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联合信贷、农户合成发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考—以福建省闽侯县小箬乡为例

2021-11-24林瑞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信用

文/林瑞全

一、乡村振兴计划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的设想

小箬乡是福建省闽侯县管辖的一个乡镇,全乡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9800亩,林地50355亩,辖有小箬、湖柄、西村、大阪、中平、尚格、福田、尚锦8个行政村,总人口11318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并据此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1]。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福州职业技术学商学院组织人员到小箬乡进行乡村振兴的调研。

该乡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除了耕种农作物外,还发展种植小规模经济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有竹子、红心柚、茭白、白地瓜、杨梅、佛手瓜等,这些特色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处于零星、不成规模的种植状况,总体收入有限。调研组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瞄准发展种植经济作物为目标,进行前期发展经济作物的论证,走访了已种植经济作物的主要农户,了解现有经济作物种植的基本情况、种植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户对经济作物收入;同时,也走访了农业技术专家,主要咨询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经济作物病虫害等问题,譬如是否适宜种植大规模的相关经济作物。经过论证,小箬可以大力发展竹子(产生竹笋,可以生吃也可以晒干吃或制作成食品)、西村可以大力发展红心柚子、中平可以大力发展茭白、大坂可以大力发展白地瓜、福田可以大力发展杨梅、尚锦可以大力发展佛手瓜。一旦以上经济作物种植形成规模,经济作物果实收入到达预定数量,有正常的价格下,这些经济作物项目是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柱产业。

二、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遇到的两大问题

大力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的种植,会遇到多方面问题,但最迫切且最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必须依靠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入,但银行考虑贷款资金投入风险大而不愿意投入;二是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前遭遇自然灾害、病虫害,导致经济作物受损以及经济作物市场价格的下跌,造成农户收入减少的损失。这两大问题是制约大力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的瓶颈。

(一)银行信贷申请难

调研组了解到,银行信贷申请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国有银行信贷规模基本不安排在农村,农村信贷规模主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商银行安排,并且农村信贷总规模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的需求。因此,申请信贷资金投入经济作物种植有相当大的难度;第二,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由承包农户经营,农户的经济基础较薄弱,没有什么值钱财产作为申请贷款的抵押物,银行不放心发放贷款,认为风险大,一般情况下,申请不到贷款;第三,经济作物信贷周期长,银行发放贷款周转次数减少,收益相对较低,另外周转时间长,贷款风险也较大,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第四,农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利息率比国有商业银行高达50%,农户认为利息率高,增加投入成本,申请贷款的积极性受影响。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有银行也会考虑农村信贷规模比例,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也会考虑增加农村信贷规模,有银行贷款投入才是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的充分条件[2]。

(二)经济作物因遭受多种原因而导致血本无归

经营经济作物种植,最担心的是发生以下情况:一是遭遇台风、泥石流、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二是病虫害的发生;三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四是种子质量问题;五是经济作物市场价格下跌,导致收入减少的损失。另外,农户想到大力发展大规模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必须举债投资,形成增加债务负担的压力,加上气候变化和市场价格变化,出现价格下跌系统性风险,导致颗粒无收或收入减少,两方面不利因素叠加,对农户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农户本身经济基础薄弱,看到眼下银行债务不能偿还,经济作物欠收或颗粒无收,带给他们的是沉重的债务负担,进而产生望而却步的念头。

针对阻碍乡村振兴的两大问题,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加以解决。经过多方探索和实践,参考部分地区使用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建议闽侯县小箬乡大力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也采用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来解决两大问题。

三、信用保险解决银行信贷风险的后顾之忧

银行发放贷款产生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险担保,信贷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1.信用保险业务范围。保险公司推出信用保险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担保作用,保障借贷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全国各大小城市消费贷款、购房贷款、购车消费贷款以及农村经济建设项目获得的贷款,都可以通过信用保险提供保障,信用保险运作正常,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经济实体蓬勃发展,迫切需要融资来扩大再生产用户,信用保险对信贷风险的担保作用不可小觑。信用保险既有保险属性又有担保性质,适用贷款风险的转移,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信用保险作担保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2.信用保险业务很受欢迎。农村经济建设项目通过信用保险担保银行贷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保财险分别在福建省、广东佛山和浙江宁波地区等地开展了信用保险业务。信用保险能够直接对借贷当事人信用风险进行承保,从而能更有效、更直接地解决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问题,被视为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切入点[3]。2020年,福建省信用保险的保险费收入11.9亿元,赔款支出7.04亿元。2010年8月份福州某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拟定向农村发放由信用保险担保的贷款,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担保,产生有效需求效应;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对保险公司来说,扩大保险业务,增加了保险费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对信用保险需求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客户越来越需要融资,特别是“三农”要求信贷资金更强烈,他们中有的既没有不动产或有价证券作抵押,又没有其他方式提供担保,因此无法申请到贷款。据调查了解,在这些客户中有相当数量是具备还款能力的,如果银行信贷能推行信用保险作担保的话,借款人是愿意的,银行应当满足客户的呼声,利用信用保险的作用,为贷款申请者提供一个平台。

四、农业保险解决经济作物遭受损失而减少收入的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丰收年份,也有欠收年份。欠收年份主要是天灾和人祸系统性风险造成欠收,欠收就是损失,农户最担心的是天灾人祸的损失,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依靠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把损失的风险转嫁于保险公司承担。

1.农业保险业务承担风险范围。雹灾、霜冻、雪灾、台风、洪水、泥石流、暴雨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经济作物的袭击时有发生,经济作物的损失导致农户收入减少;在经济作物收获季节,市场价格的下跌也造成收入的减少[4]。经济作物种植户自身很难应对经济作物生产风险造成的损失,地方政府对经济作物的生产保障措施也微不足道,农业保险是农户的真正靠山。

2.农业保险的赋能。每年台风季节,洪水、泥石流、暴雨等对经济作物破坏性很大,往往损失惨重,保险负责经济补偿;有时经济作物遭遇雹灾、霜冻、雪灾的袭击,保险负责经济补偿;气候变化也属于自然灾害,严重的会导致经济作物颗粒无收,气候指数保险能补偿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经济作物收成时因市场价格下跌,出现谷贱伤农的局面,农户收入必定减少,保险公司可推出价格指数保险,承担补偿价格下跌的损失。

3.农业保险普遍被用户接受。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产业发展才更有保障。福建省承保的农业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稻种植保险、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森林保险等。2020年参加农业保险的福建省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缴纳保险费7.17亿元,获得赔款4.77亿元。不管是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还是承保经营的农户抑或是银行,只有在资产或资金方面获得保障,产业发展才能增加一道防范风险的“防火墙”。

总之,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产业兴旺发达,产业兴旺有赖于好的产业发展模式,保险、银行、涉农经营主体三驾马车发力齐跑,一定能够打赢乡村振兴的攻坚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实施“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将产业链间的各主体打造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在政府的牵头下,“三位一体”捏成一股绳,才能够更好地化解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形成相互之间的支持和保障,推动产业兴旺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信用
大力发展艾草种植,铺就百姓致富之路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大力发展种苗产业 助农收获绿色希望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