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有效应用

2021-11-24马富春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文/马富春

目前,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而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当前高校中有些学生存在着心理素质较低的问题,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另一个是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培养。这两个方面既包括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指导以及进行心理辅导,还包括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正。

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能确保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好的心理行为调控能力[2]。在创业的道路上,创业者还要有坚持不懈、敢于拼搏、不怕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理性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宝贵的创业精神和能力,都能帮助创业者走上成功的道路。在创业时,创业者产生的自我否定、怀疑、焦虑、畏惧、迷茫等心理,都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和支持下,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缓解心理的不适因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畏艰难的气魄,从容应对创业路上的各种问题,以最佳的状态和最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真正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纠正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还能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助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些都有助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高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较低,尚未形成心理育人的共识。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层面没有进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指导规范,高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只能自行实施,缺乏专业性,甚至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这些外在表象,而对学生内在心理问题重视度不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与自己关系不大。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有不少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总体来看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课程内容有待创新。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多的是采用课下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其弊端在于需要学生能够清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愿意积极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即使出现心理问题也羞于说出口,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佳;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偏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实际需求、是否内化吸收的关注度不足,甚至部分高校直接采用心理讲座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达到心理育人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安全防护网。一方面,动态心理预警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由于受原生家庭、早期危机事件等影响存在潜在心理问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遭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波动,而对这部分学生还缺乏有效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在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中,在朋辈帮扶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善后机制,对于一些康复后的学生,后期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造成心理问题的再次引发。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当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通常由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来兼任,由于他们并非心理专业出身,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多的只是疏导和劝说式教育,很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本质,教育效果不佳。

三、有效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心理教育的重视

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潜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心理教育的重视。首先,高校要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全体教职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其次,高校各部门要加强协同育人,特别是辅导员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加强心理动态关注,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内心。思政教师要以思政课堂为主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其他教职工要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业指导部门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目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技能心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系列课程,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要丰富课程内容。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下载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以短视频等新型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体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活动。例如,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倾诉曾经受到过的伤害,并尝试通过倾诉、同学之间相互拥抱等方式缓解心理创伤,让学生学会自我排解不良情绪,正确面对曾经的不愉快经历,重新接纳自己,更好地走出心理阴霾。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心理防护网络

高校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心理防护网络。首先,高校需要对学生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对学生基本信息有全面了解,并对不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其次,依托学校、学院、班级以及寝室全方位筛查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结合其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学生角度出发,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建立学校、家人、心理咨询师等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在情感方面陷入迷茫时、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能够随时随地找到可以信任和倾诉的对象,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四)强化师资建设,夯实心理育人基础

心理健康师资建设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保障,首先,高校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引导教师形成着强烈的心理育人共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立德树人置于相同重要的位置,激发教师心理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积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水平;最后,与校外著名心理专家开展长期合作,由专家到校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并向教师传输心理辅导经验,弥补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定要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发挥主要作用。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行为调控能力,高校在培养这类人才时,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引导,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心理水平、心理行为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为国家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