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审计整改策略研究

2021-11-25陈伟阳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部门责任监督

陈伟阳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福建 福州 350003)

一、审计整改概念、意义

(一)审计整改的概念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审计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审计整改落实是审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审计项目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更关系到审计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是确保审计监督职责发挥的关键,能有效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审计整改的意义

1.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化运作

在审计过程中,贯彻边审边促、边审边改,边审边建原则,推动审计查出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在审计过程中及时纠正。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修正改进,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合规运行,促进其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规范和提升。

2.促进提升机构内部工作效益

同级履职情况审计或对下级决算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以及内外部联动审计项目,是对各级部门、机构不同层面的重点抽查。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屡查屡犯现象能得到有效控制,工作效益等能得到较明显提升。

3.促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意见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快速高效进行整改,依托对法律政策的精准解读和高标准的专业素质,这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强化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把握宏观政策方向及上级监管机构精神,才能更好地从制度、机制、体制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

二、强化审计整改的措施、方法

审计不能为了审计而审计,审而不改、危害更大。为进一步提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成效,推动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掌控审计整改全流程、切实提高审计整改质量,能够加强审计成效,推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对问题整改工作的领导、监督与部署落实

1.加强党委对问题整改工作的领导。单位应在内部加强问题整改工作,利用党委会议等手段分析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总体的整改与问责要求,督促相关机构严格执行、落实整改和问责措施,同时敦促相关部门建立督察督办制度,对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2.加强监事会对问题整改工作的监督。监事会应充分明确在问题整改流程中应发挥的职责与作用,将整改责任具体落实下去,实时掌握问题的整改情况,提升对问题的跟踪管理效果,将其纳入日常监督的范围。

3.加强经营管理层对问题整改工作的部署落实。各单位经营管理层要强化问题整改的落实措施,对问题整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推动问题整改工作有序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问题整改沟通协调机制,巩固和拓展问题整改成效,加强源头综合治理,防止问题屡查屡犯。

(二)完善问题整改的责任链条

严格落实被审计机构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审计部门的督促检查责任,做到责任清晰、分类施策、逐项整改、逐条销号,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完善提升的工作闭环。

1.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被审计单位应承担整改行为的主体责任,需全面整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人对该项工作承担主要责任,将推动落实问题整改的意见建议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指定问题整改的主办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时限与目标,按项逐条明确具体责任单位与执行责任人,跟踪整改进度、监督整改措施,确保整改结果真实、完整、合规。

2.强化主管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要根据职责权限,对主管领域的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等问题既要督促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更要举一反三,加强源头治理,防止屡查屡犯。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内控合规管理、优化制度机制,推动问题标本兼治,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3.抓实审计部门的督促检查责任。单位各级内审部门要承担问题整改的督促检查责任,对需整改的问题,要按问题的不同情形分别采取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的方式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情况进行序时跟踪与监督。必要时通过开展跟踪审计、专项审计与其他条线部门联动审计等方式,进一步核实问题整改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同时对问题整改是否到位做出评价,防止出现虚假整改、敷衍应付等情况。

(三)完善问题整改工作运行机制

1.完善问题整改工作流程

(1)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在收到内外部审计意见书(审计通报、审计决定等审计结果文书)后,由单位主要领导签阅批示,明确问题整改的分管领导、主办部门以及相关要求。对涉及范围较广或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事项,应及时把整改方案提交党委会或管理层会议研究讨论。

(2)建立整改台账。整改主办部门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或建议,应逐项分解,形成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提交分管领导审定后向有关责任单位发送问题整改通知,明确整改工作要求。

(3)有序实施整改。相关责任单位在收到问题整改通知后,应严格对照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时间表等关键环节,对整改任务进行“清单式”部署,有序推进整改工作。在整改过程中,主管职能部门要对屡查屡犯、整改普遍不到位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进行改进并完善,同时结合日常管理举措,指导、督促下级机构有效落实整改责任。

(4)反馈整改情况。相关责任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整改结果书面反馈至整改主办部门,由整改主办部门进行复核认定,并向审计部门反馈,对问题整改结果实行的“双线认定”(若整改主办部门为审计部门,则无须进行双线认定与双线报送)。对未能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问题,由整改主办部门或审计部门退回责任单位重新整改,做到真改、实改、改到位。对于短期无法完全整改到位的难点问题,各责任单位要制定明确的阶段性整改计划与整改措施,并按季向整改主办部门和审计部门双线报送整改进度,直至问题完全整改到位。

(5)报送整改报告。主办部门负责审核、汇总问题整改情况,并经单位主要领导审阅后,于规定时限内向审计机构提交书面整改报告以及提供相应的整改佐证材料。涉及重大项目、重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则应提交党委会或管理层会议研究审议。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整改主办部门应持续跟踪,对问题整改台账进行对账销号管理。

(6)评价整改质效。审计部门负责促进有关责任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有效落实,并对问题整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同时,将重大项目、重点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后续跟踪审计项目的回溯检查内容,建立问题清单库,加强问题整改信息化建设,将内外部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通过优化审计系统等渠道进行线上全流程管理,适时追踪问题整改情况,分析、评估整改工作效果。对于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有关责任单位则应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与问责措施进行后续督促。

2.加强问题整改的联动协作

一是加强问题整改的横向联动。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业务条线管理部门的横向联动监督,将有关审计结果、问题清单等,按规定移送或提交给纪检监察与其他职能部门,把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列入党委巡察、纪检监察以及一、二道防线的检查监督内容,从各条线管理共同推动整改工作,促进问题整改和成效共享。二是加强问题整改的纵向联动。加强各法人单位、单位职能部门与基层网点的纵向联动,从管理层面与执行层面共同落实整改措施,推动问题整改标本兼治。三是加强问题整改的内外部联动。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整改联动,及时汇报整改进度与整改情况,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外部审计机构进行沟通,听取外部审计机构的整改意见,优化整改措施,提升整改完成率。

3.完善问题整改报告流程

被审计机构应于审计文书规定的时限内向审计机构正式行文报送整改报告,并同步抄送上级管理机构。整改报告应包括问题整改意见落实情况与成效、下一步整改工作计划与管理改进措施、对有关责任人的问责情况等内容。被审计机构未在规定时限内向审计机构或上级机构报送整改报告,且未提供正当理由说明的,视同该机构拒不执行整改意见。法人单位接受外部机构审计,整改报告应在正式行文报送外部机构的同时,抄送上级单位,并将外部审计意见书及整改报告等资料由单位内审部门上传至审计系统。同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敏感内容外,应完整、如实地将问题整改与问责情况在全辖进行通报。

(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与追责问责

1.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一方面,应将审计结果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考核各单位、部门的员工绩效时充分考虑整改的具体情况与审计的最终结果,使其影响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与人事任命结果。另一方面,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各级审计机构要把审计成果进行“深加工、再利用”,拓宽运用渠道,将审计成果运用于完善审计理论、提升审计技能、编制问题案例库、开发培训课程等领域,通过有效运用审计成果进一步提升揭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审计约谈与追责管理

为进一步压实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与领导干部的管理责任,强化对问题整改工作的再监督,上级法人单位应对问题整改不力的相关责任人采取审计约谈与追责问责措施。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对下辖法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审计约谈,法人单位应对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网点等整改责任人进行审计约谈,包括: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且未说明原因或原因不充分的;未及时报告问题整改结果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报告或通报问题整改结果的;对审计查出的重点问题整改不力的。同时,对拒不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法人单位分别对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追责,并将处理结果进行通报。

利用这些方案能够切实加强整改机制的完整性,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制度,做好制度管理活动。在开展项目前,应做好项目审计工作,提升项目质量把控效果。在账目开展时,应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保证账目准确清晰。在绩效考核后,应利用审计整改防守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将审计工作贯彻于整改全过程。

三、助推审计高质量发展

在建立、执行上述审计整改机制的基础上,还要以新发展的理念,多维度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组织方式、队伍建设及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整改模式,构造立体式审计作业工序,共同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强政治意识与觉悟,提升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在重要的领域与环节内落实审计整改工作,保证审计整改的整体管理效果;其次,要深化审计监督效果,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工作的联动效应,建立审计效果共享机制,联动各部门的监督工作,提升工作的细致性与整体性;再次,要加强审计整改责任的追责体系,让审计监督发挥效力,提升监督的实际效果;从次,要提升审计整改队伍的建设效果,提升机关干部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培养其政治素养与专业水平,增强审计整改队伍的纪律性与廉洁性,将队伍塑造为高素质专业化团队;最后,要积极探索审计整改问题的根本,把控现存问题的出现原因,设定合理的工作制度,用以把控单位审计风险,确保审计结果对规范性建设的影响效果,提升审计整改的质量和效果,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语

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化审计整改,助推审计高质量发展,要以高质量推进审计整改,要严格落实执行审计整改机制,要紧扣节点强推进,严格按照审计整改工作要求和时限要求,倒排时间,加快进度,高质量按时完成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要对账销号抓重点,切实对照审计报告和整改清单、履行经济责任要求、重点审计问题抓好整改。

应着力区分政策的重点与难点,利用审计结果中表现出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性质,将问题的原因分析清楚,提升审计问题整改的效果,妥善分析问题成因,提升问题处理的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方法运用的实际效果,提升工作之间的联动性、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审计结果共享至所有需要该数据信息的部门,促进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整改工作,切实提升问题整改的质量,保障企业内控水平,把控企业审计风险,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部门责任监督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