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11-29赵小兰李会明

关键词:补阳黏度炎性

赵小兰,李会明

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赵小兰,李会明

(北京市平谷区精神病医院中医科,北京 101201)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市平谷区精神病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102例脑卒中患者划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51例)与研究组(阿司匹林肠溶片+补阳还五汤治疗,51例),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随访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血液流变学与炎性因子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周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HISS评分治疗后3、6周两组患者相较于治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而BI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0.05)。补阳还五汤可提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脑卒中;补阳还五汤;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若病情严重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1]。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等干预手段常被用于治疗心内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较高。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其病因为气血逆乱导致的脑络痹阻。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等药材组成,其功效包括活血祛瘀、补气通络等,可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2]。现针对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具体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市平谷区精神病医院接收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2~75岁,平均(67.2±2.7)岁;发病部位:基底节28例,内囊15例,其他8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研究组患者年龄60~72岁,平均(67.0±2.6)岁;发病部位:基底节26例,内囊16例,其他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者;经CT检查确诊者;生命体征稳定者等。排除标准:伴有肝、肾等重要功能器官严重障碍者;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类疾病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等。患者或家属已签署关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获得北京市平谷区精神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424,规格:50 mg/片)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抗凝、调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补阳还五汤治疗,方剂组成:红花6 g,地龙、赤芍、桃仁、酒当归各10 g,川芎12 g,黄芪30 g。用法: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分两次服用,1剂/d。均治疗6周,随访6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基本控制:评分降低90%及以上;显效:评分降低46%~89%;有效:评分降低18%~45%;无效:未达以上指标。以上评分标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5]评定,总有效率=基本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②NHISS评分与Barthel指数(BI)[6]评分,NHISS总分为42分,分数降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好;BI总分为100分,患者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③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运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④炎性因子水平,血液采集同③,将血液样本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10 min后,取上清液,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6周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基本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51 6(11.8)17(33.3)15(29.4)13(25.5)38(74.5) 研究组5111(21.6)22(43.1)14(27.5) 4(7.8)47(92.2) χ2值 5.718 P值 <0.05

2.2 NHISS评分、BI评分 NHISS评分治疗后3、6周两组患者相较于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相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明显;而BI评分治疗后3、6周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 血液流变学 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2.4 炎性因子水平 血清IL-6、CRP、TNF-α水平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对比(±s, 分)

注:相较于治疗前,*<0.05;相较于治疗后3周,#<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BI:Barthel指数。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对比(±s)

注:相较于治疗前,*<0.05。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注:相较于治疗前,*<0.05。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由脑血栓形成所致,与患者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且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患者致残风险。目前,阿司匹林肠溶片、溶栓、抗凝等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虽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患者预后。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在于气虚血瘀、阴阳失调等,应以活血益气、消痰散瘀为主要治疗原则。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可益气、行瘀、通络;当归可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可补气行瘀、通络止痛;地龙可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可发挥益气、活血之功[7]。在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6周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提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

脑卒中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皂苷等成分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升毛细血管的抵抗力[8]。当归中的多糖成分可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有助于脑功能恢复,并可调节两侧脑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9]。在本研究中,治疗后3、6周研究组患者NHISS评分及治疗后6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可调节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改善神经功能。

血清IL-6、CRP、TNF-α属于多功能炎性介质,其水平升高会增强机体组织细胞的炎症反应,加剧周围神经元损伤。补阳还五汤具有抵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其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内皮功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其还可降低患者体内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酶水平,改善脑部缺血症状[10]。在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6周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更低,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可抑制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可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1] JIAN A H , FENG Y L , YE Y F. Influence of depression and social support on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elderly cerebral apoplexy hemiplegia patients[J]. Res Theor Nurs Pract, 2017, 14(2): 4-6.

[2] 曾悦, 周鸿飞.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9): 206-20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9.

[5] 蔡业峰, 贾真, 张新春, 等.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 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1(7): 494-498.

[6] 侯东哲, 张颖, 巫嘉陵, 等. 中文版Barthel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 临床荟萃, 2012, 27(3): 219-221.

[7] 张亦凡, 薛福平. 补阳还五汤对进展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15): 2236-2238.

[8] 薛倩倩, 刘晓节, 李科, 等. 黄芪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进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9(10): 1259-1263.

[9] 董培良, 李慧, 韩华. 当归及其药对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9, 36(2): 127-130.

[10] 狄美琪, 胡玲玲, 孔亮, 等. 补阳还五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 2019, 33(4): 386-388.

R743.3

A

2096-3718.2021.07.0100.03

赵小兰,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猜你喜欢

补阳黏度炎性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基于发动机油运动黏度计算高温高剪切黏度的研究与应用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