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孟晚舟回国看新中国的外交

2021-11-24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孙广锋王红梅

中学政史地 2021年32期
关键词:受援国和平共处中国政府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孙广锋 王红梅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是联合国真正具备普遍性的重要历史事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50年后,孟晚舟的回国是中国在新中国外交史和对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这胜利属于全体中国人民。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国内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概括起来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美苏两极格局逐步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1963—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时提出)第一,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加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新华社总编室编《治国理政新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现代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

解析:材料一中《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客观记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台,说明中国在积极谋求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务实和成熟。材料二中《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实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时提出的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所遵守的原则。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仍然积极地对亚非国家进行援助,充分体现了现代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理念。材料三主要叙述了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之路。

答案:(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走向成熟、务实;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2)现代中国外交体现义利兼顾的外交特色

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利:维护国家主权;义: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亚非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利:中国得到了亚非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如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义: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帮助受援国在经济上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新时期,倡导建立新型地区性国际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利: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义: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猜你喜欢

受援国和平共处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援以止战:国际援助与国内武装冲突
——来自中国对外援助的证据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西方外援模式越来越“中国”
最忆是杭州 何日更重游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