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性管理策略

2021-11-24余如芝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

余如芝

摘要:本文就“问题学生”做了明确的定义,并分析了国内对“问题学生”的相关研究成果,列出“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由此针对性分析了“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一些管理“问题学生”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有效性管理

1引言

在现如今的小学里,“问题学生”现象呈现上升趋势,“问题学生”现象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大教育问题。“问题学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制约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的发展。“问题学生”对学生成长造成了直接障碍,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性格。基于此,为了切实避免“问题学生”现象日趋严重,针对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性管理至关重要。

2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的管理现状

现如今,“问题学生”成为了很多学校头痛的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各式各样的学习困境,陷入痛苦和迷茫,甚至放弃学习。这会给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据相关研究测算,在中国,“问题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6%左右,而在教育条件相对较为落后的乡村寄宿制小学当中,其“问题学生”的数量更要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现如今,我国每年都有近700万的学生选择辍学务工,极少一部分人是因为家庭贫困等方面的外在原因,但大部分均为自主选择放弃学业。在这其中,“问题学生”占据了大比例数量,而且“问题学生”引发的学生品德行为问题,也给社会预防“问题学生”犯罪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问题学生”的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国家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3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的有效性管理策略

3.1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行素质教育

坚持以德育人,通过将其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融入到各学科当中,并且班主任也尽可能的关注“问题学生”的日常动态,由此希望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形式,来帮助“问题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症结所在,由此卸下自己的戒备,主动接受老师、家长的开导教育。坚持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基地,建立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及评价检查运行体制。乡村寄宿制小学每学期要结合关键节日,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参观活动和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为开展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推进优化创造条件。

创设氛围,环境育人。利用校园走廊、楼道和教室等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大力办好“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评比、有检查,将“问题学生”的引导教育充分融入到各项有益的课外活动里,使这些活动最终成为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推进优化思维、推进优化创新精神的关键阵地。

3.2培养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现如今,由于乡村寄宿制小学内的学生多为周边乡镇村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一般,所以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费有限,故而在家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心理呵护与关心,这样就容易让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从而认为“在学校闹事,能够引起家长关注”“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等各类心理意识,从而造成自己的学习意识日渐薄弱,没有得到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教育。

比如我之前的班级里,有名“问题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该学生关注度极少。该学生常年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经常在家也没有一句交流,爷爷奶奶对于该学生的心理及在校情况也不太了解,我们和该学生的爷爷奶奶交流也存在较大的阻滞,因此该名“问题学生”多次萌生了辍学的想法。为了调整该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我十分關注他的动态,并且经常与其沟通交流,并且针对性他的心理活动组织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如,我发现他经常不带书包,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正视书包的重要性,我特别组织了一场“书包涂鸦”的活动,目的就是希望让他们自己亲手DIY自己的书包,并且评选出最酷、最好看、最有特色的10个书包。最终在活动中,我大力夸赞了他的书包,并且向同学们都展示了他的成果。自此之后,该名学生每天都会背书包上学,并且在班级里也逐步变得开朗、大方,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意识也逐步改善,从过去的“排斥学”,到现在的“主动学”,整个人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自我控制能力有明显增强。

大部分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为了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的推进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创新手段,来让乡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知道任何事都有个“度”,让学生知到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

不仅如此,我们作为老师,也应当要包容学生的消极情绪,并且主动沟通和引导,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真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所在,并且能够放下“害怕”,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理大门,真正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与此同时,老师还应当时刻与父母建立常态化沟通,主动向家长报备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家校”两手信息,共同帮助引导“问题学生”解决自身问题,由此切实促进学生能够健康、积极成长。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持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说来,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运行体制,能够使学生持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学生开展自我管理的意识。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问题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学生”的途径,为提高乡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素质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问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尽量减少“问题学生”,由此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茜.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10-11.

[2]彭兴琪.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帮扶教育”——小学高年级段班级管理叙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18-19.

[3]庞雪茹.基于二级辅导站模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09):28-29.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
赏识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感化作用
巧用“正能量”,疏导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浅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