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部门决算量化评价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11-29李慧

经营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财政拨款财务状况预算编制

李慧

(长安大学 计划财务处,陕西 西安 710119)

一、部门决算量化评价的重要性

2013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部门决算管理制度》,该制度规定分析和利用决算数据是部门决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工作,及时反馈分析结果,并运用结果规范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1]。2016年度又在部门决算报表中新增了量化评价表,该表能自动提取上年及本年报表的有关数值,并按照设定的指标体系形成决算评价分数,揭示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决算数据是高等学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的总结,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利用能有效发挥财务对学校发展的决策支持作用,还能满足高等学校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新需求。

二、高等学校部门决算量化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部门决算报表中的部门决算量化评价表为百分制,由“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两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一级指标权重为90分,“财务状况”一级指标权重为10分。

(一)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1.指标设置不完整。预算编制准的确完整性评价缺少对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情况的评价。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评价指标从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规范性三个方面对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预算编制的评价指标包含了年初结转和结余预决算差异率、本年各类收入预决算差异率、基本支出预决算差异率,缺少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率。高等学校项目支出不仅包括教育部预算拨款的6个财政专项项目支出以及发改委基本建设专项项目支出,还包括高等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支出。项目支出是高等学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预算编制情况进行评价。

此外,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评价缺少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差异率(人员经费预算执行差异率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差异率)、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率及其上下年变动率,同样缺少了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差异率。教育部建立了一系列以预算执行月报、通报、约谈、督查、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为核心的预算执行长效机制,高等学校均高度重视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决算量化评价也应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2.部分指标设置不合理。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规范性评价指标为“财政拨款项目支出中开支在职人员及离退休经费比重”,评价标准解释为“比重=0时,得满分;比重>0时,每增加1%(含)扣减0.5分,减至0分为止”。这说明在预算编制及执行时,财政拨款项目支出中不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离退休费支出即为最规范的做法。该指标的设置对大部分预算单位来说是适用的,但是它没有考虑到高等学校的特殊性,高等学校财政拨款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引导专项资金可以用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工作和优秀团队建设工作。其在职人员及离退休经费支出是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激励,它能够帮助高等学校的人才制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规范性不合理。

(二)财务状况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1.指标设置不完整。部门决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考虑到不同行业和规模的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它只运用预算单位自身资产或负债的变动率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其结果并不能反映该单位在同类型预算单位中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财务状况评价常用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财务比率指标[2]能排除因预算单位行业或规模不同而造成的财务数据的不可比性,因此,财务状况评价指标增加财务比率指标能使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2.部分指标设置不合理。资产状况评价指标为“财政应返还额度变动率”,评价标准解释为“变动率≤0时,得满分;变动率>0时,每增加5%(含)扣减0.5分,减至0分为止”。这说明本年底高等学校年底的财政应返还额度较上年底越低,学校年底的资产状况越好。首先,财政应返还额度变动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它受上年底的财政应返还额度直接影响。在这种指标环境下,若某高等学校年底财政应返还额度一直高于我国高等学校财政应返还额度的平均值,但其每年的变动较小,则表明学校的财务状况较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高等学校年底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反映了学校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的执行情况,财政应返还额度少,说明学校的财政资金执行情况好,该指标的评价结果不具备可比性。其次,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额度中包含了部分财政拨款支持的研究项目资金,其执行时间受项目主管部门下达资金时间的影响较大。而且很多研究项目在研期间,其年度结转资金可以在下一年度被继续使用,这造成高等学校年底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增加,若因此判断高等学校的资产状况不好,也是不合理的。

负责状况评价指标之一为“借款变动率”,其分值在“财务状况”共10分的权重中占据了4分。自2009年中央高校实施化债工作以来,财政部、教育部严格控制高等学校新增贷款的产生,部属高校不被允许新增借款,借款变动率均为0,因此,用该指标评价高等学校年底的负责状况也失去了评价意义。

(三)缺少财务收支情况评价指标

部门决算报表由部门决算报表(主表)、部门决算报表(附表)、填报说明附表和部门决算量化评价表构成,2020年的部门决算报表主表、附表和填报说明附表共30张,其中20张部门决算报表主表均为反映当年收支情况的报表,附表中的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填报说明附表中的主要指标变动情况表、其他收入等明细情况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情况表也都与当年收支情况相关,但用于评价部门决算情况的决算量化评价表却没有财务收支情况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

三、高等学校部门决算量化评价指标改进的建议

(一)完善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评价指标

首先,增加用于评价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的指标[3]。在预算编制的准确完整性三级指标里增加“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率”,计算公式为:项目支出的(决算数-年初预算数)/年初预算数,该指标值为0时,得满分;指标的绝对值增加时,得分减少。在预算执行有效性三级指标里增加“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差异率”,计算公式为:项目支出(决算数-调整预算数)/调整预算数,该指标值为0时,得满分;指标的绝对值增加时,得分减少。其次,修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中开支在职人员及离退休经费比重”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预算单位设置不同的参照值,而不是简单的将参照值设置为0。高等学校可由教育部等主管部门设置平均值为参考值,被评价学校的指标值越靠近参照值,得分越高。

(二)完善财务状况评价指标设置

首先,设置用于评价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指标。增加资产负债率指标用于评价高等学校偿还全部债务本息的能力;增加现金比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利用现金及其等价物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增加流动比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利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次,设置用于评价高等学校财务发展能力的指标。增加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持续服务能力;增加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增加净资产增长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净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三)增加财务收支情况评价指标

首先,增加用于评价高等学校收入情况的指标。增加收入增长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收入总额增长情况;增加自筹经费增长率以评价高等学校除财政拨款外的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等自筹经费收入的增长情况;增加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收入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其次,增加用于评价高等学校支出情况的指标。增加人员支出占基本支出的比率以及公用支出占基本支出的比率指标以评价高等学校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增加人均基本支出指标以评价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职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

四、结语

决算量化评价能够直观地反映高等学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高等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决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信息充分发挥财务对学校发展的决策支持作用,促进自身现代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财政拨款财务状况预算编制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浅析财政拨款结转会计处理的教学研究
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及风险控制的问题研究
美国各州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
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
基于CFaR模型与Logistic回归的财务困境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