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11-29朱蔚骏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血肿

朱蔚骏

改良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朱蔚骏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5)

研究改良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84例CS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钻孔引流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钻孔引流术。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乙酰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观察组患者残留引流液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CSS评分、血清NSE、HPA、VEGF、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0.05)。改良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可提高其神经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同时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慢性硬膜下血肿;改良钻孔引流术;神经功能;炎性因子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临床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中老年人为疾病高发群体,CSDH主要以颅内压慢性上升引发的多种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常见如头痛、乏力及精神行为异常等。当前,临床治疗CSDH主要是以钻孔引流术为主,手术疗效良好,但常规的钻孔引流术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而改良钻孔引流术主要通过扩大骨孔开展手术,手术视野更佳,更有利于血肿的彻底清除,且对患者脑组织损伤更小,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CSDH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54~88岁,年龄(63.32±2.0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53~89岁,年龄(63.11±2.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并同意。纳入标准:符合《现代神经外科学》[2]中有关CSDH的诊断标准;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10 mm者;单侧血肿导致中线移位>10 mm者等。排除标准:血肿量过少,且无颅内压增高或精神障碍者;有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钻孔引流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局麻或全麻,于血肿最低处钻孔,以“+”字型方式将硬膜打开,取12号硅胶引流管于硬膜下置入,于骨窗周边塞以明胶海绵,避免患者颅内进入空气,之后采用50 mL注射器与引流管连接,于密闭状态下慢慢对硬膜下血肿进行水置换,直到引流管中的液体全部变清为止,切口逐层缝合后固定引流管。观察组患者行改良钻孔引流术:术前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明确血肿位置,取血肿最厚点进行钻孔,常规消毒后作3 cm长度切口,将头皮组织和肌肉逐层切开,用撑开器撑开切口,充分显露颅骨、钻孔;于硬脑膜表面电凝处理,防止切开后出血,切开之后,顺骨孔置入导管,进行血肿腔的抽吸与冲洗,冲洗液澄清后,安装引流装置,确保引流装置处于血肿腔内2~3 cm处,排气后骨孔置入明胶海绵并逐层缝合切口,引流管固定稳当,手术后3~5 d将引流装置取出。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留引流液、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个月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3]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最高4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BI)[4]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最高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个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乙酰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④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液采集、血清制备、检测方法同③。⑤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术后癫痫、颅内血肿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残留引流液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2.2 CSS、BI评分 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SS、BI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术前比,*<0.05。C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BI:Barthel指数。

2.3 血清NSE、HPA、VEGF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NSE、HPA、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2.4 炎性因子 与术前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4。

2.5 并发症 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术后癫痫颅内血肿总发生 对照组423(7.14)2(4.76)1(2.38)2(4.76)8(19.05) 观察组421(2.38)1(2.38)0(0.00)0(0.00) 2(4.76) χ2值 4.086 P值 <0.05

表3 两组患者血清NSE、HPA、VEGF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0.05。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HPA:乙酰肝素酶;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0.05。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3 讨论

CSDH以中老年人为疾病高发人群,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肢体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5]。当前,临床治疗CSDH首选方案一致为钻孔引流,但常规的钻孔引流术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多,手术操作、人为因素、引流管类型以及置入方法不适均可能会引发术后并发症。

改良钻孔引流术通过扩大骨孔可以让术区显露更清晰,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更方便,可以为悬吊硬脑膜止血提供更好的空间,可以降低术后硬膜外出血的发生风险。同时可有效降低盲目操作引发的脑组织损伤风险。术中可将血肿包膜打开,使血肿腔开放,对血肿形成微环境造成破坏,让血肿清除得更彻底,降低疾病复发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残留引流液、CS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少/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改善患者各手术指标,同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减少术后并发症。

VEGF参与了诸多血管生成依赖性病症的发病与进展,其水平升高则表示患者的病情严重;而HPA可裂解血管内皮基膜,当患者机体受损时,其水平也会随之升高;NSE属于成熟神经元的一种,当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经受损时,NSE就会被释放,NSE反映了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IL-6、TNF-α作为典型的炎性细胞因子,当机体受到创伤时其水平会急剧增加,使病情加重;hs-CRP作为急性相蛋白,当患者组织受损时,其水平急剧上升,与机体炎性状态呈正相关[7]。改良钻孔引流术将血肿液清除得更彻底,可降低残留血肿液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更有利于患者的血肿吸收与新生血管的生成与成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同时,术中血肿壁打开更容易,可以确保血肿腔和硬膜下腔沟通充分,避免术后血肿腔积液的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HPA、NSE、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以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改良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可提高其神经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同时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旷仁钊, 李舜, 唐文国, 等. 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减少远离术区颅内出血风险[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 45(1): 7-10.

[2] 周良辅, 安庆祝. 现代神经外科学[M].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 498.

[3] 巫嘉陵, 王纪佐, 王世民, 等.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与效度[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42(2): 75-78.

[4] 闵瑜, 吴媛媛, 燕铁斌. 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30(3): 185-188.

[5] 王鹏.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24): 3091-3093.

[6] 陈小忠, 王培, 王玉玉, 等. 神经内镜下脑池改良术与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16, 32(11): 1019-1020.

[7] 薛亚飞, 景芸芸, 张玉富.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前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 58-61, 65.

[8] 薛航, 张伟涛, 张一鸣, 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并发硬膜下积脓的诊治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11): 1051- 1056.

R722.14+3

A

2096-3718.2021.07.0086.03

朱蔚骏,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功能神经外科、创伤。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血肿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
老年人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