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CGRP、BK水平的影响

2021-11-29刘来明孙芳芳

关键词:内皮细胞肩关节针灸

刘来明,孙芳芳

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CGRP、BK水平的影响

刘来明,孙芳芳

(庄浪县中医医院针灸科,甘肃 平凉 744600)

探讨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行中医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对其内皮细胞功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将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庄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218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9例,行常规疗法),观察组(10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内皮细胞功能、CGRP、BK水平进行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肿胀中医症候积分、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内皮素-1(ET-1)、BK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一氧化氮(NO)、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均<0.05)。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梗死;肩手综合征;针灸;中药泡洗;内皮细胞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缓激肽

脑梗死又称“中风”,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肩手综合征多发生于脑梗死后3个月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患侧肢体关节功疼痛、肿胀以及功能活动受限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则易使患者肩、手、指等部位畸形,最终导致残疾[1]。常规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中医理论认为,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在于患者气滞血瘀,经脉阻滞,气血运行受阻,肌肉筋脉失荣。针灸、推拿通过穴位刺激起到活血行气、疏通经络的功效;中药泡洗的药材组成主要包括川芎、地龙等,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为患者提供语言、心理等层面的康复训练辅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使患者较快恢复[2]。本研究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行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对其内皮细胞功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作为探讨重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庄浪县中医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218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9例)和观察组,(10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0例;年龄44~76岁,平均(59.33±3.0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9例;年龄43~73岁,平均(59.22±4.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相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相关中风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出现皮肤潮红、单侧肩手痛以及皮肤温度升高者;手指活动受到限制者;无外伤、周围血管征以及感染者等。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精神、认知方面障碍者;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获得庄浪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疗法,采用个体化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5 mm Hg(1 mm Hg=0.133 kPa)及以下,血糖采用降糖药控制在正常范围,依据三酰甘油与胆固醇等指标适当对患者血脂进行控制,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35,规格:100 mg/片)避免血小板发生聚集,使用剂量为100 mg/d,应用神经营养药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7,规格:2 mL∶0.1 g),剂量为:0.2 g/次,3次/d,对症用药。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①中药泡洗法:川芎、地龙、桂枝、川椒、红花、生黄芪、怀牛膝、炙甘草、生川乌、泽兰、僵蚕各10 g,生草乌、当归各15 g,伸筋草、赤芍、桑枝、桃仁各30 g。以上药材用水加温后放入特制的容器内,温度控制在38~40℃,泡洗时间每次15~30 min,2~3次/d。②针灸疗法:针灸穴位选取肩髃、缺盆、尺泽、阿是穴、内关、肩井、天泉、合谷、天宗、曲池、肩贞。③推拿法:掌、肩、指以及肘等关节被动活动;滚法:沿患者患侧外上臂,从肘关节-前壁外侧直至患者手背;点法:合谷、手三里、肩髃、外关、曲池;捻法:患者手指部位轻捻;掌揉法:患者患侧足背和手背。④康复训练:应用软枕垫在患者身体下方,使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倾,避免出现肩关节退缩和下降,伸直肘关节,旋转前臂至后方,向手背方向轻度弯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后向外展开,全范围关节被动运动,动作宜轻,在医师指导下降肩关节做外展、内收和前伸运动,拍打患者患肢肌肉,40 min/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对比,包括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肿胀,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每项的分值范围为0~3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上肢运动能力应用简式Fugl-Meyer法进行评定[6],分值范围为0~6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上肢运动能力越好;肩关节疼痛程度可应用疼痛数字评定表[7]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值为10分,无痛分数为0分,剧烈疼痛的分数为10分;患者生活质量可根据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8],共包含49个项目,12个领域,可分为5个级别,每个级别均为1~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身体状况越好。③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功能及CGRP、BK水平进行对比,内皮功能细胞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RP、BK、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NO水平。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 两组患者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肿胀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2.2 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 内皮细胞功能及CGRP、BK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NO、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ET-1、BK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0.05。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0.05。

表3 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CGRP、BK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0.05。NO:一氧化氮;ET-1:内皮素-1;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BK:缓激肽。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使患者血管运动中枢受到影响,增强血管痉挛反应,促使局部组织营养障碍。目前常规治疗包括使用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但患者服用后药效难以直达病灶,疗效有限。

传统中医学认为肩手综合征在中风后3个月内可发生,患者此时状态属于中风后恢复期,但对患者整体进行观察后可知,“风”已停,而痰浊和淤血并未退去,对患者整体进行辨证发现其可能存在气虚、火热、痰浊、阴虚以及淤血等症候。但肩手综合征病理发生改变的部位只发生在局部,导致局部出现障碍,发病机制是上肢局部淤血与痰浊阻滞经脉,故应予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9]。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活血益气、疏通经络;推拿手法通过对患者患肢穴位大面积的刺激,可逐渐的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中药泡洗方中草乌、川芎、川乌、泽兰、僵蚕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当归补气和血;地龙、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桂枝、川椒、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黄芪补中益气;桃仁、桑枝、怀牛膝祛风湿,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药效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可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之功效[10]。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机体进行锻炼指导,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肿胀中医症候积分及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提示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CGRP具有改善患者血管和汗腺功能的作用,可使患者肢体体液回流增加,起到减轻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和肿胀程度的作用;BK可使神经元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加重机体炎症反应;NO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而ET-1则可收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异常可引发脑部供血不足,使神经元缺氧缺血程度增加[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伸筋草中的石松碱具有抗炎、镇痛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黄芪中的当归多糖、当归中的苯酞类化合物可抑制血管收缩物质,调节患者血管收缩程度[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O、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ET-1、BK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针灸联合中药泡洗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李乐军, 陈丽萍, 刘晓丽, 等.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1): 173-175.

[2] 吕素珍, 许玉刚. 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实效性对照探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 10(11): 1719-1722.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 55-5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74-77.

[6] 桑德春, 纪树荣, 张缨, 等.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3): 264-265.

[7] 严广斌整理. 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3): 92.

[8] 郭永彬, 王恩雨, 蔡玲红. 生活质量量表在脑卒中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7): 632-634.

[9] 宋晓军. 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对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 12(9): 156-157.

[10] 吴雪良, 于庆滨, 赵合庆. 浮针、中药泡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及对血浆BK、SP水平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7, 35(8): 202-204.

[11] 张晓娜, 柴铁劬, 张辉, 等. 蜂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GRP,BK,SP水平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 35(8): 35-39.

[12] 尤阳. 针刺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治疗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8, 34(8): 8-11.

R246.6

A

2096-3718.2021.07.0105.04

刘来明,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学。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肩关节针灸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眼库获取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糖衣”告诉细胞何时造血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针灸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