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江航道某工作船码头设计要点

2021-11-24潘杰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1年9期
关键词:溶腔北江陆域

潘杰 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的完成,带来的运输总量大幅度攀升,使船舶流量增多,通航环境变得复杂,航道的管理难度增大,需通过配套的工作船码头等增加安全监管设施,以保障航道安全畅通、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

1.工程概况

本工作船码头位于北江孟洲坝枢纽与濛浬枢纽之间,拟建1个航标工作船泊位和1个小型巡标快艇泊位,后方陆域用地面积6666.66m2,拟建一座站房,总建筑面积604m2。

2.功能需求

结合北江航道区域特点,其维护管理工作主要为水上作业,航标形式以灯艇为主,工作船主要为一艘3t旋转吊航标工作船及一艘18.8m快艇。航道工作船码头除具备靠离泊的基本功能外,也是航道工作人员工作与生活的场所,具有生产管理和后勤保障的双重功能。其主要功能有:①靠离泊航道工作船,并作为工作船日常保养和补给的后勤基地;②用于小型航标器材的临时存放和日常保养;③用于油漆、小五金等工作船舶用材料和日常维护工器具的存放;④一线航道工作人员工作的场所和船员学习、生活、休息场所;⑤作为航道现场值班处。

3.设计原则

按照内河发展目标“航道安全畅通、港口布局合理、水陆衔接、河海贯通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开放有序、平安绿色、服务完善的市场服务新体系,体制健全、监管有力、公平高效的行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托科技进步,突出低碳环保与协调发展,以数字航道建设为终点,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实现数字航道全覆盖,航道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主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支持保障系统包含七个专项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为了航道的管理和维护服务,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整体协调各专项设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支持保障系统的整体效应。按照北江航道管理机构设置现状及航道管理维护工作的需求,统一优化航道管理船舶、站场及码头布局。

(2)项目选址:应尽可能接近航道管理站辖区河段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且具有良好的水深、地形、河势、水文及地质等自然条件,具备良好的外接水、电、通信、道路等依托条件,尽量邻近周边城镇,以确保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便于航道的维护管理工作,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成本。

(3)航道特色:北江航道是粤北地区连接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的唯一水运通道,各航道工作船码头是北江航道在辖区各河段的水上服务区,起着形象代言的作用,码头设计中,应结合航道辖区管理范围,总体布局,在细节构造及建筑外观等方面与航道特色相呼应,树立北江航道的良好品牌,以取得当地政府及民众对航道事业的大力支持。

(4)使用功能:设计中需结合航道管理维护功能需求,科学合理确定码头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并做好相关的配套工程,实现现代化航道运行安全、管理高效、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等特点。

4 .设计条件

北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年平均气温较高,夏热冬暖,霜小雪稀,雨期较长,秋季受台风影响较为频繁,春天雾较多等气候特征。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0.3℃,极端最高气温42.0 ℃,极端最低气温-4.3℃;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516.5mm,最大降雨量达3004.7毫米(1983年),最小降雨量为1420.3毫米(1985年),4-6月多锋面雨,7-10月多台风雨。

风:年平均风速在1.1 m/s~1.9m/s,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夏季受台风影响,大风速为13米/秒,八级以上大风年日数平均为4.8天。

雾:春季雾日较多,平均年雾日为5~6天。

北江流域由于暴雨量大,流域坡陡,洪峰上涨速度快,洪峰持续时间约为6h~12h,涨水历时约2d~3d,退水历时约6d~10d,每年汛期发生洪水3~4次,洪峰出现最多的时段为5~7月。

工程处设计水位根据上下游枢纽库容水位及1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高水位取值52.52m,设计低水位按综合历时保证率98%取值43.30m。

码头区域地层为岩溶地质,覆盖层以卵石层为主,其下为强风化石灰岩及中风化石灰岩,且溶腔广泛分布,半充填,有漏水现象,埋深在8m~20m,溶腔面积较大。

5.设计方案

5.1 平面方案

码头平面结合主航道线位置及径流方向,采取“T”字型布置,考虑到所在水域较为开阔,为减少后期维护疏浚,码头前沿线布置在自然水深满足设计深度的2m等深线处,并设置一座长45m引桥与后方陆域连接。按同时靠泊一艘3t旋转吊航标工作船及一艘18.8m快艇设计,泊位长度71.2m,码头长70m,码头宽度按照工艺要求,考虑5t叉车回转,取15m,引桥按双车道设计,宽度取7m。

码头面高程结合水利防洪要求,横梁底高程应高于20年一遇防洪水位,取值56.5m。

后方陆域呈规则矩形,按功能需求,设置1座站房及1座航标堆场,站房总建筑面积604m2,堆场面积约2400m2。场外道路与引桥间设置一条主干道,宽7m,站房周边设置次干道,宽5m。

5.2 水工结构方案

码头所在水域水位落差大于7m,码头结构宜采用高桩框架或浮式趸船结构。结合本工程功能需求及地质情况,两种结构方案各有优缺点,分析如下:

高桩框架结构通过设置三层系揽可以满足不同水位的靠泊需求,同时可有效控制码头面与后方陆域的高差,引桥坡度小,便于工作车辆进出码头。缺点是桩基施工难度大,根据本工程地质桩基宜采用灌注桩,由于溶腔面积较大,且桩基较为分散,常规的封闭注浆或填充碎石等处理方式,造价较高,宜采用引孔后,施打钢护筒穿透溶腔。考虑局部溶腔埋藏较深,护筒施打难度较大,且受溶腔顶部岩层风化程度影响,存在因承载力不足而导致引孔出现局部塌孔的风险。

浮式趸船结构桩基运用少,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工程造价低。缺点是枯水季节,由于水位落差较大,且后方陆域高程较高,造成引桥坡度较陡,日常运输车辆进出码头受限,维护效率较低。

综合考虑,为满足现代化航道要求,码头结构宜采用高桩框架式结构,施工期可采取超前钻方式探明桩端以下溶腔位置,并结合溶腔深浅分别制定合理的桩基方案。溶腔埋藏较浅时采用护筒穿透,桩端进入下部稳定灰岩层;溶腔埋藏较深时,采用双桩方案或缩短排架间距,以减小桩端压桩力,持力层选在卵石层,避开下部溶腔。

5.3 工艺方案

工作船码头装卸工艺主要考虑小型航标或小五金等器材的吊运,装卸设备可采用固定吊或汽车吊。由于3t旋转吊航标工作船可兼顾日常的吊运作业,为避免固定吊的维护保养,可采取根据实际所需租赁汽车吊方案。水平运输可采用5t叉车或10t汽车进行联合作业。航标堆场可考虑配置轮胎吊进行作业。

5.4 陆域形成方案

本工程陆域形成按土方平衡原则确定陆域高程,采用挡墙或适度放坡形成陆域。

5.5 配套工程

本工程作为北江航道该辖区的形象代言,站房设计除应满足维护基本功能需求外,还应在总体布局及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航道特色,提升整体形象。

同时,供电、照明、信息与通信、控制、给排水、消防等配套设计均应充分考虑工作船舶及站房的使用需求,并做到节能环保。

6.结语

本文结合北江航道某工作船码头,阐述其设计的主要要点,并分析其自身的特点。该码头既具备北江流域一般码头的通用性,也有作为航道工作船码头的特殊性。笔者结合该码头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提供给类似工程参考,以期达到提高设计效率并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溶腔北江陆域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研究
北江,向前
奔腾北江
码头后方陆域软基处理施工要点探析
考虑压力溶腔影响的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泥娃娃
盐穴储气库溶腔过程中腔体净容积及油水界面计算实例
基于MODIS北江流域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及CA-Markov预测
《中国陆域航磁系列图(1∶5000000)及其说明书》简介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 DK363+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