在美育实践中广泛开展的优势,尤其适合美育资源薄弱的学校。此外,街舞更容易满足“00后”学生关注个人意志表达、实现个性化价值追求等需求。很容易吸引学生快速融入,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随时随地表达情感,理解艺术。街舞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不仅限于此,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探索街舞审美价值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原有的“亚文化”、“反传统”等基因会与高校育人理念发生碰撞。比如完全照搬街舞的社会组织运作模式,会导致育人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适度的引导和帮助可以促进街舞更好地融入学校美育。

结束语

街头舞蹈反映了新时代、新文学、新青年,展现了巨大的生命活力,其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好评不容低估。街头舞蹈的活跃舞台表演和热烈的艺术体验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沁园,吴庭芳.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9):80-81.

[2]杨柳.论街舞对推进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9(22):144+146.

[3]肖英林.街舞融入高校美育體系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50-51.

[4]李瑞龙.街舞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分析[J].运动精品,2018,38(08):18-19.

[5]张璐.大学街舞课程教学的美育功能[J].体育风尚,2018(08):267+269.

猜你喜欢

街舞美育高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将传统“五禽戏”改编成街舞
这就是街舞
美育教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