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要点

2021-11-23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外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反垄断生育要点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增长、稳货币、紧财政、控物价、促内需、重创新、反垄断、碳中和、促生育、缓房价等要点内容,值得关注。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是笔者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点总结与理解。

要点一:稳增长。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是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决策,包括保持目标的连续性,以及对疫情后的休养生息,引导经济转型,防范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考虑。这也意味着将有一系列政策调整,特别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而根据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0年至2035年GDP要翻一番,年均增速为4.7%就可以。

要点二:稳货币。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不转急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平衡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此背景下,信贷向中小企业倾斜,金融继续向实体让利。

要点三:紧财政。财政赤字率从3.6%降至3.2%,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没有了,专项债从3.75万亿元降至3.65万亿元。考虑到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财政政策将会边际收紧,但整体来看支持力度仍然比较大。因此,基建投资的增长仍将相对平稳。预计中央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

要点四:控物价。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目标是3.5%,实际则是2.5%;2021年的目标涨幅是3%左右。设定在该水平的主要考量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上游原材料上涨明显,已有部分传导至中下游产业链,叠加经济复苏,导致通胀预期升温;为了避免经济过热带来物价上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通胀目标下调,以降低通胀风险。

要点五:促内需。内循环是双循环的主体,重点是挖掘国内潜力,促进消费与投资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消费方面要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投资则是新老基建并重,既要实施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又要建设以5G、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

要点六:重创新。科技创新是双循环的第一要义,科技立国,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对于“卡脖子”的重大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机制,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要点七:反垄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是继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再提反垄断。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通过反垄断规范数字市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基础;否则会带来社会分化、恶意排他、侵犯隐私等一系列危害。

要点八:碳中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要加速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倒逼产业转型。2021年,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碳交易做好准备。“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提高能源利用率。碳中和、碳达峰也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长期机遇,预计会持续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值得关注。

要点九:促生育。这也是最近备受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老龄化和低生育并存,政府将关注“一老一小”问题,完善人口服务体系,解决生不起、养不起等顾虑,提高生育意愿。“十四五”时期,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为即将到来的人口塌陷做好准备。

要点十:缓房价。政府报告中再提“房住不炒”,并特别提到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少、房价贵、租房难、买房累等突出问题,需要增加住房供给、降低租赁税费,通过精准调控保障合理的住房消费。

猜你喜欢

反垄断生育要点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反垄断“大年”新动作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评博弈论在反垄断中的应用
轻灵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