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研究

2021-11-28宋仲洁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帕控制率腺癌

宋仲洁

(江阴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江阴 214400)

胃癌是消化道疾病中十分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1]。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进行全身性的化疗,延长患者生存率,不过常规化疗患者的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2]。阿帕替尼在2014年上市,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口服药物,其用途主要是临床治疗晚期胃腺癌或者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且均为三线治疗方案,本文将江阴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晚期胃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阴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晚期胃腺癌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完整,其中,男性病患纳入21例,女性病患纳入20例,年龄40~67岁,平均(53.46±5.83)岁,纳入的41例患者其病情明确诊断均经过组织病理活检及相关胃镜检查等确定。在纳入的患者中,有30例病患均为首次就诊,确诊为晚期胃癌,其余11例为术后转移;根据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标准[3],体力状况评分0~2分,患者既往均经过一线、二线治疗,没有经过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血压正常,如果患者为高血压需要给予对症处理(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维持正常;经过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后显示没有异常,心电图检查也显示结果正常;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41例患者都接受三线药物治疗,即甲磺酸阿帕替尼,其生产公司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在治疗中,患者的起初剂量为500mg,每日1次,饭后半小时,温水口服,疗程为4周,如果出现了Ⅲ度及Ⅳ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下,可减量,选择250mg的剂量每日口服,或者暂停治疗。

1.3 评价标准

1.3.1疗效评价标准[4]

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进行,其中,CR完全缓解:检查患者病灶全部消失;PR部分缓解:经检查,患者病灶的最大直径得到缩小,缩小幅度30%以上,PD进展:经检查,患者病灶的最大直径增加,幅度为20%以上。SD病情稳定:经检查,患者病灶大小介于PR与PD之间;(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人数=总缓解率RR;(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人数=疾病控制率。

1.3.2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通过NCⅠ CT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4.0版本进行评价,毒副作用分为1~4级。

2 结果

2.1 41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41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CR 0例,PR 7例,PD 24 例,SD 10例,有效率RR(7/41)17.07%,疾病控制率为(17/41)41.46%。

2.2 41例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骨髓抑制、乏力、腹泻等。这些不良反应都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结果显示患者均可耐受。其中,高血压13例,Ⅰ级6例,Ⅱ级5例,Ⅲ级2例;手足综合征7例,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例;蛋白尿6例,Ⅰ级4例。Ⅱ级2例;骨髓抑制20例,Ⅰ级10例,Ⅱ级7例,Ⅲ级3例;乏力、腹泻均为4例,且均为Ⅰ级。对于出现高血压的患者,2例为三级,是口服药物10天后出现,经降压处理后,减少了剂量,以250mg每日口服。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经暂停给药后,且抗感染,止痛对症治疗,患者好转,经降低剂量后,病情稳定。

3 讨论

胃癌早期症状不显著,且临床上没有特定的早期筛查机制,导致该类型患者在就诊时多数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差,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且处于晚期的患者多采取全身化疗加靶向治疗为主,不过全身化疗患者出现的毒副作用比较多,导致治疗效果差[5]。相关研究显示[6],恶性肿瘤的癌细胞浸润转移主要是通过新生血管生成,因此,采取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靶向治疗的重点。

甲磺酸阿帕替尼属于我国自主研究的一种药物,主要是对于二线及二线方案治疗失败的胃腺癌患者进行三线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够对肿瘤生长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不仅可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同时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研究笔者对晚期胃腺癌患者都进行甲磺酸阿帕替尼单独治疗,结果显示,41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RR(7/41)17.07%,疾病控制率为(17/41)41.46%;多数患者不良反应均为Ⅰ级~Ⅱ级,无4级不良反应,且无患者因无法耐受该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此结果说明,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腺癌,RR、疾病控制率尚可,同时也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少有关,没有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耐受,进一步说明单独用药治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众所周知,影响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其作用机制及用药剂量,结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及本研究结果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看出,该药物并没有特殊的不良反应出现,对于用药剂量方面,需要更深一步的探讨,在保证用药安全及有效的情况下,可加大样本量,探索更好的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晚期胃腺癌的病患进行三线方案治疗中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其临床疗效肯定,虽然患者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但多数为Ⅰ级~Ⅱ级的患者,无Ⅳ不良反应发生,一般情况下患者可耐受,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阿帕控制率腺癌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安丘市2016年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分析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