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对中资银行的启示

2021-11-25杨立新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星展投向外资银行

杨立新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林 长春 130061)

近年来,商业银行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一带一路”的深化发展,推动我国银行海外机构迅速增加,经营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我国银行的海外机构作为当地市场的“外资银行”,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当地市场,甚至成为当地主流外资银行,需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各方经验。而国际先进银行同业如何在中国市场塑造核心竞争力,不同银行亦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一、适用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模型构建

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是以权益净利润率为核心,通过对其分解,展示出影响盈利能力的各类因素。杜邦分析法是从财务角度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经典方法,其利用几种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传统公式为:权益净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这一研究思路同样适用于商业银行,但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资金,需要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更加看重盈利和风险的平衡能力。

本文继续以权益净利润率作为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但在此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特点,调整了杜邦分析法中的各项传统指标,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两个维度出发,重新构建适合商业银行的分析模型。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模型为:

权益净利润率=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权益减值损失率=权益乘数*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权益减值损失率=(总资产/所有者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总资产)-减值损失/所有者权益=(贷款/所有者权益+存拆放同业/所有者权益+其他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息净收入/资产总额+非息收入/资产总额-业务及管理费/资产总额-其他支出/资产总额)-减值损失/所有者权益。

业务发展能力方面,考虑到减值损失体现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大量的贷款损失准备一般并不能税前扣除,因此所得税费用和拨备前利润的相关性更强,故对业务发展的衡量选用了拨备前税后利润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在能够满足流动性、杠杆率等各种监管指标的前提下,权益乘数体现的是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也属于业务发展指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核心指标选用了权益减值损失率,该指标主要是衡量风险对于当年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他主要指标还包括不良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风险含量(风险加权资产/总资产)、贷款投向的行业结构等,这些与银行的核心资产贷款相关性更强。

二、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杜邦分析模型主要使用比率指标进行分析,资产规模过小或差异大会导致比率指标失真或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以总资产规模作为参考指标,选取资产规模靠前的10家外资银行进行研究比较(东亚银行2020年报未能获得,故未将其纳入)。2020年是外部经营风险明显加大的一年,各家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均出现了下滑,此时研究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差异更具有参考价值,加之本文重在各银行的相互比较,因此选取2020年末银行经营的横截面进行比较研究(指标计算均使用2020年末数据,文中数据计算误差是由四舍五入所致)。

选取的10家外资银行及其杜邦分析如下:

恒生银行7.2%=10.59%-3.39%=10.33*1.03%-3.39%=(5.44+0.46+4.43)*(1.65%+0.37%-0.98%-0.01%)-3.39%;

花旗银行7.5%=9.69%-2.19%=8.55*1.13%-2.19%=(2.68+1.06+4.81)*( 1.06%+1.78%-1.54%-0.17%)-2.19%;

渣打银行5.92%=9.11%-3.19%=11.67*0.78%-3.19%=(3.98+1.95+5.74)*( 1.40%+0.83%-1.34%-0.11)-3.19%;

汇丰银行6.94%=8.87%-1.93%=10.94*0.81%-1.93%=(4.13+1.59+5.22)*( 1.35%+0.73%-1.32%+0.05%)-1.93%;

星展银行1.46%=8.36%-6.90%=11.23*0.74%-6.90%=(3.46+2.98+4.79)*( 1.30%+0.71%-1.25%-0.02%)-6.90%;

大华银行1.54%=5.33%-3.79%=11.41*0.47%-3.79%=(5.13+1.79+4.49)*( 1.23%+0.55%-1.29%-0.02%)-3.79%;

华侨银行3.96%=4.25%-0.29%=7.45*0.57%-0.29%=(2.97+0.94+3.54)*( 1.29%+0.78%-1.24%-0.26%)- 0.29%;

SMBC银行4.65%=4.36%+0.29%=7.6*0.57%+0.29%=(2.08+2.99+2.53)*( 0.77%+0.80%-0.79%-0.21%)+0.29%;

MIZUHO银行4.76%=3.96%+0.80%=8.35*0.47%+0.80%=(2.87+2.89+2.59)*(0.80%+0.67%-0.78%-0.22%)+0.80%;

MUFG银行4.24%=3.62%+0.62%=7.24*0.50%+0.62%=(2.05+2.55+2.64)*( 1.23%+0.70%-1.21%-0.22%)+0.62%。

(一)外资银行总体经营表现

权益净利润率最高的是花旗(7.5%),最低的是星展(1.46%)。业务发展能力方面,若按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的水平来分组,可以划分为两组,第一组五家银行(恒生、花旗、渣打、汇丰、星展)的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指标处于8%-11%之间,第二组的五家银行(大华、MIZUHO、SMBC、华侨、MUFG)该指标处于3%-6%之间,第一组明显高于第二组。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星展银行权益减值损失率(6.90%)远高于其他银行,导致其权益净利润率在10家银行中最低。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三家日资银行2020年度减值损失均为回拨。

(二)外资银行业务发展能力分析

1.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

第一组银行的权益乘数和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均明显高于第二组,花旗银行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9.69%)较强,其权益乘数在第一组中明显偏低但其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1.13%)水平最高。星展在第一组中权益乘数偏高但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最低,其在第一组中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8.36%)最弱。大华在第二组中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明显低于所有银行但其权益乘数远高于其他银行,因此其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高于第二组其他银行,与此同时其权益其减值损失率偏高导致其在第二组中权益净利润率最低。

2.权益乘数

星展银行权益乘数(11.23)偏高主要是由于贷款以外的资产(主要是存拆放同业等低息资产)占比偏高所致,其贷款占比在第一组银行中最低,三家日资银行也体现出贷款在其权益乘数中的比重偏低的特点,其存拆放同业的占比甚至高于贷款占比,这个结构导致这几家银行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较为特殊的是,花旗的权益乘数中同样出现贷款占比较低的情况,但其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在第一组银行中最高,需要进一步分析。

3.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

花旗非息收入占比远高于其他所有银行两倍以上,虽然其利息净收入占比在第一组银行中最低且支出项目占比也最高,但其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1.13%)仍然高于其他所有银行,这是其权益拨备前税后利润率能够排名第二的关键因素。星展利息净收入占比在第一组银行中较低,非息收入占比也不抢眼,成本控制相对较好但不突出,其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0.74%)在第一组中最低。大华在第二组中权益乘数远高于其他银行但其总资产拨备前税后利润率(0.47%)明显低于所有银行,主要是非息收入占比偏低,以及营业支出占比较高所致。

总之,业务发展能力方面,花旗在非息收入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从其年报披露信息看,主要来源于其代客境外理财手续费收益和投资收益,具有鲜明的特点。星展在第一组中偏弱,其利润率偏低,主要依靠权益乘数提高其综合表现,需要积极拓展贷款等主要生息资产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大华与星展类似,在第二组中主要依靠权益乘数提高其综合表现,其贷款方面表现尚可,但需积极拓展非息收入并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来提高其盈利能力。其他银行表现则相对均衡。

(三)外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分析

1.主要风险指标

年报数据显示,星展银行权益减值损失率最高,其不良率在全部银行中最高,拨备覆盖率(183%)在全部银行中最低,显示贷款质量对其经营影响较大。第一组中汇丰权益减值损失率(1.93%)最低、总资产风险含量(57%)最低、不良率(0.19%)最低、拨备覆盖率(800%)最高,虽然贷款拨备率较低(1.52%),但考虑到其贷款规模较大以及拨备覆盖率较高的因素,该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强。大华与华侨相比,2020年减值损失计提较多(3.79%),影响了其整体表现,其总资产风险含量在第二组银行中较低、不良率较低、拨备覆盖率较高,2020年减值损失计提较多是对过去贷款质量风险的释放。第二组中的三家日资银行资产规模远高于同组的大华和华侨银行,受其资产结构的影响其盈利能力不强,但基本没有不良贷款。

2.贷款投向结构

年报数据显示,不良率最低的三家日资银行的贷款投向中制造业占比在全部10家外资银行中高居前三名,分别达到48%、43%和61%。其次是花旗与汇丰,这两家银行在制造业的贷款投向也比较高,分别为34%和23%。与此同时,三家日资银行在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相对最低,仅为3%、6%和2%。而恒生、大华、华侨、星展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5%、25%、20%和22%,在其全部贷款投向占比中最高或接近最高。而其中恒生和星展银行的不良率在10家银行中最高,分别为1.05%和1.1%。投向个人信贷的贷款占比较高的是花旗(37%)、汇丰(23%)、恒生(23%)和渣打(20%),其中花旗和汇丰投向个人信贷的比例超过了投向其他各行业的比例。个人信贷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且其中一般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具有抵押物等风险缓释因素,因此该资产风险含量较低,能够提高整体风险管理表现。

总的来看,汇丰规模大业务品种全,业务结构较为均衡,花旗业务特色鲜明,轻资产业务占比多。渣打发展较为均衡,与汇丰风格相似但规模约为汇丰的一半。恒生和三家新资银行贷款投向中房地产业较高,值得关注。三家日资银行资产规模居中但基本没有不良贷款,贷款投向以制造业为主,风险偏好颇具特色。

三、中资银行拓展海外市场的几个建议

(一)立足于实体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某外资银行出现了由于贷款投向的商业地产项目问题而计提大额减值损失,过去几年的利润化为乌有,这是典型的风险偏好的问题。一个角度看是政策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业的治理整顿对银行经营产生了影响,另一个角度看是银行如何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也就是风险偏好的差异。从2020年报披露信息看,各家外资银行之间风险偏好差异较大,未来还将继续对其经营产生不同的影响。实业兴则金融兴,投资于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投资于健康长远发展的实体经济,能够帮助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自身特点建立竞争比较优势

本文的10家外资银行可以基于规模和业务结构划分为不同的战略群组,各自具有鲜明的经营特点。花旗银行的非息收入及贷款投向结构这两个特点与其他银行相比差别较大,说明花旗银行无论在业务发展还是在风险管理方面都建立起了独特优势。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则具有业务发展均衡的特点,三家日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特色鲜明。因此,我国银行在海外业务拓展中,在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好“一带一路”走出去客户的同时,需要战略性地考虑自身业务结构和风险偏好,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做好与当地监管的沟通

我国对外资银行的一些监管指标(例如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等)采用了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即一行一策,但这需要以监管对外资银行差异化特点的认同为基础。我国银行在海外市场拓展中,特别是进入海外市场初期,经营规模偏小,易受各种监管指标的限制而影响自身发展,因此需要总结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人民币清算行),尽量争取有利的监管政策,节约自身资源,以便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实力明显提升,国际排名不断上升,但我国银行海外机构的发展并不均衡,整体依然偏弱。本文通过对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分析,提出中资银行海外拓展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银行的全球化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当然,国际国内市场并不相同,吸收借鉴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目标市场实际。在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希望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能够成长为全球一流银行。

猜你喜欢

星展投向外资银行
中国大商场:为什么各国零售商都应把目光投向中国
艺术金融的投向
音乐教育学,请把目光投向人
西安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哈尔滨625亿资金投向六大方面城建工程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