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途径分析

2021-11-24杨青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课程体系

文/杨青

党校的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以及领导水平,可是在目前的县级党校教学过程当中,尚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等许多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满足学员学习的需要,县级党校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将各项改革落到实处,促进县级党校的建设与发展。

一、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不合理

党员干部培训包括组织培训需求和学员岗位需求两个方面,既包括党员干部主观需求、个人需求,也包括组织教育培训需求,即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需求。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培训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应把握组织教育培训和学员个性化需求。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县处干部轮训班、科局级干部培训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不同的教学对象需求不一。但在实际课程内容制定中,党校与组织部门未能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且县级党校教师多数未经实际工作锻炼,工作经历和个人阅历方面与党员干部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教师教学仅限于理论知识照本宣科地讲解,课程内容针对性不足[1]。

同时,县级党员干部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需求较为迫切,要求教师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和新政策为党员干部指点迷津,但从党校教学内容上来看,课程内容多未经论证直接授课,导致教师忽视实际应用问题,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和分析问题,当地实际工作难点、热点问题涉及较少[2],主要以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内容更是缺乏,导致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对县级党员干部开展基层工作的指导功能弱化。

(二)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是县级党校教学培训质量提升的关键。结合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实践来看,县级党校教学科研建设面临以下问题:1.学科建设落后。县级党校学科建设优势不突出,党校学科建设主要以马列理论研究、法学和管理研究为主,学科研究方向固化,跨学科协同科研合力尚未形成,党校教师对学员反馈的现实问题跟踪调研不够深入,未能形成具有突出价值的科研成果,淡化了党校作为党委和政府智囊团的作用,对学员开展一线工作支持作用不明显;2.师资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结合县级党校教师年龄分布来看,教师年龄分布不合理,党校教师年龄断层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党校教师“传帮带”梯度结构的形成[3],影响了党校学科建设和教学培训质量提升;3.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党校教学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要求党校教师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以适应动态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县级党校教学实践来看,部分党校教师缺乏务实精神,未能结合党校教学要求开展课题调研和学科建设,课堂教学“接地气”不足,造成县级党校师资队伍整体科研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长期不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科研形式化、功利化现象突出,致使党校课程建设难出精品。

(三)教学方法创新有待加强

结合县级党校教学培训实践来看,党校依旧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照本宣科现象突出,即使设置了课堂提问环节,但因教师设计的问题与学员工作经历脱节、不贴合实际工作,导致课堂问题形式化、师生互动不积极。同时,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其应用效果差强人意,主要体现为案例教学法应用少、推广范围小、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不熟练,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

(四)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应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党校学习成果纳入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晋升、评级考核范围,以此激励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主动学习、钻研党校教育培训课程。但从县级党校教学培训实践来看,党校尚未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测评机制,仅在培训结束后颁发结业证书,导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刚性约束,培训结果与党员干部使用未挂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形式化、过程化。

二、对县级党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

完善党校课程体系,应强化主业主课意识,从融会贯通理论课程体系和提升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党校课程与学员需求的适应性。

1.强化主业主课意识。党校教学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应始终坚持党校的基本原则,抓紧抓牢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加大力度建设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精品主课,切实发挥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主阵地作用[4],旗帜鲜明地发出党的声音,大张旗鼓宣讲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明讲好党的宗旨、传统和作风,打牢理论基本功,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维护者与实践者,将党的理论知识传达至每一位学员,确保党校主业主课入脑入心。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前沿理论成果运用到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员干部工作实践,努力实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历史使命。

2.融会贯通理论研究,争当“研究集团军”。加强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要切实发挥党校在科研咨政、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党校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改革发展重点等,推出一批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融入到党校课程体系中,准确回应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推动党校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切实增强党校课程内容活力。

3.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作风,是党校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党校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市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牢固树立党校工作服务于大局工作的责任意识,紧密结合国情、世情、社情、党情发展变化而调整课程内容,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中心任务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将各级中心任务转化为党校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切实增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从而为学员解决基层一线、业务一线各类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促进党员干部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党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以教师教科研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1.完善党校学科建设。要遵循“总—分—特”的基本思路,精心设计系列课程,逐渐形成覆盖总体和宏观政策解读的总论课程和专题讲解的分论课程,并在课程建设中形成以党校教师科研成果为依托的特色课程。党校应根据县级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倒逼党校教师“出科研成果”,打造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学、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乡村治理等专业特色课程,以专题研究促进师资队伍发展、带动党校教师科研水平提升。

2.长期规划,健全教师引进机制。教师是党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基础,党校应完善教师引进规划,结合县级党校教师队伍整体情况,从党校办学目标、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任务等战略规划出发,科学设置学科和岗位,在细致分析现有教师数量、年龄、专业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党校专业建设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党校教师引进计划,重点加强高层次、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当地和周围市县高校教师资源优势,聘请高校、企事业单位或其他行业领域中理论基础扎实、具备丰富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强的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兼职党校教师,并通过聘请中央党校、省委党校优秀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强化党校师资队伍培养,建立梯度合理、衔接有序、整体水平高的党校教师队伍。

3.加强基层锻炼,提高教师理论指导实践能力。随着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党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建设迫在眉睫。相较于学员而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存在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认识不足、分析不透、建议措施可行性不强”的问题。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实问题,党校应善于“压担子、定任务”,通过安排党校教师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地走访党员干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学员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切实做到科研有深度、教学有保障。为实现该目标,党校可定期选派教师带课题深入县级政府机关、基层单位、业务部门改制在锻炼和课题研究,以此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围绕难点问题跨学科科研。针对县级党校教学过程中党员干部反馈较为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党校应组织教师成立科研课题组,转变各学科单打独斗的局面,实行骨干带动、团队攻关、合作共赢的科研合作机制,构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党校与机关单位、县级党校与上级党校互联互动的科研模式,以科研带动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成果创党校教学特色。

(三)与时俱进,优化党校课堂教学方法

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师在讲台、公开场合对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时,应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和在党校形象”。在这一会议精神的指引下,2017年,在中央党校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提出了“以学术讲政治”的党校教学研究,即在坚持“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下,灵活运用学术教学方法讲通政治理论、利用学术逻辑答疑解惑,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党校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1.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学术接口。党校教师应学通悟透学科经典著作,掌握其中的学术逻辑,通过集体备课方式把好政治关、学术关,科学阐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善于从学术方面解答学员反馈的现实问题,既要使学员懂得决策部署的“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找准学术接口,进一步完善党校学术理论体系,提高党校课程体系理论深度、广度,有利于增强党校课程体系的说服力和咨询建议措施的实践指导价值。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实战”能力。自2016年起,中央党校开始实施“2+0.5”教学模式。即教师讲2小时后,增加0.5小时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和学员之间可进行提问、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县级党校可借鉴中央党校教学方法,把握课后0.5小时师生互动环节,通过采用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在课堂讲授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和发散性思考,引导学员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避免课堂互动环节因学员未准备而陷入尴尬局面。教师在课后对课堂互动环节内容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以便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学员反馈较为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设计案例,结合学员所处级别、工作面向对象、培训目的等设计教学案例,合理设计案例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无讨论必要性的话题,把握好课堂教学原则,制止不当行为与言论并正确引导,案例教学后可由专家旁听点评、学员点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升华主题,促进学员形成整体性、全局性认识。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党校干部教育的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评估县级党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检验党员干部培训质量。结合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应将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学风建设、基础设施、经费管理等指标纳入县级党校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构建县级党校教学诊断评价体系。党校教学质量由市级党校、学员满意度调查评估,评估结果评分占比50%,上级党校评估和学员评价各占25%。同时,建立学员接受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后跟踪监测机制,将党员干部接受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后两年绩效评估结果作为党校教学质量的评估结果。通过建立短期和长期评估评测机制,形成学员需求导向和组织需求导向,教学质量诊断结果用于县级党校管理者、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从而督促县级党校持续提升党校教学质量。

三、结语

新时期,县级党校应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性原则,抓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以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党校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党校教师队伍教学研能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党校教学质量诊断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党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课程体系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员干部要姓“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