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方法研究

2021-11-29刘瑞钦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想学好历史,史料实证方法的掌握就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史料的分类及功能,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才能很好培养初中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让历史教学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实践

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科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运用历史史料进行推理,重现历史的过程。围绕着当前的历史核心素养大背景,史料实证作为其重要组成内容,早在2017年历史课程标准中,就将其确定为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阶段,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帮助学生鉴别真实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历史、看待历史,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弄清“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与分类

(一)理解概念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是利用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主要活动。现阶段,若是想要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基于史料实证的方法,为学生呈现出历史知识的真实性,构建出正确的历史体系。所谓史料实证,具体就是指通过多角度搜集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教学观念。由于整个历史的过程是真实发生不可逆转的,所以要想正确认识历史,就需要通过对现存史料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对史料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才是掌握历史的正确学习方法。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会分类

史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方式,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从当前历史资料展示形式来看,史料具体可以分为文献、实物与口述三种类型。这里的文献史料主要是指甲骨文和史书,这种实物史料则是在对历史探索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历史遗物、遗址、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这些史料作为历史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能够真实具体地反映历史,而且非常的直观。在实物史料中,大部分的实物史料都是经过考古学家们在墓穴中考古所发现的。

根据史料的传播方式,分为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从名称上来理解,口传的史料就是通过远古神话传说,没有文字记载之前,就有一定的价值;而口述的则是人们对过去事情回忆整理写成的资料。

围绕历史资料的具体价值,它又被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这第一手指的是直接的原始的史料,第二手就是作为间接的史料。第一手史料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相联系,能够透过这些资料看透历史问题,而第二手的史料是借助后人的整理所形成的。两者所代表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历史研究而言,第一手史料更为直观,更为真实;而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的整理,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按照史料的流传方式,主要分为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由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论著、回忆,公开报道都属于有意史料,它的储存方式更为公开化;无意史料,指的就是一些秘密留存下来的相关资料,如军事文件、官员的私人信件和文书档案等。除了官方之外,民间和官方也有对史料的不同称呼。例如官方记载的被称为正史,它是由宫廷史官所记录的史书;民间所记载的被称为野史,是由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正史和野史两者之间都是相对而言的。

二、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实证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更多地侧重于理论传输,学生们只会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对文章死记硬背,对历史结论的获得过程却很少涉及,历史教学中重理论,轻过程的状况导致了学生历史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更多的是将史料实证当作一个背诵的任务来学习历史知识,对每章要学习的历史重点知识进行背诵记忆。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无法形成连贯性的历史思维,边学边忘,甚至还会出现将历史知识点混淆的情况,导致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面临很大的困难。史料作为构成历史的重要元素,史料实证是构建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历史学习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历史教学理论的引导下,阻碍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導,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和教师没有正确认知史料实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教学做出了具体要求,这也是对学生掌握史料实证能力的要求,史料实证作为初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若是学生已经养成史料实证的意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能力,就能够切实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轻松地理解历史知识,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还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和老师对史料实证认知有限,老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学习任务繁多,也不理解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师生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面临很多问题。

三、 提升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方法

(一)合理选择史料,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教材设置了导言、插图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等诸多辅助的项目,这些都是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在备课时立足课本教材,有效地引导学生们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意识到史料的重要价值,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有效应用。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涉及的都是古代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隔比较远,从史前时期到夏商周时期,再到秦汉时期,然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行学习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学生们的学习大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例如在对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三国演义的影视资料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可以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同时在课上展示各种相关的历史建筑,通过多种史料的呈现,及对史料中体现的信息的解读,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将历史联系到课本教材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能够帮助学生们对相关的历史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二)科学利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在初步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给学生选择好史料进行学习后,要教导学生学会利用史料,这样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老师们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在课堂上设置史料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利用史料进行分析。老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引导,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例如在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涉及了中国近代史中非常重要的几个事件,例如新文化运动。为了帮助学生们对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解,老师们就可以设置问题引导。例如引导学生探索新文化运动,它是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吗?学生们要想论证这个观点,就需要对史料进行相关的研究。老师提供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让学生作为论证。这虽是一篇批孔的战斗檄文,但易文把孔子的原教旨主义与被“独夫民贼”利用的正统儒学相区分,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冷静和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批孔”,是要重新审视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其锋芒所指,不是传统,而是现实;虚批孔夫子,实打袁世凯和张勋之流。例如对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展示相关地图资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时空观念。首先在讲授西域的地理方位时应用地图资料,其次在讲授丝绸之路时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利用地图讲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路线及作用,这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认识,也有助于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以及今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意义。最后在讲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科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后期疆域图》,通过对比,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同类史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行收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进行分析之后,就要培养学生们收集史料的能力。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史料实证的意识,能够选好史料进行学习,利用史料进行分析,接着就是让学生去收集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搜集史料的平台多种多样,除了利用书籍文献资料外,学生们在信息平台上能够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进行了解,能够对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线上平台对历史文物遗址、建筑、绘画等进行充分掌握,将这些构成史料,培養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埃及金字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收集一些从古至今埃及金字塔的图片与资料,然后为学生讲解迄今为止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大楼高。建设这座金字塔的石料大小不等,大约重达1.5吨至50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10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在讲解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拓展的机会:“关于这座金字塔的建造,这么多年说法不一,刚才给你们讲解的只是一些人的猜测,当时具体的建成方法到现在依旧是个谜,若是你们感兴趣可以回到家中查阅网上资料进一步探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历史知识,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意识到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了解史料史证素养的种类。结合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现状,选好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意识;利用史料,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分析;收集史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海冰.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80.

[2]袁凤鸣.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5):94-95.

[3]严骏.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分析[J].学苑教育,2019(24):28-29.

[4]庄华观.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06.

[5]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9):36.

作者简介:

刘瑞钦,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