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021-11-25张琼花曾杰邱丽红卜彩英

智慧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孕酮肌瘤内膜

张琼花,曾杰,邱丽红,卜彩英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中患有子宫肌瘤的人数并不少。根据相关分析和研究,其实际的病因主要分为三种原因:①遗传因素;②受到性激素的影响;③由于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情况。一般情况下,年龄在30 岁以上,并且不超过50 岁的女性,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女性更容易患有子宫肌瘤,同时对于一些肥胖的女性以及长期需要服用激素类药物的女性,都是该疾病的好发人群。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诱发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当女性处于高龄阶段,并临近绝经期,是诱发因素之一,或者是进行过多次的人工流产,此时女性的子宫内膜会更脆弱,并存在创伤性刺激,进而可能会诱发子宫肌瘤。还有一些妇科炎症,也是诱发因素之一。当患有子宫肌瘤疾病时,患者的经量会出现明显增多的情况,并且经期会存在延长的情况。同时,还有会白带增多和下腹包块情况的出现。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就医,便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出现继发性贫血的情况,或者是月经失调、不孕症以及急腹症等多种情况。若未予以与患者及时的治疗,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巨大子宫肌瘤的形成,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2]。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手段是抑制患者病情发展的重点所在。有关研究表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免疫功能。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8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 例。实验组平均年龄(35.12±2.52)岁;对照组平均(35.22±2.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口服达那唑治疗:达那唑(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729),400mg/次,1 次/日,持续服用3 个月。实验组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25mg/次,1 次/日,持续服用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经影像学检测患者的子宫肌瘤完全消失,各项临床指标正常。有效:经影像学检测患者的子宫肌瘤、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恶化;②对比临床指标,包括痛经评分、经血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③对比免疫功能情况,包括CD3、CD4、CD4/CD8;④对比两组不良反应;⑤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变化,具体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和肿瘤体积以及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和肿瘤体积。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0.0 软件纳入研究数据,t值检验,通过()表示;χ2值检验,通过率(%)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痛经、经血量、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痛经、经血量、内膜厚度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3 两组免疫功能情况对比

实验组CD3 低于对照组、CD4、CD4/CD8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情况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2.5 两组患者瘤体变化

实验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和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变化()

表5 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变化()

3 讨论

针对子宫肌瘤而言,是一种简称,其有更为确切的一种名称,即子宫平滑肌瘤。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该疾病较为常见,并且属于良性肿瘤[2]。一般情况下,年龄在30 岁以上,50 岁以下的女性更为容易患有子宫肌瘤,并且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女性,也属于好发人群。当患有该疾病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比如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疾病。目前临床常以药物与手术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抑制病情的发展,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机体健康,严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育功能与生命安全。当下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所达到的实际治疗效果还有待提升[3-4]。米非司酮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激素类调控药物,属于孕激素拮抗剂,能够与孕酮受体竞争性结合,诱导患者的月经,促进宫颈快速成熟,能够延缓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与子宫动脉流血量,使患者提前进入绝经期,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环境,促进肌瘤的萎缩[5-6]。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高,能够对DNA 结合区进行有效改变,帮助患者终止妊娠,抑制排卵,对黄体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左右,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黄酮体含量,还可抑制mRNA 基因的表达,缩小患者肌瘤体积。对于不想采用手术治疗或手术禁忌者患者而言,服用米司非酮可避免手术治疗,有效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还能够共同发挥药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外,米司非酮还具备阻止子宫内膜的发育,缓解患者的贫血症状的作用,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有效降低术后复发与手术漏剔的风险,进一步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7-8]。

李慧婷[9]学者认为:米非司酮是在临床上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出抗糖皮质激素与抗孕激素的作用,口服药物之后,可以与孕酮受体充分结合,并抑制孕酮的活性,促使子宫肌瘤发育受到抑制。加之,米非司酮属于一种全新型的抗孕类的激素,作为合成性的固醇,和炔诺酮有相似结构。由于患者自身孕激素、雌激素以及抗雌激素的活性,口服治疗可以致使患者产生引产症状、规避着床以终止妊娠,和孕酮进行竞争受体,已达到拮抗孕酮目的与功效,将孕酮抑制子宫的效果解除,促使患者的子宫肌收缩,保障患者体内的绒毛变性组织脱落[10]。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实验组疗效高,痛经评分、经血量、子宫内膜厚度、免疫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孕酮肌瘤内膜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被“孕酮低”套路了吗?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