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自助式职业辅导模式初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4张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所学社团意识

文/张瑜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给各个行业、企业带来的冲击,传统行业、企业的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因此,大学生应尽早地进行职业设计,以职业发展的眼光去规划未来,才能减轻进入社会的彷徨感,更好地发挥自身所长,体现自身价值[1]。高校有必要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职业辅导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职业辅导的精准度,抓住大学期间这个宝贵的“职业准备期”,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2]。本研究尝试提出“学生自助式职业辅导模式”,并对其合理性以及具体的操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一、调查情况

面向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1092份,回收有效问卷1015份。经过统计,调查结果分解如下。

(一)学生对就读的专业了解程度不高

根据对样本进行调查可知,对所学专业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10%左右;超过3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是很模糊的,甚至不了解。同样的调查结果也出现在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对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的了解程度等方面。作为已经入学一年半且马上要面临就业择业的学生来说,对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的认知却如此模糊,这应引起学校的深思。

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的了解不足,引发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程度的低下。学生职业目标模糊,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不足,甚至产生厌学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二)学生对想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程度不深

关于学生对职业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情况可知,半数以上学生对将要从事职业中的知名人士和先进人物、相关岗位划分等方面有所了解,但仍有较大部分学生对相关职业认知一片迷茫,这为职业辅导提供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获得职业信息的途径不够主动

由图1可知,从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是依赖学校提供的资源,或者说学生在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方面并不主动,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二、成因分析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已入学近两年的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仍不是很高。分析原因,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新生职业导入重知识灌输轻意识转变

大学生从应试教育阶段刚刚进入大学,思维和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生习惯于完成别人设定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地进行阶段性考试,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升学考试,直至最后的高考,在他们的思维习惯里,只要听教师家长的安排,再加上足够的努力,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为了更快地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高校通常会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时间安排“专业导入”讲座。然而讲座形式的灌输并不足以刺激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不足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所以,更多的大学生仍旧认为,“在大学阶段只要不挂科,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完事了”。对大学生活仅仅是听从安排,应付考试,从不主动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更不用说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高校课程设置重理论实践轻历史渗透

目前高校的各个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围绕理论和应用,而缺少专业历史脉络的梳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也仅仅是公式化的理论和程序化的操作方式,对专业的感情薄弱,对专业的认知浮于表面,如果专业课程难一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我不喜欢这个专业”的想法,导致出现厌学情绪。

正所谓“以史鉴今”,如果高校能开设“某某专业发展史”课程,创建某专业名人库、某专业资质证书汇总、某专业各级技能大赛相关资料等电子资源,并免费向学生开放,那么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同时,也会对专业产生较深的情感,了解专业的杰出人物,会产生标杆效应,无形中就会进行自我的职业设计,从而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找到清晰的发展路线。

(三)高校职业指导重规模轻效果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相对较为落后,大多是把目光放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上,仍旧存在“重招聘服务,轻职业辅导”的现象。尽管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围绕职业辅导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课时的安排在16学时到22学时之间,教学时长足够多,但课堂规模却多为百人以上的讲座式课堂,先不说学生的听课效果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单单从“指导”这个词出发,一名教师如何在短短的120分钟之内,对100余人逐个地进行职业指导,只能进行理论上的、方法上的灌输,而这种灌输的效果可想而知,100余人的课堂,有10%的人能从头到尾、把整个课程所讲的要点都记在心里,已经属于好的效果了。

三、模式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在不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的情况下,仍然有一条途径可走,即通过学生自助、互助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职业认知的主体是学生,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才是关键。因此,本研究尝试把学生作为主体,构建学生自助式职业辅导模式,构建思路如下。

(一)搭建学生自助职业辅导平台

高校中大学生活动的平台即为学生社团。本课题组中,吸纳了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该三名学生自发地创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社团。该社团为兴趣型与服务型相结合的社团。主要吸纳一些对职业发展规划感兴趣的同学,并通过组织讲座、模拟招聘、社会服务等形式来服务广大同学,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整体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二)创建各专业职业信息库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助职业辅导能力,需加强社团内学生的职业发展理论水平及研究能力。因此,在分层次上对学生开展职业理论培训的同时,组织学生分专业进行本专业对应的职业信息库的创建,通过对本专业未来可能进入的行业、职业、职务的各种详细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成库,让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未来发展更加清晰。

(三)在教师的辅导下面向广大学生开展职业信息的咨询

可设立学生自助式职业辅导座谈室,由职业生涯教师带领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向广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服务,以学生自助、互助为主要形式,教师从旁把握整体方向,从旁辅导,从而使学生在求助与互助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对职业进行更为深远的、更为全面的探索。这样的辅导效果一定比教师从上而下的职业辅导效果好很多。

(四)配合学校其他常规职业辅导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目前,各高校现有的职业辅导虽然有待优化,但仍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因而,本研究的学生自助式职业辅导模式是基于现有的职业辅导,进行效果巩固,应以提升学生整体的职业认知为基础,多思路、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激发和引导,提升学生自主规划职业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所学社团意识
缤纷社团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K-BOT拼插社团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