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11-24乐凤马贺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大学生

文/乐凤 马贺

一、科学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科技成就离不开精神的支持,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铸就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党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科学家精神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的概括,正是中国科学家独特精神气质的核心凝练。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激发更多的科技创新动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引导下,良好的政策导向与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契机,引导和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1]。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一流的创新人才支撑,是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三)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联系

科学家精神的内核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高度一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和能力,这与科学家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是相通的。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相互促进,大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力。科学家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相互促进,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获得了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团结协作等品质,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科学家精神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人”,而是一个能融入社会、奉献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可以引导学生潜心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科学技能,还可以在感悟科学家精神中培养爱国情感,树立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更加完善的人格、更高远的格局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心怀祖国和人民、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勇于拼搏挑战、勇于创新奋进的青年人。

(二)形成浓郁的高校创新创业氛围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师的教育灌输、学生的接受实践,还取决于所处的环境与氛围。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学生生活,可以带给学生愉悦的、充满正能量的刺激,让师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交流,提升大学生对科学家社会角色的认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兴趣,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在全校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创造、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精神、活跃思维、勇于探索,激励学生和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科技强国的奋斗者[2]。

(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范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是一种致力于发现新问题、探索新事物、寻求新途径以及追求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3]。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献身祖国、为国奋斗的爱国精神,可以让学生接受思想洗礼,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提高社会的责任感,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学习科学家精神,有利于大学生追寻科学家们伟大而又艰辛的创新创业步伐,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创新创业,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返乡创业,运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反哺家乡。

三、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浓郁学校创新创业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在科学家精神的熏陶下理解、接受、勇于创新创业。比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将科学家精神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大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举办大学生科学家故事宣讲会、组织观看相关影片、举办相关演讲比赛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掀起向科学家学习的热潮,让科学家精神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提升科学家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感召力。此外,要充分发挥校园公众号在推动科学家精神入脑入心方面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继承科学家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继承求真创新精神

将科学家精神与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对拓展育人功能,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是要与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和兴趣相结合,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家前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意识到科技创新对行业、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专业课教师要把握好科学家精神中的丰富内容,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以科学家故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积极探索并实践了“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另一方面,有助于科学家精神教育的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造的探索精神,为创新创业做好铺垫和基础[4]。

(三)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机制,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

教育机制是推进科学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石。一是转变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构建“专业基础—创新竞赛—创业成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加强校企联合。采取“专业引导+实习管理”为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校企联动、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开展实践实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三是以大赛为抓手,以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积极带领学生们参与大型创新创业大赛等,在竞赛中激发大学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团结协作的科学家精神,并借助大赛平台,加速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重点培养既懂得融合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将科学家精神中“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题中[5]。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通过专门培训、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结合的研发与教学。高校可以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聘请全国创新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资深专家围绕创新创业大赛的解读、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分析解答、创新创业机遇与风险分析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为学生做好案例分析、项目讨论,指导学员如何做好初创选择、规避创业风险,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和服务。

猜你喜欢

科学家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假如我是科学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与科学家面对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