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延承

2021-11-25吴国荣

福建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室内空间材质

吴国荣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0 引言

漏窗造型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以其形式多样、造型丰富、材质多变等特征在空间造景手法占有重要位置。漏窗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集装饰、造型艺术、使用性等,主要应用于园林,使墙面产生虚实变化,同时又表达使用者的艺术格调的透空窗。漏窗又称“漏花窗”“花墙洞”“花墙头”[1]。如《园冶》中记载——透漏空明,将漏窗称之为“漏明窗”[2]。《营造法式》中记载“花墙洞”,主要表达的是功能、审美、寄寓等含义,具体来说,就是指漏窗以造型优美的图案装点在墙上,使得室内外空间通透畅达。漏窗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在造型、图案上的长期积累,也是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家仕者是诗意文学的体现。随着时代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的营造理念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及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延承等到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漏窗的解读偏于要素和技法,而疏于理论和理法的研究,从而造成理解流于表象和形式。另外,对漏窗造型艺术的本质把握存在偏失,因此造成对漏窗造型外在的照搬照抄,究其原因,是对漏窗造型艺术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的局限。就传统论传统,而缺少通过材料、色彩、造型特征、营造理念等方面对造园思想现代意义的探索。

1 漏窗造型艺术构成特征

漏窗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图案变化多端,透过不同形态的漏窗所观察到的景象,在层次、比例、明暗变化上千差万别。同时,漏窗以其自身的造型设计,以及对墙体装饰的构成特征,都反映造园者和居住者共同的艺术格调。

1.1 材质与色彩美学

漏窗分为明窗和盲窗两大类。明窗是指允许透过窗洞观察外部景色的花窗,盲窗相反,由繁复的窗芯造型阻碍视线的穿透,使观察者将目光停留在漏窗本身的造型艺术。漏窗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框”和“芯”,也有观点认为漏窗的虚空部分“窗洞”也是漏窗的组成部分[3]。漏窗是在白粉墙上开辟的窗洞,搭砌的材料主要有瓦片、狭薄青砖、木头、毛竹等镶嵌、拼组或以铁丝为主要材料,缚以麻丝等物,再以掺和水泥成分的纸筋灰浆堆砌,反复多次修改逐渐达到设计结果。因此,漏窗的营造通常以使用材质的不同,将其分为搭砌造型和捏塑造型2种,如图1~图2所示。

图1 搭砌造型的漏窗

图2 捏塑造型的漏窗

以苏州网师园为例,灰白色(墙面)、冷灰色(青瓦)、栗红色(木作)和深灰色(黛瓦)是组成园林的色彩基调,这些色彩基调的形成与装饰材质密切相关,同时也蕴藏着古人对“五色”应用于空间的智慧。漏窗作为古典园林造景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色彩设计属于从属和依附关系,但是古代能工巧匠们却另出巧意——漏窗的“色”并不在于表征,而是深藏于透过漏窗所观察到的世界。

1.2 造型特征

“窗框”和“窗芯” ,是构成漏窗造型艺术的两大特征。窗框作为限定漏窗的大小,其形态各异、富于变化,常见的窗框造型有长方形、圆形、扇形、菱花、梅花等,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复杂的异形漏窗(图3),如树叶形、房屋形、葫芦形等。这些漏窗的风格和制作技艺都不尽相同,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达到今日的结果。

图3 异形漏窗

窗芯是漏窗制作技艺和风格特征的体现。就单一图形元素构成的图案而言,漏窗无疑是古人“线”性造物的极致。曲线造型来源于自然纹样,是大胆运用植物造型提炼而来。直线造型大部分看似凌乱的穿插,但稍加梳理便可见其中的秩序和条例;冰裂纹是直线型漏窗运用的杰作,尽管是非对称的运用直线,却给人一种凌而不乱的感觉,耐人寻味[4]。直线刚强秩序,曲线温婉流畅, 都在表现着线性美。细究其根源,其实是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线性美学的传承和演化。

此外,漏窗的图形元素涉及广泛,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元素,以及人工器物图形元素等方面,都能够在漏窗造型艺术上体现,它们形式各具特色、丰富多变。多个图形元素的图案通常以中心图案为主,周围纹样围绕,有的呈轴对称,有的呈中心对称,每扇漏窗中均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同一纹样元素,如“卍”字纹、回纹、环纹、绣球纹、盘长纹等,形成连续纹样[5]。这些图案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通过打散重组、拼凑、变形的手法,创设出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图案,有些图案抽象之极,追求形变神似,表达出营造者和使用者更多层吉祥的寄寓。

1.3 营造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①受到儒家内敛、独乐思想的影响,加之防卫需要,园林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院墙一般为高大厚重的抹白灰的砖墙。为了减弱单纯白色砖墙的单调感,在砖墙的顶部压黑瓦,黑白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围墙顿时显得稳重而轻盈,在满足围墙基本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内部景观营造良好的背景。因此,在院落的内部空间中,通常采用廊、墙或者廊墙组合的形式,将空间围合或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庭院。而镂空窗与园路这些虚与实的处理手法,使得每个庭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表明了人与自然的独立与和谐的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 “可观、可游、可行”的空间特点,得益于其独特的外部围合与内部划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道路、廊架、院落、景观节点等构成院落景观的要素,结合借景、隔景、框景、对景、障景等漏窗细节的处理,呈现出景观中的实与虚、动与静、开与闭的融合,营造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意境。这便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指导下,古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物质本体认知,也即将自然世界看作包含人们自身及周围物质世界的物我一体的概念,人类及山、水、花、草、鱼、虫等,都从属物质世界的体系。

2 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延承

漏窗造型艺术的延承,主要指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根据建筑空间的内部构成来说——建筑内部空间是由“地板、墙壁、顶棚”所限定,这种限定构成了建筑内部空间的三要素[5]。除此之外,装饰线条、活动家具、门框、窗框、窗帘等,具有某一特定时期的风格特征的要素,大多数都被用作装饰元素。不难看出,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内部空间要素变得越来越具有装饰性并适合于空间的应用。因此,本文所指的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延承,主要将就内部空间“三要素”和装饰元素部分的应用进行探讨,如图4所示。

图4 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室内空间的应用案例

2.1 顶棚的应用

人是衡量大小、距离和空间比例的基本尺度。顶棚由于和人的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是人难于触及的区域,因此只能以视觉体验为主。顶棚既可以是平的楼板,也可以自由的方式悬挂,此外,还可以根据屋顶的结构做出不同的形状。顶棚造型虽然有形式多样、造型各异的选择,但其空间元素在各个方向具有相似的几何尺度和视觉效果,这些形式也有非常明确的体量与尺度。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顶棚的应用,是意境的创设,也是形式特征与室内各方向的空间界面的统一。因此,具体表现在大小、比例、色彩、材质以及肌理等方面。

2.2 墙面的应用

墙面是人直立视野占比最大面积的部分,是视觉上形成空间和包围空间的平面。内墙界定了一个空间,其造型元素的大小、比例、色彩、材质以及肌理选择,都会对室内空间的体验及其他空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墙面既可以“天衣无缝”地和地面或顶棚融合在一起,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表面强调出来。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借景、隔景、框景、对景、障景等设计概念,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营造中,依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它借助漏窗,将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比之单一几何化或抽象化的造型应用,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营造中,更注重精神层面而非技术层面的延承。因此,基于漏窗营造理念,当代建筑室内空间的墙面既可以是内敛的,也可以是张扬的——它们共同传递着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 “私密”或“公共”的概念。

2.3 地面的应用

地面是室内空间形式的物理和视觉基础,被看作是人在室内空间中活动的基础,其色彩、形式、材质和图案,决定了地面看上去是否安全,是否具有空间秩序,或者能否作为其他空间元素的背景。而地面材质所体现出来的质感,如轻与重、软与硬、冷与暖,则会影响人行走其上的感觉。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延承,或是将其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搭砌于建筑之中,使建筑内、外部空间产生虚实相间、有无相生、内外互动的丰富性。漏窗造型艺术在室内空间地面中的应用,普遍是间接将漏窗造型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图形元素,如“卍”字纹、回纹、环纹等,通过变形、重组等手法,使之更适于现代建筑设计的造型要求、审美要求。这种间接方式,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地面的设计中,较为常见。

2.4 装饰元素的应用

室内空间中作为装饰部分的元素有很多,除了上文所涉及的建筑内部空间“三要素”外,装饰线条、活动家具、门框、窗框、窗帘等大多数都被用作装饰元素。漏窗造型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线性艺术的极致,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的装饰应用上,漏窗作为传统艺术的延承,仍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随着时代发展,新工艺、技术、营造理念不断涌现,漏窗的材质、色彩、造型特征已摆脱传统工艺、理念的桎梏,其装饰性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图5),其建筑立面延承了苏州传统民居灰白色(墙面)、冷灰色(青瓦)、栗红色(木作)和深灰色(黛瓦)的色调及形式。在维系建筑内、外部空间的漏窗设计上,进行了简化和提炼,是延承漏窗造型艺术在装饰层面上极为优秀的典范。贝聿铭先生通过增加漏窗的厚重感以此强调框景效果,并赋予漏窗具有时代特征的几何装饰符号,在强化空间律动的同时,增添了室内空间环境的装饰趣味性及丰富性。不仅营造出景致如画的感觉,还使参观者能够在游览的过程中,体味出“尺福画,无心画”的意境[6]。

图5 苏州博物馆的漏窗造型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漏窗造型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材质、形态更加丰富。虽然它在营造理念上不能完全表达古人“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但仍可以提供不错的借鉴价值,体现了漏窗造型艺术在当代建筑中延承的重要性。

3 结语

漏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材料、色彩、造型、营造理念等方面依从于园林整体匠造,方寸之间彰显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图案,并寄予吉祥寓意,一方面体现了营造者和居住者的艺术格调;另一方面,其独特的装饰及造景作用,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延承,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漏窗造型艺术在技艺和精神层面的延续。其在建筑室内空间的具体表现如下:

(1)顶棚以视觉体验为主,追求意境创设的同时,其大小、比例、色彩、材质以及肌理等方面的形式特征,也应与室内各方向的空间界面的统一。

(2)墙面以空间联系为主。如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空间联系等,透过传统漏窗营造理念,注重把握精神层面,而非技术层面的延承。

(3)地面以间接方式为主。通过变形或重组的手法,使传统漏窗丰富的造型肌理,更加适应于现代建筑室内空间的造型要求和审美要求。

(4)装饰元素以符号重塑为主。结合新的工艺、技术和营造理念,突破传统材质、色彩、造型特征等方面的桎梏,赋予其在装饰层面更加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设计思维的提升,漏窗造型艺术应突破原有的设计范式,广泛适用于当代建筑及建筑室内空间之中,体现出一种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结合,共同推动当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

注释:

①本文提到中国古典园林是以江南苏州网师园为例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室内空间材质
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纺织品织物艺术与室内空间关系的探讨
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刚柔并济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纤变墨画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