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应用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2021-11-29叶敏杰赖智民赵士伟袁键敏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椎弓螺钉

叶敏杰,赖智民,黄 韬,赵士伟,袁键敏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放射科 广东 佛山 528100)

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脊柱疾病的主要术式[1]。常规的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多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术前检查结果等进行手术操作,但脊柱结构复杂,神经分布广泛,单纯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手术风险较高[2]。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成熟,CT 扫描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层螺旋CT作为单层CT 的衍生技术,在各类骨折诊断中起到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后随着对其的深入研究发现,将其用于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中,可有效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直观展示患者脊柱受损情况及结构变化情况,而掌握患者病情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关键[3]。基于此,本文就在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中采用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我 院2017 年6 月—2020 年11 月 收 治 的80 例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所选患者以术中是否采取辅助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辅助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0 ~65 岁,平均年龄(49.16±7.48)岁;疾病类型:脊柱退变19例、创伤13例、肿瘤8 例。辅助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0 ~65 岁,平均年龄(50.17±6.59)岁;疾病类型:脊柱退变18 例、创伤15 例、肿瘤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均符合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指征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辅助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X 线脊柱节段扫描,明确手术涉及节段、入路及预测术后力学稳定性,对存在特殊病情的患者进行术前演练,尽可能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对辅助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即给予患者常规麻醉后,经术前诊断入路后,在确定目标椎节段确定后进行横断面重建,对目标椎双侧椎弓根进行调节,实施重建的橫断层面应与椎弓根中心轴保持一致。于双侧椎弓根中心轴线确定理想的钉置入轨道,椎弓根长度LL/RL 为椎体前沿至椎板入点的长度,连接棘突与椎体最大橫径线的中点,将该线作为椎体平分线。外展角度LA/RA 为钉道与椎体平分线夹角度数,确定横断面参考坐标值LAE/RAE。沿双侧椎弓根中轴线实施矢状面重建,沿椎弓根中心轴画线,确定理想的钉置入轨道,以该线与侧块颈椎或椎板(胸腰椎)的夹角为侧钉的矢状角度LSA/RSA,尽可能获得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并确定矢状面参考坐标值LSE/RSE。于双侧椎弓根最窄处作垂直于椎弓根的冠状面重建,对双侧椎弓根的内外径进行测量后选择最佳螺钉直径,包括椎弓根外径的高/宽(PH/PW)和内径的高/宽(PSH/PSW)。

对照组在常规术前检查和准备基础上实施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菌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定位错误、螺钉位置不当、螺钉断裂、胸膜穿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 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分析

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 s)

椎体后缘高度/mm辅助组 40 2.23±0.12 134.01±21.04 9.03±1.45 7.41±1.17对照组 40 3.31±0.42 275.24±62.17 18.34±3.14 13.14±2.42 t 15.637 13.609 17.025 13.482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h 术中出血量/mL椎体前缘高度/mm

2.2 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辅助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脊柱功能性退化或创伤性受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率也随之升高[4]。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是脊柱手术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起到改善患者脊柱受损情况和纠正脊柱稳定效果的作用。但脊柱手术操作复杂,单纯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术前CT 及X 线平片检查结果等,较难对患者病情进行直观了解,进而增加手术风险[5]。

多层螺旋C T 三维重建技术是常规C T 的加强版,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后处理,可以获得除平扫横断位之外的冠状位、矢状位等多方位图像,用于需行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术前评估中,可有效通过三维重建显示脊柱受损情况,不仅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和评估具有积极应用价值,且对患者术后复查等也具有预后评估价值[6-7]。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 T 三维重建技术可通过脊柱三维重建,直观展示脊柱病情,再通过手术模拟,明确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时间并采取提前防治等方式,并通过上述准备选择更佳的理想手术入路,且通过清晰显示骨质边缘,对术中螺钉定位效果评估也具有积极应用价值[8-9]。再将该技术的测量价值和各项评估价值结合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可最大程度提高固定螺钉的置入准确度和安全性,降低或避免术中出现定位错误、螺钉断裂及胸膜穿破等相关并发症,大幅提高手术安全性和保障手术疗效[10-11]。

综上所述,在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椎弓螺钉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