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职业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021-11-23赖孟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犯罪率职业院校青少年

文/赖孟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国家在青少年培养方面给予巨大的投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然而,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受到外来不良文化、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占比较大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犯罪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笔者所在地级市中心城区近五年违法犯罪率平均为1.03%,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平均为1.15%。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形势依然严峻。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种类呈多样化

伴随形式的不断变化,笔者所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局面,不仅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形势严峻,违法犯罪的类型涉及面也更加广泛。打架斗殴、抢劫敲诈、盗窃、电信诈骗、参与传销、涉毒吸毒、赌博、强奸、故意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都有存在。近年来盗窃、电信诈骗、故意伤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人数呈上升趋势,且以团伙作案形式居多。特别是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设计人员较多,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同时,由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繁杂,给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向高级、高智能发展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青少年通过互联网、电视等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随之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从低级、简单的方式向高级、智能的方向发展。他们擅长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行为较传统手段更加隐性,手段也越发高科技。就笔者所在市而言,电信诈骗就是一个典型的情况,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向受害人编造虚假信息,引导受害人按要求转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借助了智能化设备或更加隐秘的手段进行。

(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困难

根据调查,笔者所在市中心城区犯罪青少年中,存在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且主要集中在未就业的群体中。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是初中文凭,甚至初中辍学未继续接受教育。这些青少年由于年龄小,不满18周岁,文化程度低,所以在社会上就业受限,难以就业,几乎都是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思想政治和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又无一技之长且年龄较小,就业困难,整日闲散在社会中无所事事,成为无人管的对象,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五)在校生中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较低

经调查,笔者所在市中职院校在校生犯罪率远低于社会青年,青少年在校学习,有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有家校联系的关注,在就读过程中得到有效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到了法制知识,违法犯罪率远低于未接受教育人群。在学校接受教育是14岁~18岁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低提供了有效保障。据统计,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中有65.44%的人为初中学历,他们早早走向社会,因为没有技能和学历难以就业,而受社会氛围影响,许多家长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认识不够,觉得孩子到职业学校就读“低人一等”很没面子,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技能教育,造成初中毕业后未升学的青少年无处可去,过早踏入社会,没有能力参加工作,难以就业,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受到社会不良习气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大,许多职业院校教学因资金缺乏导致设施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学位工位不足,难以扩大规模,学生容量有限,不能接收更多的未就业青少年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14岁~18岁青少年思想、心智处于半成熟阶段,还未完全达到进入社会或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若不能继续升学的,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这些青少年群里,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办学,让更多这样的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习得一技之长,提升其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获得社会存在感和尊重,减少其违法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引导中来

建立健全政府、教育部门、关工委、学校等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集全社会的力量,从思想上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大宣传力度,出台更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政策,关心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正面形象,身正而行,给孩子做遵纪守法的榜样,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二)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尊重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真正让技能改变命运。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人生理想,以德铸魂,以技立身。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增强青少年扬正气、树新风的定力,不轻易被腐朽思想影响。

(三)加大力度支持职业院校发展,提高青少年就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种种现象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无法稳定就业,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目前,各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技能人才,为服务龙岩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大批青少年学子在这里学技能、长知识,甚至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为祖国争得荣誉,成为父老乡亲的骄傲,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因此,政府应该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各职业院校招生火爆,有些学校有些专业甚至一位难求,许多学生和家因学位不足而遗憾错过求学机会。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错失了就学机会,无法入学的青少年有可能受到不良习气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亟需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支持和投入,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让职业院校对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的学生应收尽收,让青少年逐渐达到成年,心智成熟,又掌握了一技之长后再踏入社会,给予职业院校更大的资金支持,配齐和壮大师资力量、软件硬件设施,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技能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职业院校要把握重点,加强教育引导,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定科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发展理念,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大心理状态,增强抵御外界不良侵扰的能力,筑牢预防违法犯罪的保护墙。二要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职业院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好、贯彻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思想,严防腐朽思想和宗教渗透,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要严把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关,引导青少年科学上网、健康上网,不沉迷于网络,增强网络辨别力。三要强化法制教育。加大力度开展法制宣传、法制教育,加强与当地司法、公安部门的合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普法教育活动。四要坚持就业导向。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已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大量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大量的青少年学习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切实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犯罪率职业院校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民生支出对犯罪率恶化影响研究——基于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基于莫兰指数的盗窃犯罪率全局分布模式分析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