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

2021-11-24许亚杰高继梅薛艳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专业能力

文/许亚杰 高继梅 薛艳芬

大学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落实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中,更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但在当前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当作是一门单独的选修课程,并没有予以重视,导致大学生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理念,更难产生高品质的创新创业成果。所以,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导致现阶段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究其原因,是部分高校对高等教育片面解读、有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方式陈旧等,本文重点阐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专业或一个学科必备的知识,而是全学科的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校内部分专业开设相关课程,且多数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难以实现全学科的普及。事实上,每一个专业、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都需要创新其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价值的方式与方法,因此,对该领域的未来人才也需要掌握创新创业必备的技能。然而,现阶段各高校还停留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与鞭策上,难以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主动力,更不用提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大展拳脚之际由于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能力欠缺等而出现创业失败的情况[2]。

(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不够创新

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教育一般采用开设选修课和与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不做强制的要求。这类课程和讲座往往是学校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内容的要求而开展的。与学生专业课程相比,受重视程度较低,导致上课学生较少,真正听课的更加少。该类授课形式单调,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相应地,学生对该内容的知识掌握也难以达到要求,更建立不起来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讲座一般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或优秀创业者,主讲人一般从个人的亲身经历或行业经验来阐述创新创业方面的理解和体会,很难与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专业情况、学生特点等相结合,导致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管以讲座还是开设独立的选修课程的形式,都难以持久有效地推进下去[3]。

(三)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呈现高层次的成果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组织者与开展者一般是辅导员、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授课的形式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师满堂灌输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用一些低水平、低层次、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的创新创业案例去开展课程。对专业课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参与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也不关注,导致专业课程并未贯彻创新创业理念。如果创新创业课程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等学生毕业时,就难以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最终导致知识更新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从而产生创新创业成果大多数呈现低层次的创业实践[4]。

二、专业课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直接载体,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必备知识,是学生走进专业、认识专业的媒介,能使学生尽快踏入专业领域。学生对专业课往往比通识类、公共课的热情要高,要更为重视。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往往是学生的专业导师,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启蒙者,更是学生踏入未来行业的领路人,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毕业生就业反馈来看,绝大多数话题往往围绕着专业课程展开,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和认识对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今后成长的过程影响巨大。

三、依托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在寻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时,从创新创业理念入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项目驱动建立的创新创业团队为平台,建立课程教学新模式。

第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专业课程,长期、稳定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第二,解决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重视的问题。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团队协作,校企联合、竞赛机制建立、成品展览等多种手段进行。

第三,解决当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活动兴趣不高的问题。根据“项目驱动”理念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团队,广宣传多引导,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5]。

(一)在课程理论教学上,课程知识传授要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高校要具有长远的眼光、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定位,结合课程内容与知识,实施案例教学方法,有机融入创新创业的元素,让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

对课程载体的选择可以是专业拓展类课程,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安排上,授课教师要尽量选取具有行业背景、企业经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该类型教师更能够贴合行业实践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更易从行业入手过渡到创新创业教育。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将学科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专业前沿与动向及时传达给学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当中,使得专业课程内容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将国家“双创”战略政策、创业信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课堂与实际的对接。

(二)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上,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环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紧密结合当前市场需求、技术更新方向、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了解现实,增强创业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实战基础。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利用开放性实验,让创新创业的理念得到应用。在实验项目的选取上,可以借助各级各类的大赛平台,以“学科竞赛”为导向,利用大赛中的真实工程需求,以工程项目完整性实施为目标,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材料和资源,项目实施的主线贯穿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理念和实验项目整体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多维度的、专业结合度高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结构。

(三)构建创新创业团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能够长期、主动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基于“项目驱动”理念,应鼓励授课班级采用“1+2+4”模式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一个专业教师+2个高年级学生+4个低年级学生),鼓励团队学生每年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组织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时,应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展贴合市场需求的实践项目,鼓励创新创业团队传承优秀项目,以往年项目为依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历年大创项目在结题验收后,如有后续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原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和提升。项目实施形式要丰富,做到以项目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同时,建立实践项目展示平台,在项目组间进行交流学习与互相借鉴。

四、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国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必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本文将构建以创新精神、创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课程,以创新创业团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