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11-26李丽萍郭娟娟马英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结核循证脊柱

李丽萍,郭娟娟,马英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甘肃兰州 730030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的全身关节结核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对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态度[1]。脊柱结核常由循环障碍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表现为脊柱活动受限,并且有明显疼痛和畸形,一般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或者手术治疗[2]。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做好疼痛预防和控制是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外针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镇痛干预模式是轻度疼痛采取躯体制动,如果疼痛加重则给予药物镇痛[3]。在临床护理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多模式镇痛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镇痛干预效果,为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供了更多选择方案[4]。本研究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上构建脊柱结核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干预模式,对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3~57岁、平均(40.15±2.10)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3~58岁、平均(40.22±2.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脊柱结核;(2)进行手术治疗;(3)患者积极主动配合研究。

1.2.2排除标准 (1)保守治疗或者手术禁忌证患者;(2)对本研究方案存在疑问,不愿意参加者;(3)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4)精神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取常规镇痛模式,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对该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并发症、护理要点等进行讲解,指出疼痛来源,同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分级,给予针对性镇痛护理干预。疼痛轻微患者给予躯体制动,患者主诉疼痛加重难以忍受时为其使用镇痛药物。

1.3.2观察组 采取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案。(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具有3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任组长,3~4名责任护士任组员,对最佳实证进行整理、归类,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研讨科学、合理的个性化镇痛护理方案。(2)镇痛方案制订: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各大数据库检索循证问题,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小组阅读、分析,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以及护理需求,制订初步疼痛护理方案。(3)护理实施: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轻度疼痛患者给予非药物镇痛护理方案,与患者进行交流,播放患者感兴趣的舒缓音乐、视频等,分散患者注意力。中度疼痛患者在非药物镇痛措施基础上,给予弱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非甾体类镇痛剂。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非甾体类镇痛剂。

1.4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镇痛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干预后睡眠时间、镇痛满意度。VAS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镇痛满意度评价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疼痛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非常满意:无明显疼痛感,活动不受限,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一般满意:轻微疼痛,可忍受,活动稍受限,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不满意: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活动受限或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镇痛干预前后VAS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1、2、3 d 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干预前后VAS比较分)

2.2两组睡眠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为(7.45±1.02)h,对照组为(4.56±1.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镇痛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镇痛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镇痛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脊柱结核的致残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规范使用一段时间抗结核药物,病情趋于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这种方法成功率更高,可对结核病灶进行清除[5-6]。脊椎结核通常表现为活动性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前后也均会出现疼痛感,使患者对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态度发生变化,影响患者睡眠,不利于术后康复[7]。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结合护理经验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去发现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根据患者护理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护理实效性[8]。多模式镇痛强调的是根据患者疼痛实际情况采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疼痛,加快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9]。在护理前,该方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价,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无论使用哪种镇痛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减轻患者疼痛,在循证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从不同的渠道去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对导致疼痛的原因和护理要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制订出有效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提高镇痛效果。本研究表明,镇痛干预前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干预后1、2、3 d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且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围术期患者护理干预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镇痛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结核循证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疣状皮肤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