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时期历史重难点突破

2021-11-24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1年32期
关键词:分封制竹简烽火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袁 康

先秦时期,是指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这段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不同时期“封建”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封建”指分封制,如“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在中国现代史书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形态学说中,“封建制度”指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制度。

2.自耕农与佃农的含义

自耕农指的是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自耕农发展好的时候,雇佣他人务农,身份有可能转换成地主。

佃农是指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身份的人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3.工商食官的含义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食官”靠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生活。

4.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

5.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社会变革与阶级变动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因此,同学们不仅要牢固掌握历史重难点知识,还要在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其中记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烽火”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申候与缯、西夷犬戎来攻时,“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

史学家钱穆先生曾对此提出质疑:“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打断不甚了了也。”日本学者平势隆郎认为,“烽火戏诸侯”如果真实,“其前提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

另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娶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受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曾(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辨析“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

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但近代史学家钱穆先生和日本学者平势隆郎都对该事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而史料价值很高的第一手史料——战国竹简《系年》的记载也为“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存疑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答案:不真实。

理由:从史料价值角度来说,战国竹简为实物史料,且时间上比《史记》更早,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从史料内容角度说,战国竹简未记载此事,而是记载幽王为主动进攻,应不需要召集诸侯来救。《史记》中诸侯远近不同却几乎同时赶到等记载不符合常理。从史实所处时代角度来说,分封制下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有限,且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从作者角度来说,可能由于历史久远缺少相关史料,以及当时君权强大和举烽传警等现实对司马迁产生了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分封制竹简烽火
烽火瞬息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韦编三绝
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谜团
韦编三绝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烽火戏诸侯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