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文化育人渗透途径探究

2021-11-24闾松林黎君霞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育人技能培训

文/闾松林 黎君霞

大学生对新思想反应敏锐,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大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应重视结合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效提高文化育人教育效果,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文化育人理念最早在《易经》中有所提及,主要理念是通过文化来培养和塑造人才。文化中的“化”是指感化和教化。“文”是指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中的文化育人理念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具体表现为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等多项内容。从宏观角度来讲,文化育人可作为大学的本质特征;从某种角度来讲,大学便是文化的另一种体现[1]。大学实施教育的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文化体验。大学通过教书、管理、环境等多种角度实施育人,从根本上均可作为文化育人的一种方式。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

(一)实现高校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

高校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而完成传承及创新的基础是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进行传播和认同,从而形成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在我国近代经历了较为屈辱的一段时期,有些人对文化形成的自卑心理远高于自信。认同的对象、原因及方式可作为当前高校实施文化育人工作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文化自信,主动传播和创新文化理念,形成文化创造的内部动力,最终实现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广泛传承。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理解文化育人的价值,是高校发挥职能的基本要求。

(二)大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

当前,社会亟需符合时代需求和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大学生无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核心力量,是推进社会不断创新优化的主力军,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在新时期,大学生要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来创新发展,不断延续民族历史的精髓,将其应用到创新实践中。新时期发挥主体作用,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历史的重任。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交锋的社会背景下,必定需要思想和意识更为坚定的大学生来承担历史重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要助推者,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主体要素。因此,需要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科学梳理高校的育人计划,有效提高文化育人的工作质量。

三、大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文化育人渗透途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大学教育并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解决困惑。若要实现更深层次的目标,首先需要高质量完成“传道”的职能。在《大学》中已经明确提及大学的职能,其中的“道”是指修身的方法,要求大学生需从内心和行为等多方面出发,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主动在接受临床技能的培训中传承民族文化,最终实现自立和立人的崇高目标。可见,传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高校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健康和端正的意识。此外,强调立德树人也是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任务,是体现高校人本思想的重要方面。在接受临床技能培训期间,高校大学生应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不断借助学校的教育资源来掌握更多的行业知识,了解前沿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勇于打破以往的以教育为核心的理念,主动发挥文化的感染作用,侧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以“临床综合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展为例,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大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构建逼真虚拟平台,借助仿真技术开展体验教学,对多个培训项目进行复核技能培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学生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二)完善文化育人体系

首先,优化和完善文化育人的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指导作用,从不同角度讲授思政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和民族精神,使其受到相应的熏陶和启发。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规范,以融合的方式实施跨专业的教学创新,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育人间的重要联系,促使课程与思政的紧密结合。在更深的层面上挖掘高校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并结合地方的文化特征和革命文化资源,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具体可通过选修或讲座等形式形成高校特色的文化类课程体系。

其次,细化完善文化育人活动。大学生在接受临床技能培训期间,可结合校园各类文化活动来拓展实施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日常管理和社团活动等,将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高校在对文化育人工作进行创新实施时,需注意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凸显时代特色,持续提升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精神的可贵,从而真正提升文化育人的效果,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在具体设计、推进和总结环节,校园文化需要结合文化教育的元素,教师也需要全程参与和管理,为学生适时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使学生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化意义,形成相应的道德素养。

最后,还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协同作用[2]。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培训内容,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文化育人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临床培训过程的资源。例如,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人文教育,还可以结合典型的临床操作技术背景开展文化育人,通过深入开展临床培训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凸显文化育人的主体性目标

首先,明确理论基础。高校要结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文化育人质量。不仅要对当前的育人项目、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设置,而且还需形成更为长远的育人格局和体系。高校要形成试点,加大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扩大影响力,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通过试点的优化和革新,形成整体性的育人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重点为社会输送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开展临床技能培训期间融入道德、文化和实践等方面的训练,将思政教育融入各教育环节,用思想价值引导各教学步骤的实施。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形成文化素养为教育目标,以建设文化环境作为着手点,重点掌握职业技能,形成更高的职业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深入钻研专业技术,对未来的岗位工作充满敬畏。另外,还需要加强仪式教育,具体可借助医师节等职业性的节日传唱《医师之歌》等,重新温习职业誓言,深化职业道德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崇敬之情,坚定理想,不断努力追求职业目标,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3]。

其次,以实践为导向。医学的理论性和实操性均较为明显,高校的临床技能培训活动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实施技能培训期间融入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到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逐渐意识到以病人为核心理念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尊重和关怀病患,从病人的角度来思考和体验,重视与病人之间建立更为顺畅和谐的沟通关系,通过合理运用沟通技巧来赢得病人的信任和认可。

例如,在开展胸穿、腹穿、腰穿等诊疗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学生经验不足,无法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案,用道具反复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为了鼓励学生提高技术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对避免医患纠纷的必要性,同时要让学生明确救死扶伤不仅靠的是理论,更需要过硬的技术。要提高学生人文教育水平,使学生掌握更多临床技术与经验。

此外,特别是中医专业的学生,要掌握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优化个人文化素养、提升工作质量。在完成技能培训后,学生还需要总结技能掌握情况的报告,主要针对个人的实践心得进行阐述,从理论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等多方面进行客观总结分析,明确自身的收获和不足,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将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并对其文化的价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行为中并指导工作实践。文化育人理念对大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来讲尤为重要,其更强调实现育人目的的思想性,而不只是从功利性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完成教育任务,因此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实施临床技能培训期间,高校要在整体的教育理念下完成文化育人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各个相关机构应协同配合,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教育体系,广泛倡导和组织教育活动,促进各部门、学生团体、教师之间有效沟通,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培训中文化育人的教育效率。

猜你喜欢

育人技能培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