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演进研究

2021-11-28张侃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育事业教育方针中国共产党

张侃

摘 要:党的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施行,关系着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兴衰,党的教育方针的演进史浓缩了党和国家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全部历史。党的教育方针的百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时期。通过对教育方针百年演进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即党的领导是教育方针演进能够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原因;党的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是教育方针始终能够不断变革创新的根本依据;始终为了人民始终服务于人民是教育方针持续变革创新的根本动力。通过对教育方针百年探索与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实现教育方针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实现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必须始终推进改革创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教育事业;百年流变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48

0 引言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党的教育方针关系着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发展,值此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之际,回望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流变,把握历史、总结规律、获取启示,对我们更好地制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党的教育事业在新时代新的起點之上再出发,创造出新的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流变的历史进程分析

总体说来,党的教育方针的百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时期。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演进(1921-1956)

从1921-1928年,中共一大到六大对党的教育纲领进行了持续的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并系统阐明了苏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这是党建立以来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教育方针,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初步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党的教育事业也翻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从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也逐步向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转变。

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演进(1957-1977)

1957年,我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能够让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提出新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就显得十分迫切了。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这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第一个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正式确立。这个教育方针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被根本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17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被否定,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混乱中孕育着希望和变革,随着1976年“文革”的结束,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演进(1978-2011)

随着“文革”的结束,社会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开始逐步展开,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提出,这为刚开始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变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1995年,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审议通过,其中对教育方针做出了明确阐述,党的教育方针正式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确认,这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方针的正式确立。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美育”的要求,美育就此进入教育方针之中。进入21世纪之后,党对教育方针的阐述也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和民众对教育新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着调整、创新。

纵览这一时期教育方针的发展演进,是和中国社会的宏观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文革”结束之后的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再到进入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走向深化,教育方针也在这个进程之中不断革新、丰富、完善。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历史地呈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科学化,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教育方针、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1.4 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演进(2012至今)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首次在教育方针中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演进的一个革新,也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党的教育方针范畴增添了最新成果,也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引和行动指南”。

2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流变的历史规律分析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发展史蕴含了百年来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回望百年教育方针演进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内外部条件制约下的教育方针演进也显示出了其自身的规律性,探寻这些规律能够让我们对教育方针的制定、实施、演进有着更深入全面透彻地了解,从而为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指引。

2.1 党的领导是教育方针演进能够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原因

从建党前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宗旨、教育方针的最初思考和探讨到党的一大至六大中党的教育纲领的制定,再到1934年第一个党的教育方针——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总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乃至之后每一次教育方针的演进和完善,都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和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可以说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全程参与,才有了党的教育方针的产生与演进,党的领导是党的教育方针从产生到发展演进的每一个阶段最为根本性、最為鲜明的特征。

2.2 党的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是教育方针始终能够不断变革创新的根本依据

回溯教育方针的发展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方针的演进是与党和国家建设实践的进程同步的,教育方针变革创新的内容也是以党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根本依据的,这也让我们知道对教育方针的设计和研究不应该只是由教育看教育,而是应该跳出教育看教育,从系统总体社会的视角来看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应该如何设计、如何规划、如何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教育规律、理解教育内涵、把握教育趋势,才能正确地制定教育方针、推行教育方针、创新教育方针。

2.3 始终为了人民始终服务于人民是教育方针持续变革创新的根本动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人民性决定了党的教育方针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纵观百年党的教育方针的演进也可以知道,始终为了人民,始终探寻服务好人民的意愿成为推进教育方针不断完善不断演进的根本动力。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推进人民实现全面发展,就是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目标之所在,也是教育方针不断丰富、完善、革新的动力源泉之所在。

3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流变的历史启示分析

沿着历史的足迹,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我们回望百年,遥想未来,教育方针的发展演变带给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许多思考和启示。

3.1 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回望党的教育方针百年发展史,教育方针的每一次创新变革,教育事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百年党的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和党的坚强正确领导密不可分。百年来,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教育方针及论述既承前启后、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分别被烙上了各自时代的鲜明烙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几代领袖教育方针思想的具体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的教育方针才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实现新的变革和创新,指导着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3.2 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性质、目标和根本遵循。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为了能够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也必须始终坚持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根本依归。只有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潮头,立足于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环境,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科学筹谋、主动作为,才能让教育方针不断演进,始终指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创造出新的辉煌成绩。

3.3 必须始终推进改革创新

习近平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一般来说,教育的发展应该稍稍领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教育培养人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是机械死板的以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准,那当人才培养出来之后,可能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变化,这些人才已经又不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了。所以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超前一些的。而教育方针作为对教育事业发展实践的指导和指引,就更需要有前瞻的思维和长远的考量。教育方针的制定必须要始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能够立足当下的同时更多的展望未来,为未来筹谋,为未来设计,为未来构想。同时教育方针制定实施之后并不是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是需要随时保持着改革的活力,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创新、不断在自我否定之否定的变革中不断向上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始终保持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先导性作用,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参考文献

[1]翟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N].中国教育报,2019-09-16.

[2]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3]张力.党的教育方针指引教育现代化进程[J].中国编辑,2020,(10):4-7.

[4]杨振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N].中国教育报,2020-11-16.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3-10-21).http://cpc.people.com.cn/n/2013/1021/c64094-23277634.html.

猜你喜欢

教育事业教育方针中国共产党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浅谈区角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