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音与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
——读《道真契约文书汇编》札记

2021-11-29龚泽军

关键词:大词典盐业文书

龚泽军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400044)

近年来,大量近代民间契约文书面世,其地域性、民间性、写本性特征决定了近代民间契约文书包含大量的俗字、方俗词语。这些俗字、方俗词语既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成为了文本整理的“拦路虎”。俗字、方俗词辨识与释读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整理文本的质量。古人云,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可见文本整理之不易,大量的俗字、方俗语词则更增加了近代民间契约文书整理的难度。虽难度增大,但我们如若总结一些规律,并将之合理运用,这势必会提高整理文本的质量。

近代民间契约文书所涉及的俗字与方俗词语常常又与方音交织在一起。最为明显的,一是地名,地名的读音常常名从主人,而主人又常以方音读之,就会导致同一个地名书写形式不同,字形、字音、字义三者交互影响,虽会增加阅读、整理的难度,但也为地名的探源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二是特定表达,这类特定表达的地域性很强,通语常无与之对应的词/字,于是形成诸多带有极强方俗性的疑难俗字。除二者外,还有一类“字面普通而义别”者。造成“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原因非词义引申以致与通语有别,实乃方音所致。因方音与通语有别,契约订立者据音书字,以致“字随读改”或“字从声变”[1],形成“字面普通而义别”,若不明此,则误解易生。

道真契约文书保留了大量道真方音,“字随读改”或“字从声变”现象也比较突出。汪文学编校《道真契约文书汇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对道真契约文书做了详细整理,并对诸多方音俗语做了详细的注解,为我们的阅读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其中对不少“字面普通而义别”者的整理、校释,堪为至论。然因道真契约文书方音随处可见,稍不留神,就容易误解或漏校。下面我们就“还”“崙”二字为例,以明通方音于民间契约文书整理之不易与重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正之。

一、还

1.其有四直(至)界畔:以上望下,自右边人行大路起界,沿路沿下抵大石头,回转周伯福弟兄得买周伯贤界边石澣(幹),横过抵周世相田边澣(幹)石,转至直上抵石澣(幹)脚,沿石澣(幹)还过抵大石头[2]47。

2.其田起界人行大路,直上抵骆君美界,直下抵田角,跟田小面脚还过抵人行大路交界[2]109。

3.其坟上界畔,在坟还顺五步为定[2]292。

4.外有本利不清,情愿将自己受坋(分)之田学堂还边一欠作抵,恁从邹姓上庄耕食,骆姓大小人等不得异言[2]94。

上举四例之“还”,汪文学认为均当作“环”,不确,“还”当是“横”之方音记字。据《广韵》,与“纵”相对之“横”乃匣母庚韵平声,“还”乃匣母删韵平声,二者韵不同。据邓前霞(2019)的调查,“横”在今 天 道 真 方 言 中 有 三 读,即[xen31][xuã31][xuen31],而[xuã31]属于白读[3]88。[xuã31]乃[xuan31]的鼻音化,故道真方言“横”可读作“还”。其实,不仅道真方言,整个西南官话“横”都可读作“还”,如《重庆方言词解》《四川方言词典》“横”均有音作[xuan21][4‐5],与道真方言相较,唯调值不同。

字随读改,“横”写作“还”,不仅存在于道真契约文书,自贡盐业文书亦有用例。《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第813 号:“其本井基址照 约指明,(认)[任]随修砌取土取石、开沟放卤、(还)[横]顺安笕、打桩牵扯风篾、运石运炭抬锅、牛马出入路径,凡在业内,不得阻滞。”[6]1146又第549 号:“自佃之后,(认)[任]凭客人来去济煎,(还)[横]安顺插、提高放矮、迁左移右、安置羊耳、修砌码头、取土取石,概在主人业内,毫无阻滞。”[6]892盐业契约档案整理者将“还”校读为“横”。

例1、例2 之“还过”即“横过”,其乃契约文书丈量土地、确定四至的常用语,如例1 除“还(横)过”外,又有“横过”之形。

例3“还顺”即“横顺”。横顺,即横竖,纵横之义,自贡盐业文书有用例。《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第732号:“柜房、楻桶及楻桶房屋、码头、马车,并笕名下所煎各灶进灶子笕横顺插笕、(称)〔撑〕杆来去改路、明暗高低、移左移右、添新换旧,通笕倾沙、取土取石,一概佃明,任随客人择地安放,主人业内不得阻滞。”[6]1080又第82 号:“其修置廊厂、灶房、柜房、盐仓、人马二车、新添打楻桶、横顺牵扯风篾即风篾桩、堆渣放卤、抬锅运物、桶子、牛屎、逗筒、烧篾等坝,取土取石、人畜入出路径、码头开挖阴笕、进出盐水笕路窝,凡属主人业内,毫无阻滞。”[6]40“4横顺”在土地买卖契约中用于土地丈量时,由横竖、纵横义引申为土地的四至界畔,巴县档案时见。《何国元卖田地文约》:“转至花土新菜园塘弯田一丘,横顺抵本人界。”[7]108又《李玉顺卖阴地文约》:“其界:自穴心横顺四丈为准。”[7]11“6横顺抵本人界”指所卖田四至与本人田土交界,“横顺四丈为准”指所卖墓穴四至以四丈为准。例3之“还(横)顺五步为定”乃指四至界畔以五步为准。

例4“还边”即“横边”。汪文学云:“‘还边’,当作‘环边’,方言,即旁边。”[2]94涂光禄(2011):“[环边]旁边;侧面:沿倒∽走,中间水多得很。”[8]275“还(环)边”之义为旁边、侧面,但其本字亦当是“横”。“横边”之说亦见于其它方言,《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释义为“旁边,附近”,所举方言为中原官话与吴语[9]6981。传世文献亦偶见用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正这么想着,走到一处十字街口,正要越走过去,忽然横边走出一头骆驼,我只得站定了,让他过去。”[10]十字街口,乃纵横相交,故其所谓“横边”实即旁边、侧面。

横、纵/直相对,两者相交,纵/直为正,则横为侧。涂光禄(2011):“[横*1]②(黔东南区)侧身:你∽起走得过去。[黔东南区,音xuan2]。”[8]302‐303其本归于[xuən2]下,又注明[xuan2]音,由此亦证“环边”之“环”当是“横”,即旁、侧义。《汉语大词典》收录该义项,未举书证,云“参见‘横头’‘横屋’”[11]1239。横屋,《汉语大词典》云“正屋前两侧的房屋”[11]1247,即厢房,得名于“横”之旁、侧义。巴县档案、自贡盐业文书有“横房”之说。《嘉庆二十四年(1819)刑房吏书张绍堂禀》:“又书院接连左业,道宪新买坐房六柱三间,天楼二间,后接檐四间,左右横房各一间,槽门一座,横房一向四间,俱有天楼间房大小共四十七间,可容生童一百二十人。”[7]43《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第603号:“由土坎转下抵义利灶墙垣,由墙垣转上宅前横房后水沟抵龙井海界,由卖主分受熟土草路合宅后大路为界,四至界址,踩踏明白,一并杜卖与族叔王恬信名下子孙管业。”[6]947横房,即横屋、厢房,笔者家乡四川威远至今仍存此词,读作“[xuan21]房”。《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第662 号:“甘愿将先年胞兄润福置买贡井塘湾房屋一向,一正二横,厅房一正四间,宅后瓦店一连二间,地基一并在内,门扇窗格俱全,分在升福名下管业。”[6]1012《道光二十六年(1846)龙泉驿苏万顺等杜卖田地房屋等项文契》:“草房屋壹院正横四向,上下马颈过道飘檐,并门外两厢房屋四间。”[12]168正、横相对出现,即正房、横房。

“横”之旁、侧义,除西南官话外,在汉语其它方言中也常见,如《汉语方言大词典》“横边”所及之中原官话、吴语。唐智燕(2019)所举上海、浙江契约文书中的“横屋”“横楼”“横厅”,福建契约文书的“横屋”“横厝”“横厝尾”,广东契约文书的“横屋”等等[12]102,107‐108,110,这说明表旁、侧义的“横”在汉语方言中是广泛运用的。

道真契约文书“横”又记音作“环”。《邹庆铭因搬家将业地出卖与李元燕卖契》:“自界沿过抵小沟,由沟沿下抵水交流处,接沿水沟湾环下抵陈姓堰间起处交界。”[2]361“环下”即“横下”,侧下、旁下之义。吉昌契约文书亦有此类。《咸丰三年(1853)行恒立卖秋田文契》:“吾祖与罗姓买明水沟系由罗姓粪坑放水进小地,顺小地墙脚环流入田中。”[13]环流,即横流,侧流之义。

二、崙

1.又跟子岭沿下又抵伯舜土边,跟土边崙坎沿过抵小沟,跟沟直下抵大河,跟大河沿河直上起界处交界[2]36。

2.其有四直(至)界畔:自二道沟人行大路起界,沿路沿上抵周福回土角,曲转沿路横过抵大田角,转至一连窖石直上抵骆姓崙坎,沿崙坎横过抵大沟,沿沟直下抵二道沟人行大路交界为界[2]52。

对微型压力传感器变形薄膜来说,既有弯曲应力,又有薄膜应力,所以在对变形薄膜进行力学分析时,既要将变形薄膜看成是薄板 [5-7],又应该考虑到薄膜特性[8],即将变形薄膜看作柔韧板。

3.其有四直(至)界畔:右边李姓田角沿路沿上抵周福回土边,沿上抵周伯仲土崙坎,横过抵中岭窖石,曲转直下抵岩崙,沿岩崙直过抵李姓田角交界[2]84。

4.又搭大河沟上节之土壹幅,上面荒山亦(一)并在内,反望(往)左边岩崙柴林树木荒山亦(一)并在内,载粮叁分柒厘[2]332。

崙,例1、例2汪氏录作“岭”,例3录作“崘”,例4 作阙文。据《集韵》,“崙”为来母谆韵平声,又据《广韵》,“棱”乃来母登韵平声。据邓前霞(2019)调查,中古深、臻、曾、梗舒声韵在道真方音中合流[3]67,道真契约文书中“能”可书作“伦”。《李坤潼将得买之地出卖与韩金林卖契》:“子子孙孙,了心断心,绝齿不言,日后不伦言其(及)加补书画之赀。”汪文学注云:“‘伦’,疑作‘能’。”[2]124道真方音“崙”“棱”读音相同,故道真契约文书之“崙”实为“棱”之记音字。①据《汉语大字典》所引《玉篇》和《汉语大词典》所引《集韵》,“埨”字释为“垄土”,即土垄之义。(《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2版)》第一卷,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年版,第488页;《汉语大词典》第二卷,第1129页。)《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埨”之两个义项,即:田地中的土垄(吴语),地上突起的不很高大的土堆、山包或石(西南官话、闽语)。(《汉语方言大词典》,第2396页)似道真契约文书之“崙”乃“埨”之记音。因“埨”与“棱”音、义有交叉、重合之处,从词汇、文字广泛性角度,我们认为“崙”为“棱”之方音记字,而非“埨”。

棱,乃塍、埂之义。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四“田畦曰棱”条云:

《正字通》:“农家指田远近多少曰几棱。”思案,杜诗:“堑抵公畦棱。”苏诗:“恣倾白蜜收五棱。”自注:“棱,去声。”今俗作平音。考《广韵》当作“塍”,音绳,“稻田畦也。”亦作“塖”、“棱”,同。“楞”,四方木也。盖“棱”为唐人方言,谓筑田畦如木之柧棱也[14]。

据顾氏,田塍/埂犹木之柧棱,故“棱”塍、埂之义,且俗读为平(阳平),非去声,道真方音正同。棱,常俗作“稜”“楞”。《集韵·登韵》:“棱,或作楞,俗作稜。非是。”[15]《说文·木部》“棱,柧也。”段注:“俗作楞。”[16]

例1、例2、例3 之崙坎,即棱坎。棱坎,义即塍/埂坎,亦为《汉语大词典》所云“田野中的土坎”。②《汉语大词典》除“棱坎”外,尚收录“楞坎”“塄坎”,分别释为“地面突起的陡坎子”“方言。田间地边防水、分界的土埂,上可行人”。(《汉语大词典》第四卷第1076,1178页,第二卷第1151页)《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塄坎”,云“田地边上的坡和田埂子”。(《汉语方言大词典》,第5883页)“塄”亦当是“棱”之记音字,“塄坎”亦即“棱/楞坎”。“楞坎”“塄坎”的释义亦当与“棱坎”相近。棱为塍、埂义,坎义近坡,棱、坎组合,义重在“坎”,而非“棱”。巴县档案亦见“仑坎”。《乾隆五十三年(1788)赵永贵欺幼越占柴山案》:“北至堰沟后壁,直过熟田外面仑坎,直过至后砀,又横过岭岗直上仑坎,横过竟至熟田仑垠,横过抵水沟直土仑坎,上山堡鼎交东界为界。”[17]19仑坎,即棱坎。自贡盐业契约文书又作“坎楞”。《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第605号:“其界由车房后上坎楞抵海龙井坝边为界,由坎楞左转抵中海井垣墙石脚为界,转下济龙井垣墙脚为界,由本井出路抵天恩井业为界,由界曲转下坎抵张姓业为界,由坎脚曲转上坎抵余姓坟坝边墙埂脚为界,由埂脚直上转车房后坎楞合界。”[6]949道真契约文书中,“棱坎”又记音作“轮坎”。《骆芳珌将山林出卖与李栋樑卖契》:“其有界半(畔):自周姓轮坎起界,没(沿)周姓界告(窖)石直上抵领(岭)……抵本人界轮坎,根(跟)轮坎横过抵周姓界交界。”[2]66轮坎,即棱坎。

例3、例4 之岩崙,即岩棱,义为岩边。“棱”有塍、埂之义,塍、埂乃为田土分界之处,引申之,则可有边、界义。唐·齐己《寄双泉大师师兄》:“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稜。”[18]岩棱与眼底相对,即岩边。《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棱棱”一词的“边缘”义,云见西南官话[9]5888,亦可佐证。巴县档案亦见“岩仑”。《乾隆四十五年(1780)五月初六日廉里十甲民蒋坤义禀状》:“其有四置界畔,东抵陈姓岩仑为界,西界跟岩仑直下小河沟抵北界,北界跟小河沟转上至大土直抵南界,转交东界岩仑。”[17]126岩仑,即岩棱,岩边之义。

道真契约文书中,“棱”又可记音作“能”。《周福田福云等将已故周伯仲之地出卖与邹福林卖契》:“右手起氐(抵)李姓沙树为界,值(直)上氐(抵)岩能分领(岭),值(直)下氐(抵)周伯建之界,横过氐(抵)周福回交界。”[2]122岩能,即岩棱。

三、结 语

通过上举道真契约文书“还”“崙”二字的分析,并结合汪文学在整理、校注中所指出的大量方音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民间契约文书存在大量方音,我们在文本整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文本所代表的方音系统,这样才能解决文本校录的相关问题,提升整理文本的质量。

某类方音并非一地所特有,往往是一个较大方言区域所共有的,如前面我们所举到的巴县档案、自贡盐业文书,这说明以“还”“崙”所代表的方音现象在西南官话区都是相近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西南地区的民间契约文书、地方档案在整理过程中应当相互联动、协同进行,如清水江流域契约文书、云南契约文书、自贡盐业契约文书、成都龙泉驿契约文书、巴县档案、南部档案等等,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文本整理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挖掘出西南地区契约文书、地方档案的共性与个性,更好地促进相关研究。

汉语方音(方言)研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民间契约文书为汉语方音(方言)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其理应受到重视。然而从现有汉语方音(方言)研究来看,对这类文献资料重视不够,在研究中并未有效地加以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猜你喜欢

大词典盐业文书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陆谷孙请人“找茬”
赵启三:从创造“金丝猴”到进军盐业新蓝海,七旬“剑客”为实业鼓与呼
陆谷孙请人“找茬”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强、高效“3+1文书写作法”的代名词还有什么?
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英语大师”陆谷孙
新版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