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社区用药现状促进合理用药

2021-11-28金祥龙王玉民李春玲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合理化处方用药

吴 媛,金祥龙,王玉民,李春玲,徐 静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

药物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存在两面性,这主要是由于医学的双重性所决定的。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全世界存在1~3例的患者死亡都不是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因此,开具处方以及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药物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考虑,并考虑患者的药物使用是否存在安全性。正确的药物选择以及合理的药物使用可以保障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亦属于当今临床药学服务当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今随着医药卫生的改革,社区成为百姓家门口的便民药店,不用再排队去大医院购药,家门口的社区就能满足用药,社区为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品种日益丰富,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就是患者的合理用药。为了进一步对社区用药的具体现状进行了解,促进用药发展的合理化,本篇文章主要对社区的用药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1 社区用药的具体现状

1.1 不合理的使用

用药时间的不合理。某些药物,比如:头孢氨苄、罗红霉素、头孢拉定、阿奇霉素、非常多的胃药,部分降血糖药等在吸收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胃内容物的影响,餐后服用,其血药浓度会降低,吸收会减少,因此,大多都需要在餐前进行服用;(2)给药的频率不够合理化。比如:氨氯地平5mg,3次/d,由于氨氯地平属于长效钙离子秸抗挤,因此只需要服用5mg即可,罗红霉素0.15g,3次/d,但是口服T1/2属于8.4~15.5h,因此,成人一次0.15g即可,2次/d。

1.2 不合理的计量

剂量使用的比较大,比如,头孢曲松钠的半衰期处在7h-8h之间,每天的常规剂量属于2.0g,实施一次静脉滴注就可以了。但是在处方当中,非常多受到轻度感染的患者每天都会被给予4.0~6.0g,每天实施两次的静脉滴注,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

1.3 口服时不考虑食物的影响

食物往往会延迟或者减少口服药物的吸收。比如,头孢氨苄的空腹吸收率是比较高的,高达90%。同时服用头孢克洛以及食用食物,其药物浓度仅仅的属于空腹的60%左右;进食之后,头孢拉定以及罗红霉素的吸收率也会降低。氨茶碱在进餐时或者进餐后服用,其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是吸收是比较缓慢的,饭前0.5~1h服用或者饭后2h后服用效果更佳。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在口服之后会利用小肠吸收,饭后服用,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样吸收就会更加的彻底[1]。

1.4 盲目的使用抗生素

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医生没有根据患者的体格以及药物的整体状况适当地对药物进行选择,也无法针对性的“开出比较正确的药物”。不同人群,特别是老人以及儿童,不重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及剂量,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儿童以及老人,一定要选择一些对于肝肾功能不存在伤害的药物。如果选择错误,将会出现非常大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死亡。

1.5 组合药物种类过多

在某些情况之下,需要使用到联合药物,但是药物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作用机理也存在不同性,每种药物都具备自身的毒性以及副作用。药物合用过多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以及毒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死亡。因此,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一般来讲,老年人都患有非常多的疾病,因此在处方当中会含有降压药,低血糖药,心脏病,外用药以及保健药等。甚至会把几种抗生素进行不合理的使用,这种现象比较的突出[2]。

1.6 药物剂型的使用不够合理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来讲,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药物在体内具备较长的作用时间,通过口服缓/控释制剂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通常情况下,缓/控释制剂药物在体内的血液浓度控制时间为8~24h。服用时需要整片进行吞服,不可以把药片进行随意的嚼碎或者分割开进行服用,否则就会使得缓控释药的结构遭到破坏,这样药物在体内就无法得到全部的释放,进而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出现不良反应。

2 如何促进合理用药

2.1 合理用药

对于药学管理人员来讲,一定要重视药物的合理使用。按照有关数据,发现我国存在80%以上的药品都是在医院出售的,医疗机构也属于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药物的合理化使用包含患者医疗的方方面面,并在医疗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贯穿。现如今,合理的使用药物已经成为医院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因此,为了促进合理的用药,药学管理者一定要重视用药管理的合理化,始终把患者当作中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具体导向,并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一定要监督临床用药,以使得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3]。

2.2 制定标准化指标方案

一方面,我们一定要积极的推动国家药品政策(NDP)。其中,NDP属于国家制定的药品政策法规,主要对于药品的研究,生产,使用以及流通等具备指导性作用,并且由政府各个部门对国家实施全面性以及正确性的了解。药房管理委员一定要积极的促进新药开发,促进国家政策,并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提升医务人员用药的合理化以及提升用药意识,并在实践当中自觉采用,并成为合理用药的宣传者以及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药房管理委员会需要协助医生制定规范化的具体治疗方案。药事管理委员需要按照医学的具体发展水平,结合用药现状以及特点,利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实施研究,进而制定比较有效的STG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并及时的检查STG的具体执行情况,定期进行修订,使得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提升。

2.3 强化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DUS)主要指的是以合理化使用药物为目的的药物供应以及用法研究,其属于学术研究的趋势,也属于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在实践当中,我们通过对各种指标的具体分析,判断其使用是否具备合理化,确定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制定一些可行的方法促进药学使用的合理化。

2.4 药物的实时监控

药物监测主要指的是监督以及检查临床药物的安全性,经济型以及有效性。现如今,非常多的社区医院都开始逐渐的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完成处方的管理以及实施医疗订单的处理,这样可以使得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样也可以对其具体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进而保障用药的合理化以及科学化。

2.5 加强药物的使用管理

在实践当中,可以利用分级处方权利以及药品处方审查系统之类的具体方法来完成临床药物的监视以及管理。社区医院的医生具备不同的级别,那么其处方的权限同样具备不同性,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高价物品以及高级药物的使用,从而进一步促进药物使用的合理化以及科学化,也会避免费用出现急速增长的情况[4]。

3 结语

总之,促进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使用药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比如要具备良好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会包含医务人员,患者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医生一定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熟悉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尤其是要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而制定比较合理化的用药计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适应症,药物的组合一定要目的明确,临床看科室应当与药剂科加强沟通;同样,患者需要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教育,不可以盲目的相信新药,进口药或者所谓的特殊药物。要按照患者的病情,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用药,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而达到目标,合理的分配以及使用医疗资源,并定期开展关于合理使用药品的课题,面向社区居民实施教育讲座,普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宣传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危害性,并强调用药剂量一定要和患者的个人需求相适应,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最终使得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合理化处方用药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合理化建议
人间处方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高扬烟草的创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