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

2021-11-24方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文/方鹏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职院校职业教育资金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职院校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也获得了提升。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构建“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适应当今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还可以有效地彰显我国中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促进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顺应当今社会及新课改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1]。

一、必要性分析

中职院校属于我国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职院校的学生既能给社会提供极大的就业群体,也会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中职院校发展的主力军。在中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创新创业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中坚力量。教师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在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创”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一定的创新创业的意识。传统意义上的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远远满足不了“双创”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双创型”的教师是创新创业背景下社会和国家对中职院校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也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并使这些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专长和意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丰富自身的经验,为培养下一代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2]。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中职院校教师数量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随着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日益深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得到了加强,但我国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与国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中职院校由于“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导致相关教师经常进行超负荷工作[3]。笔者曾在广西北海市工作过,据统计,北海市中职院校共5所,截至2020年底,教职工约840人,教师670人左右,专业教师450人左右,但“双师型”教师数量仅有114人。从中可以看出,中职院校存在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育质量偏低及教育实践能力偏低等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及教师素养等方面结构整体偏低。绝大多数“双师型”教师的学历仍是本科学历,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以大专学历为主,研究生教师数量占比极少,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发展;在教师职称方面,中职院校中的教师职称,仍以初级职称为主,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远低于初级职称教师;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中职院校教师数量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缺乏资深技师及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从教师素养方面来看,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高铁乘务专业的教师以旅游、管理及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主,缺乏专业高铁乘务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及非“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社会福利方面,“双师型”教师及非“双师型”教师都无太大差距,部分中职院校甚至毫无差距。部分中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吸引力不大,一些中职院校的非“双师型”教师也不重视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对自己的要求过于松懈,不积极考取专业职称资格证书。总之,中职院校于“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制约了中职院校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吸引力,极大地影响了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探讨

(一)协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为了促进我国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我国中职院校必须采取“1+1+1”的“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培养适用于中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以促进中职院校理论教育质量及实践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1+1+1”“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主要模式为:第一年,中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基础课程教育内容及课程教育标准,邀请企业有关领导人员在中职院校就教师教育工作开展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培养讲座,共同制定相关中职院校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促进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的进步;第二年,地方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安排中职院校优秀教师,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及专业工作指导,促进中职院校教师实践教育经验的提升;第三年,中职院校结合相关企业,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深入中职院校,共同参与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企业相关领导人员应与中职院校的相关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制订相关专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协同培养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

(二)加大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对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为此,各地区政府都必须加大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协同培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实训基地、教育设备,定期组织中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开展教师职业培训鉴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科研课题研究及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教育研究活动,并为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协同培养工作提供充足资金,保证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协同培养,优化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结构。

(三)健全完善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要健全和完善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仅需要对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行完善考核,还要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态度及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在对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其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在招聘教师方面,中职院校应将具备“双师”能力作为中职院校招聘教师的条件要求;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及福利待遇,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工作,以此加大中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吸引力,调动中职院校教师对自身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中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四)加强校企、校校合作,促进教师素质的转变

校企合作既是学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也是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搭建的桥梁,可以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输送到这些企业当中进行相关的实习,学生可以在不断实习的过程中总结一些社会经验,为自身以后的创业和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许多学校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部分,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人才交流共享平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便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一些难题,通过引进中职院校教师,既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又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丰富了中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其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四、结语

中职院校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工作,是一项相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教育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可以凸显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还可以提升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及教育水平,从而切实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建立多元化的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培训平台,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促进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质量及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