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跆拳道精神的人生哲学意涵

2021-11-23李爱华太玉王俊月刘聪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习练跆拳道

李爱华 太玉 王俊月 刘聪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3.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跆拳道精神是跆拳道的核心和灵魂,不仅是习练者驾驭自身技法的内在法则,更是精神气质和为人处世的重要坐标,对个体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跆拳道习练者约2000万,但是,大部分习练者更多的是看重跆拳道的技法练习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跆拳道精神哲学的陶冶作用。实际上,跆拳道级位和段位的提高,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在跆拳道技法方面的不断成熟,更意味着其对跆拳道精神领悟力的日益深刻。舍弃精神层面的追求,跆拳道就会失去其作为“道”存在的依据。基于此,该文将从人生哲学的视角,对跆拳道精神做进一步分析和阐释,以期待广大跆拳道习练者对跆拳道精神与人生哲学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

1 跆拳道精神的理解

“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作为跆拳道的语言表述,是人们在习练跆拳道的过程中,从片面追求技术动作开始,不断向理性和哲学高度上升过程中体会和归纳出的根本宗旨。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跆”和“拳”的形式束缚,成为一种高屋建瓴的“道”。这种“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人生哲学,其真谛在于仁、诚、忍和内圣外王。

1.1 跆拳道“礼义”的内涵

跆拳道精神所提倡的“礼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仁”的人生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仁”“礼”是儒家最重要的2个思想主张,其中,“仁”是核心思想,“礼”是实现“仁”的手段和方法[1]。作为现代跆拳的花郎道在其形成之初就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的精义则集中在“仁”上。跆拳道从儒家学说“体用不二”的思想中产生了“仁本礼用”的精神,并将之贯穿于整个跆拳道修炼的过程中,从而产生了“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崇礼的精神。在跆拳道习练中,练习者之间首先是伙伴,其次才是对手,在某种意义上,这里的对手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式的对手,对手的存在不是为了打败对方,而是为了彼此境界的精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习练者都必须保持一颗仁爱之心,才能维持与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对跆拳道的修炼,“仁义尚礼”的精神逐渐转化成习练者的情感,进而把这种精神在家庭、社会中体现出来,表现出一种“仁者爱人”的君子气概。因此,跆拳道习练者在修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仁本礼用”的人生哲学更加凸显跆拳道的魅力。

1.2 “廉耻”在跆拳道中的表现

跆拳道精神高扬“廉耻”的目的在于倡导“诚”的处事原则。在跆拳道的修习过程中,“廉”主要指的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文过饰非,不懂装懂;所谓“耻”,是一种认知和良知,是明善知恶、不随波逐流的道德感[2]。诚然,如果修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每取得一点进步就骄傲自大,不仅会影响跆拳道修习者技法的提高,而且还会局限其视野,扭曲其健全的心灵,妨碍其对跆拳道所蕴含的精神的参悟。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诚”为核心的处事原则,或者说“诚”构成了“廉耻”的内在依据。“诚”,一方面要求个体忠于自己的本心,做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以一个本真的自我向他人和世界敞开;另一方面,个体在向他人和世界敞开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着“见贤思齐,闻过则喜”的谦虚态度,不耻下问,才能做到“知耻近乎勇”的谦谦君子。

1.3 跆拳道“忍”的思想

“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贯穿于跆拳道精神始终,这实际上是一种“忍”的人生哲学,其核心在于意志坚定、宁静致远、韬光养晦,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因小失大。在跆拳道比赛过程中,修习者需要战胜的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对手。在技艺相当的情况下,跆拳道的胜负基本上是由竞技者的精神风貌所决定,这种精神风貌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一种气势,其内在精神则在于“忍”。“忍”既有屈从、柔弱、麻木的一面,也有谦和、坚毅、精进的一面[3]。凭借“忍”,一个人能够从容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大优势,从而谋求更大的进步。因此,所谓的“克己忍耐,百折不屈”,实际上说的是“忍”的人生哲学。在这里“忍”表面表现为一种消极、保守的人生策略,但在“忍”的过程中,正是跆拳道修习者不断反躬自省、审时度势、伺机待发的最好时期。另外,在“忍”的过程中,跆拳道修习者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磨炼,会激发其重新思考人生的得失,获得一种对人生理解的通透之感,从而以一种更为宽容与超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诸多遭遇。

1.4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跆拳道精神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4]。修习者在通晓跆拳道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其中所蕴含的本真精神的理解,才能自觉地以这种精神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匡正内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这种外在精神与内在价值的内外合一,促使跆拳道习练者达“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不论是“内圣”还是“外王”,其基本前提都在于修身,修身是由内到外提升自我德行与能力的过程[5],而修身的基础,则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就是说,修身的基本路径就在于格物穷理,习练者在不断习练的过程中获得跆拳道本真存在的真谛,从而使本心得以澄明和表达,消除了内心中“他人”和“自我”之间的矛盾,做到既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又不压抑自己的个性,这是跆拳道习练者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在现实中就能很好地实现个人与国家、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的和谐统一。跆拳道精神所指向的“内圣外王”的人格典范,使跆拳道不仅成为锻炼体魄的方法,更是练就完美人格的魅力之道。

2 从动态视角对跆拳道精神的审视

上文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对跆拳道精神的人生哲学内涵做了横向分析,其目的是大致勾勒出跆拳道精神内涵的实质和意义,如果从一种动态的视角来考量跆拳道精神内涵的生成,这种精神境界在个体身上的养成,大体遵循着无律、他律、自律和自由4个阶段。

2.1 初始阶段的“无律”

无律阶段相当于跆拳道的白带初学者,他们对跆拳道的认知停留在一种感性直观的印象之上,而对跆拳道内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哲学则几乎是完全陌生。处在这一阶段的跆拳道习练者对一切都感兴趣,凡事都跃跃一试,表现出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由于这一时期的初学者尚未真正接触跆拳道的真谛,因此,这一时期的气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桀骜不驯,不受约束的。一方面,初学者容易求多求快,忽视基础;另一方面,初学者则容易争强好胜,单方面考虑自己的自尊和感受,而较少考虑对对手的尊重。

2.2 外力作用的“他律”

随着对跆拳道技法和精神的不断学习,习练者能够较为自觉地从各种外在的礼仪要求等规范、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这表明开始进入他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习练者懂得从关系的角度来衡量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各种人际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存在,主要是建立功利价值论基础之上。这一阶段的修习者虽然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已经初步具备了跆拳道所必须具备的“形”,但其对“形”中所包含的“神”及其本体论意义尚未认知到,这就使得他律阶段的练习者在跆拳道的修习过程中,需要时时刻刻从他人的指点中获得自我约束的提示,压制住各种妄念的滋生。

2.3 内在领悟的“自律”

跆拳道不仅是竞争激烈、淘汰残酷、对抗综合的竞技活动,更是十分强调个人和团队自律精神的效率较量[6]。跆拳道修习者通过他律阶段的锤炼之后,在个人竞赛和团队活动中日益精进,转向内在良心的价值召唤,这就表明跆拳道修习者步入了自律阶段。处于自律阶段的修习者,在行动上可以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在人际关系上逐步掌握好克制自我与张扬个性之间的分寸。对于大多数跆拳道的修习者而言,达到精神上的自律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境界,但按良心办事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不自由的,如果不按良心办事,就意味着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正是从这个角度讲,良心本身也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

2.4 “自由”的境界

处于自由阶段的习练者往往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我无他”的“天地同流”之境,这种境界其实就是孔子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而物我两忘,在这种境界中,没有所谓的对手,也没有所谓的招式,有的只是意识的自然流淌,一切都像率性而为,但举手投足之间所展示出来的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完美统一,这既是跆拳道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而这个境界将是一个向着未来无限敞开的永无止境的自由王国。

从以上4个阶段可以看出,跆拳道精神在个体身上的获得实际上是一个“正反合”的辩证运动过程,遵循着最初的有我无他,到有他无我,再到人我平衡,最终统一于无我无他的自由之境,这一过程也正是一个人生命境界提升的4个阶段。

3 结语

跆拳道推崇“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精神,“以礼始,以礼终”贯穿跆拳道习练全过程,不仅在于强壮人的身体,锻炼人的勇敢、进取、顽强、果断、自信及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更为根本的目的在于使人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对人生事理的洞见,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使精神与身体得到高度的统一,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人生修养的境界,这是跆拳道精神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真谛所在。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习练跆拳道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VEGGIEVALUES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浮石绘话
——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诗经·蒹葭》的人生哲学意蕴