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探析

2021-11-24郭梦珂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财经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文/郭梦珂

意识形态无论在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都是关乎政治安全的重要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对每个政党、国家而言都是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

高等院校作为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的交流聚集地,对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曾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直接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的财经类高校直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大量的财政、经济等方面人才,因此,如何在财经类院校中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财经类院校意识形态宣传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内意识形态宣传意识不健全

1.缺少合力,各自为政

要明确高校校内对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学生,而宣传主体则是学校各职能部门、专任教师、辅导员等,如果仅靠党委宣传部等个别力量是很难开展工作的,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尤其是对作为宣传的主要对象的学生来说,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三者之间缺少相互联系、各自为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并不连贯,只局限于点状记忆,没有形成网状思想脉络。

2.重理论教育而轻价值观引导

首先,教师主体的意识形态宣传不能松懈,高校专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但目前教师的教学与政治生活内容是割裂开的,特别是财经、理科这些学科而言,课程与思政几乎在平时教学中几乎没有关联,这会使学生一种“财经类的学生只要有专业内容就好,思政以及意识形态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

其次,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理论课教师,对意识形态的传播都不能局限于理论教育。在思政课堂上,任课教师只讲解枯燥的政治理论,没有剖析这些理论背后的价值观导向,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并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发挥课程内容在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主渠道功能。而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如果只是生拉硬拽思政案例,不能很好地把案例中的价值观教育与专业课中的理论结合起来,使课程思政较为刻意和死板,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厌烦。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传播中,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都不能仅仅“外化于行”,而应该“内化于心”。

(二)财经类院校的学科特色

1.学生多为理科生的学习背景

财经类院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的学科背景都是理科,虽然目前高考已开始采用“3+1”的模式,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的知识内容知之甚少。相较于文科生在入校以前已经对政治意识形态有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理科生对意识形态的主观概念未彻底形成,这就要求财经类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的讲解更加细致,引发学生对思政课的趣味性,从而加强对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

2.财经学科的知识背景

财经类院校所开设的主要学科多为经济、管理、财税、金融、统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科背景与西方经济学息息相关,其中牵涉许多资本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内容。如何能够很好地讲解理论基础内容但又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教育,是财经类院校在课程中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方面。有些内容是无法规避却必须要提及的,例如,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艾伦·麦席森·图灵,他是一名同性恋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学习到这个人,任课教师在这里就要引导学生重视图灵刻苦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而弱化他生活上的细节问题。

二、财经类院校意识形态宣传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人才的需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下,财经类高校只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班人。财经类院校作为培养经济学类人才的主要高校,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要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利用经济原理与理论混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限,从而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为人知的目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重大命题。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学风、教风等都是其组成部分。将高校意识形态宣传融入校园文化中,有利于校园的和谐发展,从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高校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风向标[1]。建设新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把控,建设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正确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

三、探究财经类院校加强意识形态宣传的途径

(一)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与形式

1.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前提[2]。高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始终把传播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学校的各种宣传途径,引领高校师生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财经类高校,解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融入课程,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方面。

2.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下,如何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是高校现在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是否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好财经类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将其意识形态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全面,才有利于我国财经类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

首先,全方位打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平台,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合理地利用起来。建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端口,每天定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内容,向学生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以防境外不法分子在平台中发表不当言论。其次,自媒体平台的双向传播属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有效地互动,特别是在高校中,高校管理者能从网络的交流中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加有效地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

(二)加强意识形态宣传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思政

1.明确教育主体责任,强化教育合力作用

在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中,各行政管理部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承担着重要角色。“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寄予深厚期望。不论是否是思政课教师,若自身并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就做不好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此同时,各高校教师都要求这四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状态,多沟通交流。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的价值观导向,应立刻予以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要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高校教师要注重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传授知识之中。

2.建设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生力军

众所周知,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而对象则是高校学生,但如果本是作为宣传对象的学生成为宣传主体,是否能更好地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呢?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如果想要更加贴近学生,就要增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学生中间自发地开展宣传,激发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树立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有力宣传者和坚定捍卫者。

3.深化思政课堂建设与改革

现今,许多高校启动“课程思政”建设,目的是响应党中央与教育部的号召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是嵌入式结合,而是要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发挥“1+1>2”的整体效用。“课程思政”建设对财经类高校尤为重要,财经类课程看似能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内容并不丰富,但在这一背景下,任课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挖掘课程内容背后的价值观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做到经济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四、结语

高校的意识形态宣传历来都占据着党内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在于增进人们的政治认同、信仰认同、价值认同,因此,应着力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充分展现它的真理性,确保其始终占据价值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财经类高校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人才,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猜你喜欢

财经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